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垃圾再利用专题分析报告

刘****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92KB
约8页
文档ID:348546248
垃圾再利用专题分析报告_第1页
1/8

垃圾再利用专题分析报告当前,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还存在处理能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存量填埋设施环境风险隐患大、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鼓励跨区域统筹协调,对生活垃圾清运量小、单独建设处理设施不经济不合理的地区,可与临近地区统筹规划建设跨区域处理设施可回收物种类较多,区域单独建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处置设施不经济时,可跨区域建设协同处置体系,以降低处理成本,提升处理效果一、 工业废物处置行业发展状况(一)工业废物处置行业基本情况我国工业废物处理行业细分领域众多、空间巨大,从事工业废物处理的企业数量众多,但目前行业集中度不高,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较低,行业整体呈现分散的特点,工业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和处置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1、一般工业废弃物处置行业基本情况一般工业废弃物由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构成,通常包括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废渣和炉渣等以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为例,2016年至2021年年产量维持在36亿吨以上,综合利用量保持20亿吨规模2、危险废物处置行业基本情况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以及不排除具有以上危险特性的废弃物,以固态、半固态和液态形式存在,具有毒性、污染性和危险性。

危废物处理处置方式主要包括综合利用、物理化学与生物处理、热处理、固化处理、填埋等2021年,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8,653.60万吨,全国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为8,461.20万吨二)工业废物处置市场情况2016年随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修改和以及两高司法解释的进一步修订与完善,生态环境部会同公安部联合开展打击涉及工业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工业废物整体监管进一步趋严,产生量同比增长31.3%,达5,219.50万吨,工业废物处理行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2015-2019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6%,至2020年底达到7,281.80万吨,受到疫情影响,危废产生量同比下滑10.4%近年行业产能扩张迅速,竞争加剧影响危废处置价格从供给端来看,自2016年两高司法解释修订带来工业废物市场放量后,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参与竞争,危废经营许可证核准进程加速,工业废物处理行业产能实现快速扩张据生态环境部统计,2019年全国危废许可证数量高达4,195份,2016-2019年复合增速为24.1%;全国危废准经营规模从2016年的0.65亿吨/年增长至2020年的1.7亿吨/年,四年复合增速高达27.3%。

受制于工业废物处理需求增速放缓、供给端产能快速扩张,市场竞争愈发加剧,产能利用率出现下滑趋势据生态环境部统计,2020年危废处理量仅占核准经营产能的44.9%,产能过剩情况显现工业废物处置市场区域性差异显著从处理需求来看,受经济发展程度与优势产业影响,不同地区工业废物产生量差异较大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2020年广东地区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排名全国第六,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排名全国第七从工业废物处理产能来看,截至2022年7月31日广东省共发放危废许可证170张根据智通财经调研,广东地区出现明显产能过剩现象,危废焚烧处置费呈现下跌趋势二、 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和试点示范(一)开展小型焚烧设施试点示范人口稀疏、垃圾产生量少、不具备建设规模化垃圾焚烧设施的地区,经技术评估论证后,可开展分散式、小型化焚烧处理设施试点示范,着力解决小型焚烧设施烟气达标排放和飞灰安全处置方面相关技术瓶颈二)飞灰处置技术试点示范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飞灰熔融处理技术应用和飞灰深井贮存技术应用,推动工业窑炉协同处置飞灰技术开发,探索利用预处理后的飞灰烧结制陶粒、作为掺合料制作混凝土等技术的应用,鼓励飞灰中重金属分离回收技术开发应用。

三)渗滤液及浓缩液处理技术试点示范推动构建渗滤液多元化处理技术体系,重点加大对高效新工艺的技术攻关,改变传统单一膜分离处理工艺对于浓缩液长期回流、回灌、积存的设施,积极开展蒸发、高级氧化等浓缩液处理工艺的试点示范探索浓缩液残渣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置的新路径四)焚烧炉渣资源化试点示范推动焚烧炉渣用于建材骨料生产、路基填充材料、填埋场覆盖物等建材利用试点示范,鼓励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就地或就近建设焚烧炉渣资源化利用设施,逐步推广焚烧炉渣资源化利用处置方式,减少或避免焚烧炉渣进入填埋设施三、 强化设施二次环境污染防治能力建设(一)补齐焚烧飞灰处置设施短板规划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厂时要同步明确飞灰处置途径,合理布局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设施规范水泥窑协同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协同处置过程中飞灰储存、转移等环节管理,强化协同处置设施前端飞灰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中飞灰填埋区防水、防渗漏设施建设二)完善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新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要根据处理规模、垃圾含水率等特性,配套建设相应能力的渗滤液处理设施既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要根据渗滤液产生积存及渗滤液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加快补齐渗滤液处理能力缺口,对环保不达标或不能够稳定达标运行的渗滤液处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

