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发展行动意见

陈雪****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KB
约8页
文档ID:348179195
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发展行动意见_第1页
1/8

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发展行动意见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的产业转型升级动力机制更加完善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支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形成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到2027年,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增量能源消费主要依靠非化石能源提供,重点行业和企业能效水平全国领先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城乡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营商环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一、 降碳提质并举,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推动传统支柱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以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为牵引,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做精做强,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支持山东以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纺织、轻工等行业为重点,一业一策制定改造提升计划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

二)加快重化工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促进钢铁、石化企业兼并重组,实现产能向沿海地区园区集中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钢铁产能实现应退尽退,推动重要钢铁产业基地工艺流程优化和产品结构升级深入推进化工园区整治提升,鼓励企业减油增化,延伸石化产业链,提高化工新材料保障能力扎实推进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严格落实产能置换指标,稳妥推动后续地炼产能整合三)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聚焦重点耗能行业,强化环保、质量、技术、节能、安全标准引领,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减量替代要求,主要产品能效水平对标国家能耗限额先进标准并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存量项目积极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二、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发展目标到2025年,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机制、平台支撑体系、转型发展路径更加完善依托示范区城市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一批对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振兴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的产业转型升级动力机制更加完善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支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形成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以产业园区和产城融合发展为载体的产业转型升级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建设集聚发展、用地集约、特色鲜明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建设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要素集聚、业态体系完整的产业集群,显著增强城市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以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为重点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更加完善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各领域广泛融合,推进先进节能低碳技术、装备和管理模式普遍应用,推进能源资源产业绿色化转型,全面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三、 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指导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为中心任务,以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和培育壮大新动能并举,努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四、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总体要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在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建设了20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并制定印发了系列支持政策,初步建立了闭环政策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推动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五、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健全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支持示范区城市协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更新改造、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引领带动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振兴发展六、 坚持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合理优化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和经济布局,完善空间治理,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一)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把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编制实施,统筹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统筹老城新城、生产生活生态、地上地下等空间安排,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把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城市更新改造有机结合、同步谋划,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积极推进老城区、城区老工业区、独立工矿区改造,鼓励有关城市与央企合作推进企业搬迁和转型升级支持示范区城市完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完善医院和学校布局,增加文化体育资源供给二)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企业集聚,带动城市转型统筹规划园区生产区、生活区、商务区、办公区建设,着力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鼓励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为主体,按照国家关于开发区管理的有关规定,整合本地区各类园区,稳步有序开展园区扩区和升级,逐步推动有条件的示范园区由单一生产功能型产业园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域和行政区转变支持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学习推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示范园区建设的经验做法,试点创新投融资模式和园区运营管理方式,增强县城城镇化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三)强化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推动示范区城市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对接合作,因地制宜建设城市群节点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专业服务中心,鼓励中西部地区示范区城市进一步加强与东部地区合作协作。

加快跨区域开放通道建设,衔接落实国家级铁路发展规划,有序规划建设客流密度较大、路网功能较突出以及有需求支撑的铁路,支持有条件的城市改造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城际或市域(郊)列车积极建设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支持依托区位优势明显的节点城市发展通道物流产业,建设现代物流设施七、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构筑高质量发展空间动力系统(一)提升省内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水平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集约发展,打造黄河流域增长极培育发展济南、青岛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和青岛西海岸新区提升鲁西、胶东、鲁南地区发展水平,促进协同互动支持资源型城市、区域交界城市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二)提升城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进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建设活力街区健全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响应机制,加大城市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严格保护生态空间、泄洪通道等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城市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实现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清零加快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水平。

三)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扛牢维护粮食安全大省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利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建设重要农产品和蔬果供应保障基地推进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研发应用,实现化肥、农药、地膜使用量负增长,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做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后续扶持,统筹推进搬迁安置、产业就业、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八、 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目标到2027年,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增量能源消费主要依靠非化石能源提供,重点行业和企业能效水平全国领先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城乡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营商环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到2035年,山东成功跨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常规性长期性关口,努力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发展动能持续转换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成熟定型,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