国开电大《小城镇建设》形考作业2答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48696443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开电大《小城镇建设》形考作业2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开电大《小城镇建设》形考作业2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电大《小城镇建设》形考作业2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开电大小城镇建设形考作业2答案题目1:( ) 将小城镇的成长主要归于与生产有关的供给因素。 该理论认为, 小城镇的经 济增长最终取决于所掌握的初始资源储备以及在更广泛的国家经济范围内对各种可移动要素 的吸引能力。A. 经济增长理论B. 需求指向型理论C. 供给基础型理论D. 增长极理论题目1答案: 供给基础型理论题目2:一个已经实现高度工业化, 而且其内部资源已经接近充分利用的小城镇的经济增长潜 力, 有赖于小城镇位置上的有利条件, 有赖于它对人力、 管理、 投资和专业服务的相对吸引 力。 这一理论的典型代表为 ( )。A. “循环和累积的因果关系” 理论B. 经济增长理论C. 供给基础型理

2、论D. 增长极理论题目2答案: “循环和累积的因果关系” 理论题目3:() 是决定小城镇形成和发展的最根本力量, 是小城镇规模扩张的内在动力A. 比较利益B. 第二产业C. 聚集经济D. 第三产业题目3答案: 聚集经济题目4:政策对于小城镇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包括 ( )。A. 政策影响小城镇经济发展目标的制定B. 政策影响小城镇主导产业的选择C. 政策影响小城镇经济发展战略及具体发展计划的制定D. 政策影响小城镇社会形态的建成题目4答案: 政策影响小城镇社会形态的建成题目5:传统农业社会结构以 ( ) 为生产单位, 以分散的自然村落为基础, 因而处处分割, 与生产和生活并无有机联系, 人们依靠传

3、统的种族意识和习惯封闭的聚集方式联结在一起。A. 个体B. 单家独户C. 村集体D. 生产小组题目5答案: 单家独户题目6: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因素中, 政策动力分为 ( ) 三个层次A. 国家宏观政策、 国家专项政策、 地方性政策B. 国家宏观政策、 土地专项政策、 地方经济性政策C. 国家宏观政策、 产业专项政策、 地方性政策D. 国家宏观政策、 国家专项政策、 地方经济性政策题目6答案: 国家宏观政策、 国家专项政策、 地方性政策题目7:总体规划的期限是指完全实现总体规划方案所需要的年限, 其期限的确定应与当地经 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所规定的期限相一致, 一般为 ( )A. 年B. 年C. 年D

4、. 年题目7答案: 年题目8:下列选项中, 属于小城镇建设规划依据的是 ( )A.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 小城镇总体规划C. 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计划D. 当地群众及乡 (镇) 政府官员对本乡 (镇)、 村镇建设发展的设想题目8答案: 小城镇总体规划题目9: 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成果不包括 ( )A. 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B. 小城镇区位图C. 镇域城镇体系图D. 镇域土地利用规划图题目9答案: 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题目10:( ) 主要是绘制镇域用地范围内, 居住用地、 工业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公共 建筑用地、 道路交通用地、 河流湖泊用地、 公共绿地、 农业用地的位置等。A. 镇域现状图B

5、. 镇域体系规划图C. 镇域土地利用规划图D. 镇域位置图题目10答案: 镇域土地利用规划图题目11:镇区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 )A. 年B. 年C. 年D. 年题目11答案: 年题目12: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依据 镇规划标准 ( ) 的规定分为 ( ) 级A. B. C. D. 题目12答案: 题目13:镇区用地按照综合分析的优劣条件通常分为 ( ) 三类A. 适宜修建的用地、 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 不宜修建的用地B. 适宜修建的用地、 有条件建设的用地、 禁止建设的用地C. 优质建设用地、 普通建设用地、 劣质建设用地D.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题目13答案: 适宜

6、修建的用地、 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 不宜修建的用地题目14:镇区用地的选择和布局包括 ( )A. 原址新建、 扩建和新址选建B. 原址拆迁、 再建和新址选建C. 原址改建、 扩建和新址选建D. 原址改建、 选建和新址扩建题目14答案: 原址改建、 扩建和新址选建题目15:( ) 指各类居住建筑和附属设施及其间距和内部小路、 场地、 绿化等用地, 不 包括路面宽度等于和大于 的道路用地。A. 镇区小区用地B. 镇区公共用地C. 镇区商服用地D. 镇区居住用地题目15答案: 镇区居住用地题目16:居住用地指标的拟定不受到 ( ) 因素的影响。A. 镇区规模B. 镇区性质C. 自然条件D. 区位条

