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10 端午粽 教案 2课时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48696334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10 端午粽 教案 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10 端午粽 教案 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10 端午粽 教案 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10 端午粽 教案 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10 端午粽 教案 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10 端午粽 教案 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10 端午粽 教案 2课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 端午粽【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节日。 语言运用:积累叠词的用法以及“的”字短语。思维能力:能够有条理地介绍喜欢吃的食物。审美创造:了解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感受传统食物带来的幸福。【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结构: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共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第4自然段写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关注字词学习: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7个。其中有2个独体字,2个左

2、右结构,3个上下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会认14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以及1个多音字。另外本课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类积累叠词的用法,如“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积累“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关注朗读:本课的朗读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初读时注意短语“( )的( )”的朗读,可以采用拆分法,分步呈现,帮助学生读好短语,为后面读好长句子做好铺垫。另一个朗读的重点是学习读好长句子。教学时可以采用“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子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巩固。【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

3、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人物心情。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由来。【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节”等14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豆、米”3个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读好长句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3)教师出示课件,介绍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各地端午节习俗不同,主要有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图片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请学生自由谈论,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教师提问: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些什么?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出示课件4)教师引出课文题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端午节有关的课文。教师板书课文题目:端午粽,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识字:端,前鼻音,可以组词端饭、端正。 粽,平舌音,可以组词肉粽、甜粽。(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端午节的习俗,并利用图片唤起学生

5、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促使他们感悟文中的情感。)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出示课件5)教师出示课文朗读视频,学生听读。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2)标出自然段序号。2.学习字词 (出示课件6)出示生字:端 粽 节 总 米 间 分 样 豆 肉 带 了 传 念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及时正音。教师指名认读,教师指导读好:端、间、分、传、念(前鼻音);肉(翘舌音);“了”是多音字。教师提问:去掉拼音的这些词,你们还会读吗?学生接龙认读,同学互评。(2) (出示课件7)出示词语:端午 粽子 节日 总会 糯米 中间 十分花样

6、红豆 鲜肉 带走 了解 传说 纪念教师引导读准词语:先自己读词语,读准字音。再同桌互相读,互相纠正。去掉拼音,学生接龙读词语,检查认读情况。(3)(出示课件8)教师指导读好词语中“一”的读音。学生认读。(4)教师引导学习识字方法:下面我们用之前学过的识字方法,一起来认识这些字。(出示课件9)偏旁识字,教师引导:“端”字有个立字旁,谁能说说立字旁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预设:在书写时要注意最后一笔是提。教师继续引导:“粽”字有个米字旁,谁能说说米字旁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预设:米字旁在书写时最后一笔是点。(出示课件10)熟字+部件,教师出示课件:端=立+耑 粽=米+宗 传=亻+专念=今+心 节=艹+

7、总=+口+心(出示课件11)看图,联系生活识字,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认读生字:米、豆、肉、带(出示课件12)熟字组词:学生认读,巩固练习。(出示课件1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装粽子”识字游戏: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些粽子,谁能读对粽子上的字,就把粽子发给谁。预设学生做“装粽子”的游戏,教师相机指导。3.读短语。(出示课件14)教师指导学生读短语:课文中有一些短语比较难读。现在借助老师送给你们的魔法棒,看到它也可以稍微停顿一下,读得柔和些,读出节奏感。现在试着读一读吧。学生朗读,教师适时点评。4.学写字。(出示课件15)教师指导:课文中一共有七个要求我们能够书写的生字,请你们先来看

8、看它们都是什么结构。预设学生进行分类:独体字午、米;左右结构叶、样;上下结构:节、分、豆。(出示课件15)教师过渡:同学们刚才进行了分类,今天我们来学习“午、节、豆”三个字的书写。请你先来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的笔画?预设学生回答:横教师继续引导:对,这个横比较长,所以叫做长横。“长横”要写平、写舒展。(出示课件17)学习“午、节”。教师引导:“午”是独体字,在书写时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要又直又正。可以组词上午、下午。学生跟读词语。教师继续引导:“节”是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扁下长,草字头的长横要写平,横折钩在横中线起笔,折钩稍稍左斜,长度适中,竖要写直。可以组词节日、过节。学生

