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集

上传人:1**** 文档编号:34828209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1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理论集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社会工作理论集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社会工作理论集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社会工作理论集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社会工作理论集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理论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理论集(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工作理论前言1第一节 社会工作常用理论2一、心理分析学理论21、概况22、基本观点23、主要理论2二、认知理论5三、行为主义理论5四、社会系统理论6五、马斯洛需求层次论7六、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9七、“镜中我”理论10八、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10十、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14十一、九型人格理论17十二、社会支持网络26十三、优势视角理论28十四、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28十五、生态系统理论291、生态理论292、系统理论30十六、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论32十七、心理防御机制33十八、社会系统理论36第二节 老年人社会工作理论37一、角色理论37二、脱离理论37三、活动理论37四、连续性理论40

2、五、社会化理论41六、符号互动理论41七、老年次文化理论42八、年龄分层理论43九、现代化理论43十、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44第三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45一、生物进化理论451、生长顺序与时间理论452、复演理论45二、精神分析理论451、性心理发展理论452、人际关系理论453、心理社会理论46三、社会学习理论46四、认知发展理论471、认知发展理论472、道德发展理论47五、社会认知理论48第三节 家庭、妇女社会工作理论48一、家庭系统理论48二、家庭生命周期501、概念502、划分(我国)503、家庭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任务51三、家庭沟通理论521、家庭沟通的概念522、家庭沟通的

3、特点52四、家庭冲突理论531、家庭冲突的概念532、家庭冲突的主要观点包括53五、家庭发展理论53六、增权理论54(一)社会工作理论中的增权视角541、何谓增权视角552、增权的层次55(二)增权理论的两个方面理论架构561、增权理论的理论架构562、增权理论的实践架构57七、 女性主义理论58(一) 发展58(二)表现58第四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60一、正常化理论60二、回归社会理论61三、社会网络理论62四、标签理论64前言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的专业,社会工作所谓的理论,并不是指一般科学的纯理论(pure theory),而是指社会工作实施之理论化,或是指其他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施上。理

4、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一个一般性水平较高的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与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社会工作伦理就是指社会工作人员在社会工作过程中自身所应具有的伦理价值以及在处理与案主、同事、服务机构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所应遵守的伦理准则。专业伦理一般也称为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的行为规范或准则。第一节 社会工作常用理论一、心理分析学理论1、概况 由弗洛伊德在总结其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技术和效果后创立,又称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后,从这个学派中又分离出各种不同的思想体系,这些体系虽然与原来弗洛伊德的观念不同

5、,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可以视为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延伸。因此称这些人物为新精神分析学派,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七人,那就是杨格、阿德勒、沙利文、荷妮、佛洛姆、埃里克森、赖克。2、基本观点 认为人的行为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结构中 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不良行为的产生主要由于人格平衡被打破。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3、主要理论(1)意识与潜意识理论: 意识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 无(潜)意识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关的欲望。 前意识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是无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 心理障碍的形成是由于被压抑

6、在个人潜意识当中的本能欲望和意念没有得到释放的结果(2)本能理论:在早期理论中,佛洛伊德根据生物的分类法,把本能分为两种: 自卫本能包括饥饿的本能、危险害怕的本能等,如果这种本能长期受到阻碍;便会导致死亡。 生殖本能是指性本能或性爱本能,如果这种本能长期受到压抑,便会导致人格的改变和精神官能症的产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弗洛伊德目睹了恐怖的屠杀和破坏的行为,这使他感到人的人格中似乎存在着一种侵略的本能,自我毁灭的本能。 生之本能爱和建设死之本能仇恨、侵犯(3)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Id) 原我 快乐原则自我(Ego) 现实原则超我(Super

7、 ego) 道德原则项目开始年龄特征发展不良或不均的影响备注本我出生就有满足基本生理需要本我太强,自我不能控制,容易受物质引诱,而已犯过或犯罪行为自我三岁开始调和本我及超我而做决定自我功能不佳,不易做正确的决定,易受不良友伴引诱而犯罪超我六岁开始超我类似于道德感、良知、是非对错的观念超我太强,本我被压抑,自我不能伸张,容易成为心理失调或精神疾病或高度抑郁型的人格特征。未满6岁的儿童不易发展超我(4)性本能及人格发展理论:泛性论Libido 弗洛伊德所谓性的含义是十分广泛的,一切快感都直接或间接和兴有关,他认为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常驱使人们去寻求快感,并把它称为“力比多”。发展阶段年龄名称特征一

8、出生18个月口腔期快乐来自于刺激嘴部的经验二18个月3岁肛门期主要的乐趣来自刺激肛门的经验三36岁性器期快乐来自刺激性器官的经验,幼儿有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四612岁潜伏期压抑或否认性方面的需求五青春期成年期生殖期性成熟,有性需求及生殖能力二、认知理论 在学习理论中,与S-R理论相对立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一般称为认知理论。它原来是建立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在这种意义上也被称为“场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托尔曼(ECTolman),其理论要点集中在1932年发表的动物和人的有目的的行为(Purposive behavior of animals and m- en)中。行为作为显见(molar)

9、的行为是可以被理解的,它是有目的性的,是根据环境中的目标和导致这一目标的手段之间的关系的认知而来的。所谓认知,并不是个别的感知和部分的知觉,而是对含有格式塔心理学所说的形态知觉这种更大的整体的认识。它也包括对象间的相互关系和意义关系,是在对对象间的手段-目的关系(means-end relation)的期待(means-end expectation)这一形态上成立的。如果把对动物具有重要意义的对象称为意义体(sig- nificate),那么作为手段的那些对象就被称为符号(sign)。 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

10、 社会工作的任务是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是有关人们对于他人或自己的工作、学习或其他行为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论的理论。人们关于行为结构的因果知觉,会影响他们随后的情感、期望和行为。三、行为主义理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华生指出,一向认为纯属意识的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是内隐和轻微的身体变化。前者是全身肌肉特别是言语器官的变化,后者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

11、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

12、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食物即是强化物,

13、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四、社会系统理论 社会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 西方当代管理理论中的社会系统理论的创始人:切斯特 巴纳德(1886-1961),生于美国的麻省。他于1906-1909年期间读完了哈佛大学的经济学课程, 但因他不愿去读实验学科而没有取得学位。但是, 以后在他的一生中,他由于在研究组织的性质和理沦

14、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得到了七个荣誉博士学位。他于1909年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统计部工作, 并于1927年起多年担任规模庞大的美国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的总经理。他在组织方面的无限热情使他自愿参加许多其他组织的工作。他帮助利连撤午制定了原子能委员会的政策。他还在下列组织中工作过:新泽西紧急救济局、新泽西感化院、联合服务组织任主席三年、洛克菲勒基金会任董事长四年, 并且是新泽西巴哈会社的主席。他主要是通过自学成为专家的。他的代表作是经理人员的职能。 社会系统理论认为, 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巴纳德把组织定义为“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 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的系统” 。这个定义适用于军事的、宗教的、学术性的、工商业的、互助会的各种类型的组织。系统有各种级别) 一个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或子系统是较低级的系统, 由许多系统组成的整个社会是高级的系统。各种类型的组织之间的差异在于其物质的和社会的环境、所包含成员的数量和种类、成员向组织提供贡献的基础。组织由人组成, 而这些人的活动是互相协调的, 因而成为一个系统。一个系统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特, 因为其每一个组成部分是以一定方式同其他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相关连的。 五、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马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