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学期5 琥珀 教案(2课时)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48696287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学期5 琥珀 教案(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学期5 琥珀 教案(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学期5 琥珀 教案(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学期5 琥珀 教案(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学期5 琥珀 教案(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学期5 琥珀 教案(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学期5 琥珀 教案(2课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单元【单元内容概述】人文主题本单元以“自然科技”为主题,是“阅读策略”单元,编排了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不同角度揭示了自然的奥秘,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这样一组文章非常适合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并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因此,课堂要以学生提问为主,教师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并逐渐提得有价值、有水平,从而促使他们在“提问思考理解辨析探索”中获得体验,形成能力。课文编排琥珀的作者根据琥珀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重点推测了它的形成过程。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文中展示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证据,介绍了恐龙

2、到鸟类的演化过程。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含义及其应用。千年梦圆在今朝记叙了中华民族追寻飞天梦的历程。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想象力、创造力。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主要基于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阅读策略上的进一步发展,旨在增强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养成阅读时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在提问题的基础上,本单元还提出了“试着解决”的进一步要求。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三篇课文的课后都有“提问题并解决”的要求:琥珀的课后给出了“提出不懂的问题”的示范举例,紧承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的语文

3、要素,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要求写下“不懂的问题”,继续引导学生记录、梳理问题;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要求“和同学交流”,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单元核心目标】1.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2.发挥“奇思妙想”,创想一种神奇的东西,清楚地介绍这个神奇的事物。【单元任务群目标】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1.会认53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45个字,正确读写47个词语。2.理解一些词汇的新含义,并能积累一些具有新含义的词汇。3.朗读并背诵江畔独步寻花。发展型学习任务群1.能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2.能理解并说出课

4、文的主要内容。3.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发展。4.体会科普作品语句表达的准确、严谨。5.能根据要求,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与成就。拓展型学习任务群1.推荐阅读:十万个为什么 灰尘的旅行中国科普作品精选(李四光)。2.实践活动:(1)能够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2)感受阅读科普作品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单元任务群设计】5 琥珀【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科普作品语句表达的准确、严谨。语言运用: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思维能力: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审美创造: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

5、珀形成的依据。【课前解析】 关注语文要素: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是与自然、科技有关的科普类文章,它们共同指向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因此教师要在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多角度提问,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关注“推测”: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推测”的定义为“根据已经知道的事物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琥珀这篇文章正是科学家根据琥珀的样子和内部形态,展开合理想象,编写的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关注表达方式:琥珀一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课文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原本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教

6、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关注相关名词:松脂:松科植物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化石:地壳中包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关注拓展阅读:乌拉波拉故事集是一本集科学知识与想象情节于一体,可读性非常强的科普著作集,古怪老头儿乌拉波拉博士给孩子们讲了许多奇异的故事,有小水点的历险、梦游月球、海底救生、呆子怕鬼、太阳请假、世界末日等。作者柏吉尔用童话的笔调,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因此这部科普作品又被称作“科学的童话集”。【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

7、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2.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4.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教学重点】1.提出问题,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3.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教学难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想象的依据,能用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晰地介绍琥珀的样子及形成过程的依据。【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生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2.

8、能在阅读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3.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能大致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一、 图片引入,激趣质疑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琥珀的新课文。板书课题:琥珀。(出示课件2)齐读课题。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琥珀。(1)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出示课件3)(2)用一两句话说一说自己对琥珀的初步印象。二、初读课文,认字学词1.教师引导:听课文范读。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提出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出示课件4)3.学认字,出示词语:琥 珀 嗡 嗡 松脂 拂拭 渗出 前俯后仰 挣扎 一番 埋在 澎湃指名读,师生及时更正

