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件清砂工艺流程及制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8696200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铸造件清砂工艺流程及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铸造件清砂工艺流程及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铸造件清砂工艺流程及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铸造件清砂工艺流程及制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保证铸件外观质量达到用户要求,对铸件的清理工序作如下规定:一、铸件清理的技术要求:1、清理后的铸件外边面,不允许有粘砂、氧化皮和影响零件加工、装配及影响外表面美观的缺陷。2、铸件内腔应无残留砂芯块、芯骨和飞边、毛刺等多肉类缺陷。3、机械加工基准面(孔)或夹固面应光洁平整。4、铸件的几何形状必须完整,非加工面上的清砂损伤不应大于该处的尺寸偏差,加工面上损伤不应大于该处加工余量的1/2.5、铸件表面残留的浇冒口高度:(1)所有材质的铸件的非加工表面的浇冒口残根都应修磨平整,且与铸件要圆滑过渡,图样上标明允许残留冒口残根的除外;(2)铸件的加工面上不允许出现高出的浇冒口残留量。6、焊补的铸件非加工

2、面用砂轮或其他工具把焊口按母体修理平整,并把飞溅到铸件的焊渣清理干净。7、经抛丸处理的铸件(1)在不放大的情况下进行观察时,工件编码应无可见的污垢,并且没有氧化皮、铁锈和异物。该表面应该有均匀的金属色泽;(2)铸件经抛丸处理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应满足技术要求;(3)在无技术要求的情况下铸件表面的覆盖率应不小于98%。8、对于消失模铸件因难以填充造成粘砂的,根据实际情况,可用氧熔棒割除。9、去除铸件浇冒口,清出飞边及各处非加工面的多余棱角,各处需机械加工面清理后剩余部分不得高于基面2mm。10、各处非机械加工面清理后剩余部分不得高于基面2mm。11、因造型失误造成的铸件难清理的,由检验员根据用工情

3、况,给予清砂人员适当补偿,费用由造型人员负担;因清砂人员造成铸件缺陷需焊补或报废的,费用由清砂人员承担。二、铸件清理的操作规程1、清砂人员要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对每炉铸件进行清理。2、清理铸件时,应首先检查铸件表面有没有严重缺陷,如有严重缺陷是,但又不能自行判断的铸件清理后是否报废的,应该及时上报工长和检验员处理。3、清砂时不应损伤铸件边缘、棱角,薄壁件不能用大锤敲打。4、清理大、中型铸件时,应放置稳固;翻转时,吊钩应挂牢,并应垫废软胎或方木块,避免碰撞。5、清理浇冒口时应注意:(1)锤头应安装牢固,锤击方向应正确,避免铸件缺肉损伤;(2)避开周围人员,以免误伤;(3)对于敲掉或锤击时易带肉的

4、浇冒口应用风铲或切割机在根部割除槽口,再进行敲击;(4)打落的浇冒口按材质分别堆放到指定的地点。6、清砂的工作场地应经常洒水,保持湿法作业。三、铸件表面清理1、铸件表面粘砂和粗糙不平处,可用手工或机械方法进行表面清理,使铸件表面符合验收标准。2、使用表面清理设备,如抛丸室要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注意:(1)铸件装入设备前,应将铸件内腔的浮砂、杂物清除;(2)抛丸时要注意入室清理铸件的长、宽尺寸及承受抛丸的时间;(3)抛丸设备要按规定选用合适规格的弹丸,弹丸粒度要均匀、表面干净,加入时应符合设备的技术要求;(4)设备内的砂子、飞刺等应及时清理干净;设备维护应符合安全操作规程;(5)经常检查设备易损部位和易损件,按要求及时更换;(6)工作时要注意封闭操作,并先启动除尘风机,然后开车工作。3、铸件上的毛刺、多肉、胀箱和错箱造成的凸起应打磨平整,应控制铲磨量,防止铸件产生缺陷。4、打磨铸件时,应根据铸件的材质选用砂轮。砂轮应无裂纹,安装牢固,并有防护罩。5、修磨平整所有非加工面,包括各处分型线及内腔铸瘤;6、铸造孔应打通,外露部分要打磨光滑。7、铸件表面的夹砂应铲除干净。四、安全生产1、使用各种清理设备时、必须严格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2、工作时必须穿戴好各种劳保用品;3、操作者应避开砂轮旋转的切线方向,气割时应顺风操作,非操作人员不应进入操作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技工职业技能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