7、件题目16答案: 区位条件题目17:按照 镇规划标准 ( ) 规定, 对于中心镇的镇区, 居住用地占镇区 建设用地的比例为 ( )A. B. C. D. 题目17答案: 题目18:按照镇土地利用布局的整体要求, 综合考虑相邻用地的功能、 道路交通等因素进行 规划, 通常有 ( ) 三种布局形式A. 集中布置方式、 相对分散布置方式、 网络状布置方式B. 集中布置方式、 相对分散布置方式、 轴向布置方式C. 相对分散布置方式、 轴向布置方式、 网络状布置方式D. 集中布置方式、 相对分散布置方式、 网络状布置方式题目18答案: 集中布置方式、 相对分散布置方式、 轴向布置方式题目19:依据 镇规

8、划标准 ( ), 中心镇镇区的公共设施用地往往占镇区总 建设用地的 ( )。A. B. C. D. 题目19答案: 题目20:镇区的道路交通分为 ( ) 四个等级A. 快速路、 主干路、 干路、 支路B. 主干路、 干路、 支路、 巷路C. 环城路、 主干路、 干路、 支路D. 主干路、 干路、 支路、 小路题目20答案: 主干路、 干路、 支路、 巷路题目21:经济学中有关动力机制的研究可以被归结为 ( ), 这些理论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 度, 阐述了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机制。A. 供给基础型理论B. 经济增长理论C. 需求指向型理论D. 增长极理论题目21答案:A. 供给基础型理论;C. 需求

9、指向型理论题目22:以下选项中, 属于小城镇成长动力模式的有 ( )A. 对资源的吸引力B. 小城镇与乡镇企业的良性互动关系C. 农民的需求驱动D. 政府的需求驱动题目22答案:A. 对资源的吸引力;B. 小城镇与乡镇企业的良性互动关系;C. 农民的需求驱动;D. 政府的需求驱动题目23:农业对于小城镇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 ( ) 来实现A. 食物贡献B. 原料贡献C. 劳动贡献D. 土地贡献题目23答案:A. 食物贡献;B. 原料贡献;C. 劳动贡献;D. 土地贡献题目24:区位对小城镇经济发展及其模式选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 区位的地理位置因素决定的便利程度决定了其与外界经济往来的可

10、能性B. 区位的市场环境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外向型经济或内向型经济的形成C. 小城镇与区域经济中心的区位关系影响着其受外来经济辐射的强弱程度, 进而影 响着其对开放经济的依赖度D. 区位会影响资源和政策两个因素题目24答案:A. 区位的地理位置因素决定的便利程度决定了其与外界经济往来的可能性;B. 区位的市场环境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外向型经济或内向型经济的形成;C. 小城镇与区域经济中心的区位关系影响着其受外来经济辐射的强弱程度, 进而影 响着其对开放经济的依赖度;D. 区位会影响资源和政策两个因素题目25:镇区规划的建设用地标准应包括 ( )A. 人均建设用地B. 建设用地容积率C. 建设用

11、地比例D. 建设用地选择题目25答案:A. 人均建设用地;C. 建设用地比例;D. 建设用地选择题目26: 劳动密集型; 聚集经济; 回波效应; 扩散效应; 镇区总体规划; 区位; 战略性规划; 工业化; 允许建设区; 适宜修建.所谓的 1 是指扩张中的小城镇需要原材料和其他生产投入要素, 同时也需要更 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 因而能刺激邻近地区生产的发展。.所谓的 2 是指劳动力、 资金和其他资源被吸收进大的城市中心或中心集镇, 同 时使次一级的城市或集镇得不到这些生产要素的供应, 大城市的产品进入这些次级市场, 又 会使本地工业衰退。3.乡镇企业大多是 3 企业, 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富余劳

12、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 机会, 在促进人口集中方面有着特殊的效果。. 4 促进小城镇建设, 是农业转向工业的过程, 这个过程表现为工业经济取代农 业经济而占据经济结构主导地位, 因而也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过程。. 5 又称聚集经济利益、 聚集经济效益, 通常是指因企业、 居民的空间集中而产 生的经济利益或成本节约。. 6 是指一个地区经济地理位置的优劣性和通达性, 也就是交通要素相对于其他 地区的优越度。.小城镇总体规划作为 7 , 是站在镇域范围内最高的位置上对经济、 社会、 环境 的发展所进行的全局性和提纲性的谋划。. 8 是根据镇域总体规划的城镇体系规划所提出的要求, 通过合理利用空间资源 和土地关系, 来指导详细规划和镇区的建设。. 9 的用地是指地形平坦、 规整, 坡度适宜, 地质良好, 地基承载力在 ? 以上, 没有被 年一遇洪水淹没的危险的土地。. 10 是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 是规划期内新增城镇、 工矿、 村 庄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 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题目26答案:(1)B(2)C(3)A(4)H(5)B(6)F(7)G(8)E(9)J(10)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