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作业)-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2国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

上传人:旭*** 文档编号:348459465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作业)-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2国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作业)-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2国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作业)-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2国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作业)-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2国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作业)-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2国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作业)-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2国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作业)-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2国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1(2016.10浙江高考18)发现美洲以来,许多诞生于动荡之中的宝藏就在新大陆和传统的欧洲大陆之间穿梭。美洲品种多样的植物更是别具一格。由印第安人培植的,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作物是()A马铃薯、玉米 B小麦、甘薯 C玉米、水稻 D烟草、可可2(2015全国卷高考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3如图是某同学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他学习的主题是A宋代的农业

2、B唐朝的金融C元朝的外贸D明朝的经济4成书于1621年的群芳谱载:“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数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据此推断当时传入我国的果蔬是A马铃薯B番茄C辣椒D南瓜516世纪伊始,随着新航路开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A小麦、水稻、牛、马 B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C玉米、水稻、牛、马 D马铃薯、番茄、花生、葡萄6从16世纪中叶开始,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先后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据此可知A缓和了明

3、清人口增长压力 B改变了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C精耕细作进一步走向成熟 D对外开放加速明清经济发展7.作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之一是出现了“哥伦布大交换”,玉米从美洲移植到其他大洲。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中记载了这一作物种植经验的是()A.氾胜之书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D.农书2.18世纪以前,欧洲人的食物主要来源于谷物的供应,而此后马铃薯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物体系,且日益成为了餐桌上的新主食。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美洲地区的开发 B.香料用品的大量输入C.商业革命的发展 D.民众生活的不断提升9.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人种重新分布,物种频繁交流等。下面原本属于美洲特产的是()A

4、.茶叶、丝绸B.烟草、瓷器 C.玉米、烟草D.香料、甘薯10.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少数无关紧要的例外,凡是今天得到利用的动植物都是由史前时期世界各地区的人们驯化出来的。它们从各自发源地向外的传播一直缓慢地进行到1500年;这时,它们开始由横跨地球的人们在各大陆中间来回移植。”材料表明()A.新航路开辟开启了物种间的交流 B.1500年以来,动植物的迁移趋缓C.近代以来,全球生态平衡被打破 D.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物种的交流11.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传入非洲,逐渐适应了当地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这()A.影响了非洲气候环境 B.有利于全球人口的增长C.推

5、动了当地经贸发展 D.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12.有学者在评论15、16世纪的欧洲菜肴时,称其“完全消失在调料(以胡椒、桂皮、豆蔻花为主的香料)里了,食物本身已经无足轻重,它成了稀奇古怪的调料的附庸”。这说明()A.欧亚贸易的拓展影响欧洲人的口味 B.美洲的开发改变了欧洲的饮食风尚C.价格革命使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下降 D.新航路开辟使民众消费观转向奢侈13.明朝中后期,新航路开辟,带动了物种的交流,美洲独有的物种先后传入中国,除土豆、辣椒之外,还有玉米、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这刺激了当时中国()A.生产工具迅速革新 B.农业商品化发展C.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D.朝贡体制的终结14.据记载,乾隆六年(1

6、741年)第一次全国人口统计的数字为1.434 1亿,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时增长到2.969 6亿,远超此前历史上任何朝代。为清朝人口激增奠定物质基础的外来因素是()A.垦荒卓有成效,粮食作物实现丰收 B.丝绸之路畅通,吸引大量人口定居C.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 D.国家废除丁税,隐藏人口失去意义15.下图是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所记载的凤梨、马铃薯、木薯的插图。它反映出新航路开辟()A.促使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B.促进了洲际间农业物种的交流C.为欧洲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使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16.洲际物种交流约在1500年开始掀起新的高潮,它给世界各地带来了惊人的变

7、化。这一变化的直接表现之一是()A.引起欧洲所谓“价格革命” B.促进饮食文化全球化推进C.提高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 D.改善食物供应的品种和数量17.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明朝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18世纪初,原产自非洲的咖啡传入美洲。据此可知()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 B.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重大进展C.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 D.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18.下面是部分原产美洲的物种向中国传播的情况表。据此推断,明清时期引进美洲的物种()品种传入中国的时间备注玉米16世纪明后期引进,清初普及甘薯16世纪自菲律宾传入中国马铃薯17世纪清初

