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台阶分层作业(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348465518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台阶分层作业(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2课台阶分层作业(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2课台阶分层作业(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2课台阶分层作业(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2课台阶分层作业(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2课台阶分层作业(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台阶分层作业(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 台阶 课时练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宽敞(shn)黏性(nin)门槛(kn)泥浆(jin)B掺水(chn)涎水(xin)着落(zhu)揩汗(ki)C舀水(yo)胯骨(ku)凹凼(o)摔跤(jio)D尴尬(n)烦躁(zo)脾气倔(ju)硌脚()【答案】B【详解】考查字音的识记。A.宽敞(shn)chang;C.胯骨(ku)ku,凹凼(o)o;D.脾气倔(ju)ju;故选B。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引人注目自言自语低眉顺眼挈而不舍B微不足道家喻户晓自命不凡全身贯注C大庭广众锐不可当锋芒毕露迥然不同D若有所失人声顶沸洁然不同空前绝

2、后【答案】C【详解】考查字形的识记。A.挈而不舍锲而不舍;B.全身贯注全神贯注;D.人声顶沸人声鼎沸,洁然不同截然不同;故选C。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B父亲老实厚道点头哈腰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C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丽丽做得很认真。D客家人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A.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这里指的是父亲像是在自己和自己说话,合乎句意,是正确的;B.点头哈腰:形容恭顺或过分的客气,也形容虚假的恭敬和客气。在句中是指的是父亲十

3、分的老实厚道,这是运用褒义词,而这个“点头哈腰”是贬义词,用错对象;C.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在这里指的是这些事情意义价值较小,合乎句意,是正确的;D.大庭广众: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在这里是说人很多的情况下,所以合乎句意,是正确的;故选B。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那天,母亲就特别高兴,亲自为他端了一大木盆水。盆水冒着热气,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_。_。_。_。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

4、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在脚上沙啦沙啦地刷。ABCD【答案】A【详解】从“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看,结句应紧承上文写如何“耐心”洗脚的过程,应排首位,排除BD。从选项“倒洗脚水”应紧承“洗好”;整个洗脚过程结束后,父亲才谈感觉,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应在前。故选A。5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台阶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以浙江乡村为背景,围绕“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展开情节。B台阶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父亲修台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老实本分、热爱生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追求理想

5、的农民形象。C小说中的核心意象“新屋”承载着父亲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理想, 也象征着人生的使命。D台阶的语言细腻而富有节奏感,虽是叙事写人的小说,语言却更像抒情写意的散文。【答案】C【详解】C小说的核心意象是“台阶”,而非“新屋”。6选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如邻家一般的故事。B文中的“父亲”一年都在辛勤劳作,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纯朴、厚道、待人宽厚、能吃苦耐劳的人。C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D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

6、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对主旨的理解。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不是表现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而是突出父亲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二、现代文阅读阅读台阶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

7、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冬至,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

8、了台阶。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7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说说父亲为建造新房做了哪些准备?8先说说“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中流露出他怎样的心理,然后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把父亲当时的想法写下来。9“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个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0选文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11父亲的准备过程是艰苦的,它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答案】7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捡砖瓦,塞角票,捡卵石,砍柴卖钱,主要从建房需要的经济与物质即建材上进行了准备

9、。8表现了父亲对高台阶的向往与执着的心理。父亲想:“总有一天我家也会有这高高的台阶。我得再加把劲,早点把这高台阶造起来。”9通过穿破的草鞋之多,从侧面烘托了父亲造高台阶新屋的艰辛与不易。10父亲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11根源在于农村经济的落后。父亲的现金收入来源是砍柴,起早贪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许多材料是捡来的。修建新房如此艰辛,归根到底是因为农村的经济极端落后。【解析】7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提取。第一问,结合第段中“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可知,“父亲就是这样准备

10、了大半辈子” 体现出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第二问,结合第段中“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第段中“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第段中“冬至,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的内容可知,父亲捡砖瓦,塞角票,捡卵石,砍柴卖钱,主要从建房需要的经济与物质即建材上进行了准备。8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第一问:联系第四段中的“父亲坐在绿阴里,经常望出去,那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可知父亲专注在望着的是别人

11、家高高的台阶。所以“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表现了他对高台阶的向往与执着的心理。第二问:联系前后文,根据第段中的“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和第段中的“父亲鸡叫到第三遍时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可知父亲此时正为盖屋做着准备工作。他对于盖屋有着充足的信心,做着不懈的努力。据此拟写其心理即可。如:我家一定也会有这样的高台阶。我相信,只要我再加把力,就能早点把高台阶造起来。9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一个冬天下来”表现了时间之短。“堆得超过了台阶”说明父亲

12、进山砍柴穿坏的草鞋之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穿坏了这么多的草鞋,可见父亲进山次数之多,走路之远。从侧面表现了父亲为了造屋造高台阶而进行的准备工作的艰辛与不易。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佩之情。10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第段“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第段“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可知,父亲具有勤劳,吃苦耐劳的精神;结合第段“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可知,父亲具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11考查对小说主旨的理解。本文写父亲历尽千辛万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新屋造好了,父亲也老了,这从侧面反映了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现状。在文中可从“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塞角票”知道父亲的现金积累非常艰难,根源就在于农村经济的极端落后。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