9、跟读词语。(出示课件18)学习“豆”。教师引导:“豆”也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中间的口写在横中线的上面,最后一笔长横要写平、写舒展。可以组词豆子、大豆。学生跟读词语后,将三个生字进行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设计意图:通过归类识字,帮助学生发现汉字结构的特点,有助学自主识字,激发主动识字的兴趣。)三、 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19)教师引导:认识了生字词语,现在请你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大家可以按自然段来分别说一说。 预设1:第1自然段讲的是端午节外婆煮好了粽子等我们回去。预设2:第2自然段讲的是粽子的色、香、味。预设3:第3自然段讲的是粽子的花样。预设4:第4自然段讲的是吃粽

10、子的由来。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把四个自然段的内容合起来,就是这一课的主要内容了。四、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0)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样、米、分、叶”4个字。2.了解“糯米、裹着”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3.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朗读学习了端午粽,认读了生字词语,你还认识这些词语吗,一起来做一个词语小红花的游戏吧!每读对一个卡片就会得到卡片背面的小红花,看谁得到的小红花最多

11、!(出示课件21)学生认读,教师指正点评。二、互动课堂,学习生字。1.学习第1自然段。(出示课件22)教师指导:读一读课文第1自然段,从这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预设学生回答:每年端午节,外婆总会煮粽子等我们。教师指导:“总会”说明什么?预设: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我们”和外婆的习惯。2.学习第2自然段。 教师过渡:你们读得真棒!作者每年端午节都要去外婆家吃粽子,那粽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 (出示课件23)教师引导: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介绍了外婆包的粽子哪些方面的特征呢?(出示课件24)教师引导:齐读第一句话,想一想这句话写了什么。预设:粽子的样子。教师继续引导:请女生读一读第二

12、句话,想一想这一句话讲了什么。预设:粽子的香味。教师引导:请男生齐读第三句话,想一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预设:这句话告诉我们粽子的味道。教师总结:第2自然段写了粽子的样子、香味以及味道。我们接下来就来具体看看粽子有什么特点吧!(1)学习第一句话。(出示课件25)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再次朗读第一句话,思考粽子是什么样子的?找出相关的事物。板书:样子 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预设:粽叶包着的,里面有糯米,中间有枣。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颜色。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条理性,从而发现第一句是由外及里描写了粽子的样子。(出示课件26)看图填一填:(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

13、的)枣。(出示课件27)拓展练习:你还可以说出几个这样的词组吗?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青青的_ 白白的_ 红红的_青青的_ 白白的_ 红红的_(出示课件28)指导朗读:第一句话比较长,我们可以用内容分解法来朗读先把长句子的内容分解,明白句子所表述的意思,再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展示朗读,教师适时点评。(出示课件29)教师引导学生拓展说一说:你也按照从外到里的方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吧!预设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食物,比如饺子、西瓜、冰激凌等。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示例。教师引导小结:在介绍食物是,除了有条理,还可以加上“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类词,使描述的事物更加形象。(2)学习第二

14、、三句话。(出示课件29)教师引导:现在我们知道了粽子的做法、样子,那外婆包的粽子闻起来是什么味道的?从课文哪句话体现出来?板书:味道 又黏又甜学生带着问题读第二、三句话。预设:粽子闻起来一股清香。(出示课件31)教师继续引导:那粽子吃起来又是什么样的呢?预设:又黏又甜。(出示课件32)教师引导:“又黏又甜”指粽子吃起来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预设学生说出又大又红、又香又甜、又大又圆等词语。(出示课件33)教师出示课件,总结:“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写出了粽子的颜色,“一股清香”写出了粽子的香气,“又黏又甜”写出了粽子的味道。(出示课件34)教师朗读指导:

15、外婆包的粽子真是色香味俱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吧!注意用喜爱的语气读,读好长句子中间的停顿哦!3.学习第3自然段。(出示课件35)教师指导:自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外婆包了哪些粽子?预设学生找到: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教师引导:这么多种粽子,花样可真多。板书:花样 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出示课件36)教师指导书写“样”:样还可以组词样子、一样,它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木字旁的横和“羊”的第一横写在一条水平线上。“羊”的第三横要穿插到木字旁的点下方。学生书空,跟读词语。(出示课件37)教师引导:在文中找一找,“我”在外婆家吃了这么多粽子,感觉怎么样?预设:我“美滋滋”的。教师提出要求:你能用“美滋滋”说话吗?预设学生用美滋滋造句,教师点评后给出范例。(出示课件38)教师引导:像“美滋滋”一样ABB式的词语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