8、福建松溪县志上已有种植马铃薯的记载A.解决了农业大国的粮食问题 B.促进了中外贸易的不断扩大C.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增加了人们生活的食物来源19.18世纪以前,英国人习惯用自家的小园子供养自己。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的饮食水平随着工资水平变化,工资较高的工人,特别是家里每个人都能挣点钱的那些工人,吃得较好;在工资最低的工人中,土豆成了唯一的食物。材料意在说明当时英国()A.食物供应商品化趋势明显 B.工业革命摧毁了小农经济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饮食结构 D.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拉大20.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7.84亿亩,清朝又增至1112亿亩。其中,新增耕地中,

9、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下列属于明清时期“瘠卤沙冈”“陡绝之地”成为耕地的重要条件是()A.政府极力推广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 B.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不断推广C.高产作物甘薯和玉米的引进与推广 D.明朝曲辕犁适应不同土壤的耕作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甜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

10、把牛、驴、骡、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经济与社会生活材料二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

11、貌与生态。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说明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简析其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多数人并没有选择吃的权利。不过,这一情况随着人类社会步入近代而发生了巨大变化。15世纪末,新大陆被发现后,美洲特有的农作物被带到了欧洲,进而传播到非洲和亚洲。像玉米、土豆、红薯等作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与习惯,更成为人们在饥馑之年的救命口粮。到1800年左右,取材于美洲的蔗糖已经成为欧洲普通人的日常必

12、需品。同时,旧大陆的一些农作物和家畜被欧洲人带到了美洲;不过,家畜的过快繁殖也引发了美洲的生态危机。至少在欧洲,新旧大陆之间的食物大交换间接促成了一个更为平等社会的出现。当然,欧洲这种平等的背后是上千万背井离乡的黑人奴隶的血泪史。工业化食品的出现,解决了食物的保存和运输两大问题。1835年、1874年,美国人雅各布珀金斯和德国人卡尔冯林德在大西洋两岸先后发明了制冷机和冷冻机;同时,借助同时代铁路和航运技术的发展,大宗肉类食物的跨国和远洋运输不再是问题。大型屠宰厂、肉类加工厂、罐装食品厂纷纷建立,之前手工烹制食物的“温情脉脉”被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所追求的效率和价值所取代,但总体而言,民众尤其是日益

13、扩大的社会中下层人士从食品的工业化中还是得到了好处,因为获得了更多吃的权利。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今天,麦当劳金色拱门的标志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象征。西方食物在向全球挺进的同时,必须经历一个被“地方化”的过程,也就是必须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传统。如肯德基公司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推出了粥、油条和大饼等产品。随着西方快餐和工业加工食物的传播,肥胖、心脏病、糖尿病等与不健康饮食有关的疾病也在扩散,一系列新的健康风险抵消了工业化食物的好处,也让人们开始警觉快餐和工业化食物的弊端。摘编自张旭鹏舌尖上的世界近代以来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以来食物的传播

14、与人类社会发展”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历史时期或全面综合考察皆可,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马铃薯和玉米是印第安人培植的,产量比较高,能够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故A项正确;两河流域是最早培植小麦的地区,不是由印度安人培植的,故B项错误;水稻最早是由中国人培植的,故C项错误;烟草和可可不能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故D项错误。2.【答案】D【解析】该题重点考查工业革命前到工业革命初期英国社会经济的变化,属于主干知识。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既是工业革命发生 的前提条件,也是其结果,茶叶消费量的迅速增长是此一时期英国内外市场急剧扩大的缩影,故D项为正确答案。而此时英国传统的等级结构并未根本变化,等级观念依然如故,且题干中没有任何等级观念淡化的信息,故A项是错误的。单从喜欢饮用东方的茶叶,不能得出崇尚东方生活方式的结论,故B项是错误的。在工业革命的初期,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一度出现扩大趋势,故C项是错误的。3.【答案】D【解析】玉米是明朝传入中国的,材料中雇佣关系的出现也是在明朝,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时间不符合,排除。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