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垃圾焚烧行业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分析

刘****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19KB
约8页
文档ID:348546351
垃圾焚烧行业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分析_第1页
1/8

垃圾焚烧行业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分析全面梳理可回收物处理设施运营情况,提升既有设施管理水平,严控二次污染,推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向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转变推广具有智能识别、自动计量、自动兑付等功能的智能回收设施,实现可回收物智能分类回收有条件地区可通过技术或经济合作等方式,整合分散小规模可回收物处理项目,按照集中转运、集中加工、集中处理、流向可监管的原则,不断健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推动实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一、 垃圾焚烧行业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目前业内广泛采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和高温堆肥三种方式各地具体适合采用何种方式,将因其地理环境、垃圾成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区别,三种方式各有优劣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土地资源稀缺性进一步加剧,焚烧无害化处理量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在无害化处理方式中的占比逐渐上升,替代卫生填埋成为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

根据相关机构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9.75%,焚烧占比接近60%同年我国城市垃圾清运量为2.35亿吨,其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2.34亿吨,占比接近100%,其中焚烧处理量约为1.46亿吨,填埋处理量7,771.54万吨焚烧已正式超过填埋成为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主流方式另据机构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全国焚烧产能约可达93万吨/日,2020-2025年焚烧产能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0.74%,我国现已基本完成焚烧替代填埋的历史使命,产业布局已经初具规模,行业正式迈入成熟阶段二、 积极探索多元化可持续运营模式及时总结推广城市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典型经验,推动建立责任明确、多方共赢的长效治理机制探索建立市场化的建设和运行模式,建立厨余垃圾全链条、整体性处置利用体系鼓励社会专业公司参与运营,不断提升厨余垃圾处理市场化水平三、 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基础(一)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500多座,城镇生活垃圾设施处理能力超过127万吨/日,较2015年增加51万吨/日,新增处理能力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2%,全国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二)垃圾处理结构明显优化生活垃圾焚烧比例明显增加,原生垃圾填埋占比大幅降低十三五期间,全国共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厂254座,累计在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厂超过500座,焚烧设施处理能力58万吨/日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约45%,初步形成了新增处理能力以焚烧为主的垃圾处理发展格局三)存量垃圾治理及处理设施改造取得积极进展十三五期间,全国生活垃圾存量治理工作加速推进,非正规堆放点消除、饱和填埋场封场整治、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改造、焚烧处理设施提标改造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绝大多数地区已消除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存量设施处理水平显著提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行业专项整治成效显著,2020年全国垃圾焚烧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排放日均值达标率为100%四)垃圾分类工作初见成效46个重点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先行先试、示范引导,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86.6%,基本建成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和经验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约50万吨/日,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能力有较大提升四、 存量填埋设施成为生态环境新的风险点垃圾填埋设施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一些填埋场环保、技术和运营管理水平不高,大部分填埋垃圾未经无害化处理,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特别是渗滤液处理不达标、防渗系统薄弱、日常作业不规范等环境隐患突出,对周边环境构成潜在威胁一些填埋设施库容渐满、服务年限陆续到期,改造难度大成本高成为推进封场整治的主要制约因素一)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的管理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垃圾跨区域清运及处理的协同机制不顺畅第三方服务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低于成本价中标、权责不清晰或不对等、治理信息公开不及时、监管不到位等情况时有发生二是居民生活垃圾减量化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计价、计量收费机制尚不完善,垃圾处理费征收难度大,收缴率及收费标准普遍偏低,主要由地方承担垃圾处理的成本支出,地方财政补贴压力较大三是标准规范体系不健全,垃圾分类、渗滤液达标纳管排放等方面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四是土地等资源要素配置与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需求不匹配,邻避问题仍然时有发生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推动实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五、 规范垃圾填埋处理设施建设(一)开展库容已满填埋设施封场治理规范有序开展填埋设施封场治理,着重做好堆体边坡整形、渗滤液收集导排、堆体覆盖、植被恢复、填埋气收集处理设施建设。

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对封场填埋设施开展定期跟踪监测鼓励采取库容腾退、生态修复、景观营造等措施推动封场整治二)提升既有填埋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各地要加强对既有填埋场运行监管力度,不断优化运营管理模式聚焦垃圾进场管理、分层分区作业、防渗与地下水导排、渗滤液收集处理、填埋气收集利用、雨污分流、恶臭控制等重点环节,根据填埋场环境管理目标,合理评价填埋场现状、环境管理的差距和潜力,识别填埋场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控制因素,实施既有填埋设施升级改造三)适度规划建设兜底保障填埋设施原则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具备焚烧处理能力或建设条件的县城,不再规划和新建原生垃圾填埋设施,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剩余库容转为兜底保障填埋设施备用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区)的人口稀疏地区,受运输距离、垃圾产生规模等因素制约,经评估暂不具备建设焚烧设施条件的,可适度规划建设符合标准的兜底保障填埋设施六、 加快完善分类转运设施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具备条件县城加快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系统,有效衔接分类投放端和分类处理端根据区域生活垃圾分类类别要求和相应垃圾产生量,合理确定收运站点、频次、时间和线路,配足标识规范、清晰的分类运输车辆。

统筹规划布局中转站点,提高分类收集转运效率,有条件的地区可推行车载桶装,换桶直运等密闭、高效的厨余垃圾运输方式加大对运输环节的监管力度,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装混运七、 垃圾处理行业总体目标到2025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地级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文明试验区具备条件的县城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鼓励其他地区积极提升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覆盖水平支持建制镇加快补齐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设施短板八、 健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设施(一)统筹规划分拣处理中心各地要根据生活垃圾分类情况、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等,统筹规划建设可回收物集散场地和分拣处理中心,推动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分拣处理中心引入专业化的分拣设备、预处理设施,通过人工、机械和智能机器人等方式,对可回收物进行分类、打包,实现精细化分拣和全品类回收分拣处理中心应配套相应的环保设施二)推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各地要根据生活垃圾分类后可回收物数量、种类等情况,综合考虑环保要求、技术水平、区域协作等因素,推动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高、示范性强的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提升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率。

三)进一步规范可回收物利用产业链全面梳理可回收物处理设施运营情况,提升既有设施管理水平,严控二次污染,推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向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转变推广具有智能识别、自动计量、自动兑付等功能的智能回收设施,实现可回收物智能分类回收有条件地区可通过技术或经济合作等方式,整合分散小规模可回收物处理项目,按照集中转运、集中加工、集中处理、流向可监管的原则,不断健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体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