9、:注意读准“松脂zh 澎湃 pi”(出示课件5)4.交流:识字方法出示词语“琥珀”,观察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这两个字左边都是“王字旁”,右半边表发音,它们都是形声字。追问:联想以前的学习经验,还有哪些同类词呢?预设:珊瑚 玻璃 珍珠 玛瑙教师小结:这些词大多表示有光泽、比较珍贵的东西。(出示课件6)5.小知识。了解琥珀: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有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等多种美丽的颜色,有的带香味。琥珀很“娇气”,怕敲击,怕暴晒,怕高温,怕酒精包裹着小生命的琥珀是很珍贵的。(出示课件7)了解松脂:松树的树干上渗出来的胶状液体。(出示课件8)6.学习多音字“扎”,出示句子“想象它们当时

10、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在这里读“zh”,表示勉强支持。预设读音:扎针 zh 扎营zh 表示刺。驻扎。 扎辫子 z 扎风筝z 表示捆,缠束。(出示课件9)7.学写字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生字,说说每个生字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出示课件10)“怒”:右上部分是一个“又”字。“吼”:中间的“子”最后一笔是提。“拭”:左窄右宽,右边的“式”没有撇。“辣”:左边的“辛”,竖要变成竖撇,不可写成直竖。“番”:上宽下窄,注意上半部分的书写。8.重难点字书写指导“餐”:上部两部应缩小;下部“食”的撇捺舒展,起到上托下覆的作用。(出示课件1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9.词语解释(出示课件12)挣扎:

11、竭力支撑或摆脱。渗出:多指液体,向外流出来。黏稠:又黏又稠。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10.交流: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是怎样试着解决的?说一说吧。(出示课件13)预设问题1:形成这块琥珀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预设问题2:开头为什么要介绍太阳暖暖地照着?预设问题3:琥珀是如何被发现的?(1) 点拨问题1: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 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很长的时间。 地壳变化。(出示课件14)(2) 点拨问题2:开头为什么要介绍太阳暖暖地照着?预设句子: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点拨:夏日,天气炎热,松脂才可以融化。(出示课件15)(3) 点拨问题3:

12、琥珀是如何被发现的?预设句子:渔民父子两人走在海滩上,儿子挖出脚下沙里的硬东西,父亲告诉孩子那是琥珀。(出示课件16)(设计意图:学习中,让学生抓关键字词,在读中领悟、读中思考,由词入文,在掌握阅读方法的同时,提升阅读能力。)二、 整体感知1.提问:课文围绕这块琥珀,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出示课件17)(1) 组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2) 反馈交流:琥珀的形成第一至十二自然段。 琥珀的发现及由此展开的推测第十三至十七自然段。2.布置任务,小组合作: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琥珀的小故事,请你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然后梳理故事脉络,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出示课件18)反馈交流:划出表示时间的

13、词“一个夏日”“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又是几千年过去了”板书:故事发生的时间教师引导:课文由松脂球的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两部分。(出示课件19)3.梳理故事脉络,学生完成表格,反馈交流。交流中逐步出示:(出示课件20)时间自然段地点人物事情一个夏日19海边树林里的松树上苍蝇、蜘蛛蜘蛛扑向落在松树上的苍蝇,一大滴松脂落下来,把它俩包裹在一起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又是几千年1012古老的森林大海包裹在松脂里的苍蝇和蜘蛛陆地被海水淹没,松脂球被埋进了泥沙里1317海滩渔民、儿子发现琥珀 教师小结:琥珀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出示课件21)三、 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2、23)第二

14、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琥珀形成的条件,并能说出作者推测的依据。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一、 聚焦推测,引出故事1.导入:上节课,我们默读课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并且知道了这块的琥珀的形成与被发现。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继续学习琥珀。(出示课件24)2.教师提问: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出示课件25)课件出示: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3.提问:圈出“推测”是什么意思?要点:根据已知的事情想象未知的事情。4.引导交流:文中哪些内容是已知的?哪些是作者的推测?(出示课件26)点拨:(1)已知琥珀的样子。(2)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出示课件27)(设计意图:紧扣“推测”一词,让学生理解推测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辨析出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推测的,为下文理解琥珀的形成奠定基础。)5.已知琥珀的样子:出示句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出示课件28)6.学生自读“阅读链接”琥珀物语,说说琥珀形成的条件。(1) 学生自由读。(2) 琥珀形成经历的阶段:(出示课件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