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技术论证和科学评估,合理选择渗滤液处理技术路线,避免设施建成后运行不达预期,造成投资浪费和设施闲置对于具备纳管排放条件的地区或设施,在渗滤液经预处理后达到环保和纳管标准的前提下,推动达标渗滤液纳管排放三)积极推动沼渣处置利用建设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时,要统筹考虑沼渣处置利用,积极建设厨余垃圾沼渣资源化利用设施园林绿化肥料、土壤调理剂等需求较大的地区,沼渣可与园林垃圾等一起堆肥处理堆肥处理设施能力不足、具备焚烧处理条件的地区,可将沼渣预处理脱水干化后焚烧处理四、 完善全过程监测监管能力建设聚焦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填埋处理、厨余处理等污染防控关键节点,进一步摸排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监管全过程,健全监测监管网络体系,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加快建设全过程管理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智能终端感知设备进行数据采集,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处理全过程的监控能力、预警能力、溯源能力五、 城市环境服务行业发展状况根据国家统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城乡道路清扫面积、生活垃圾清运量、公共厕所数量及等级公路长度等数据,2021年城市、县城、乡镇清扫保洁面积同比分别增长6.0%、15.1%和3.2%,城市绿化面积同比增长3.7%,城市公共厕所数量同比增长11.4%。

根据研究机构测算得2021年环卫服务市场规模总量为3.532亿元,环卫第三方运营市场规模为1,882亿元随着城市化水平提升,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居环境改善,环卫运营市场呈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环卫运营市场达4,791亿元,环卫第三方运营市场将超3,000亿元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升,道路清扫面积还将稳定增长,城市综合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老龄化加剧及劳动力成本提升将倒逼行业提升环卫服务效率因此,大型机械化进程加快、小型智能环卫装备减轻环卫工作强度成为城市综合服务行业发展新态势六、 规范垃圾填埋处理设施建设(一)开展库容已满填埋设施封场治理规范有序开展填埋设施封场治理,着重做好堆体边坡整形、渗滤液收集导排、堆体覆盖、植被恢复、填埋气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对封场填埋设施开展定期跟踪监测鼓励采取库容腾退、生态修复、景观营造等措施推动封场整治二)提升既有填埋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各地要加强对既有填埋场运行监管力度,不断优化运营管理模式聚焦垃圾进场管理、分层分区作业、防渗与地下水导排、渗滤液收集处理、填埋气收集利用、雨污分流、恶臭控制等重点环节,根据填埋场环境管理目标,合理评价填埋场现状、环境管理的差距和潜力,识别填埋场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控制因素,实施既有填埋设施升级改造。

三)适度规划建设兜底保障填埋设施原则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具备焚烧处理能力或建设条件的县城,不再规划和新建原生垃圾填埋设施,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剩余库容转为兜底保障填埋设施备用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区)的人口稀疏地区,受运输距离、垃圾产生规模等因素制约,经评估暂不具备建设焚烧设施条件的,可适度规划建设符合标准的兜底保障填埋设施七、 垃圾处理行业竞争格局根据数据,2019年垃圾焚烧发电行业CR5(按企业在手产能统计)为34%,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从整个垃圾处理行业来看,目前垃圾处理企业数量较多,规模普遍不大,尚未形成行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巨头垄断的局面因此市场份额较为分散,整体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的集中程度均较低行业内部分企业由于技术实力、企业规模、议价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采取低价策略以获得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甚至存在恶性竞争的情况从垃圾焚烧发电细分行业来看,其行业集中度高于整体垃圾处理行业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国家环保要求日益提高,拥有资金优势,技术和运营管理水平高,具有丰富的一定规模的垃圾综合协同处理项目建设运营经验的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竞争优势越发明显,行业集中度呈现上升趋势。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