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蛋白酶市场前景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811331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弹性蛋白酶市场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弹性蛋白酶市场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弹性蛋白酶市场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弹性蛋白酶市场前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弹性蛋白酶市场前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弹性蛋白酶市场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弹性蛋白酶市场前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弹性蛋白酶市场前景一、 原料药行业概述原料药,即活性药物成份,简称API,是指用于药品制造中的任何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在用于制药时,成为药品的一种活性成分。此种物质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症状缓解,处理或疾病的预防中有药理活性或其他直接作用,或者能影响机体的功能或结构。从上下游角度来看,原料药是以上游基础化学品或者动植物作为基础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或者生物发酵、提取的方式得到医药中间体,再经过4-5步的合成得到的最终产品。而在下游,根据实际功能和使用场景,原料药还可以用于药品制剂、饲料、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最主要的应用场景还是在药品制剂领域。原料药产品的销售量根据下游制剂的专利期差异总体可以分

2、为三个不同时期,也就将不同原料药分为大宗、特色和专利原料药三类。专利期内(专利原料药):下游制剂为创新药,产品销售量与创新药/专利药单品销量息息相关,研发阶段和获批2年内,销售处于导入期,增长缓慢,绝对量少;3-8年内,销售处于爆发期,迅速增长;后期由于新的药物出现销售进入衰退期。将过或刚过专利期(特色原料药):下游制剂为新仿制药,在制剂专利到期前后,市场开始出现逐步仿制,原料药进入注册导入期;仿制药销售2年左右,由于多家仿制药企的竞争出现量升价跌,特色原料药快速放量;专利过期10年后新仿制药品种进入平台和衰退期。专利过期许久(大宗原料药):下游制剂专利过期许久,一般来说超过20年的老仿制药,

3、导致制剂本身的销售量增长进入瓶颈,需求基本稳定不变。二、 全球原料药竞争格局分析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的法规更为全面严格,属于规范市场。从全球原料药市场份额来看,规范市场占据了全球75%以上的原料药消耗量,其中,美国原料药需求长期占据40%以上。而且从价格端来看,由于下游制剂厂商对于原料药质量的要求更高,美欧等地的原料药单价更高,是原料药理想的销售市场。而从原料药供给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意大利、美国和欧洲其他地区。以意大利为代表的西欧地区,曾经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但是随着全球原料药市场的分散,尤其欧美对于环保的重视和日益提高的用工成本,凸显了中印两国

4、在环保和成本上的优势,全球原料药市场逐渐向亚太转移。目前,中国原料药产能已经占据全球的28%,居全球第一。但是在性价比更高的规范市场来看,印度的占比仅次于美国,占有领先优势。2012-2018中国原料药工业销售年复合增速为1146%,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原料药需求增速。由于中国原料药65%左右的产量用于出口,除2015年外,近年来出口依然保持正增长,这也表明了全球原料药供给长期向以我国为首的亚太地区转移。三、 原料药行业发展概况中国是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和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原料药的出口接近世界原料药市场份额的20%左右,主要以大宗原料药为主,在维生素C、青霉素钾盐、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方面占绝对优势

5、,在60多个品种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原料药行业仍存在大品种产能过剩、小品种垄断涨价的竞争无序问题。国家近年来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依托监管和引导的方式逐渐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原料药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大原料药市场规范力度,打击违法涨价和恶意控销行为。一方面通过合理的提高环保标准,引导龙头企业提升工艺水平增强竞争力,促使高污染不合规的企业退出市场,减少原料药市场的低价竞争者,另一方面发布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对恶意操纵原料药价格的行为进行处罚。产能的整合、工艺的提升以及合理利润的保持将为中国原料药行业未来持续健康的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医药行业内一直将原料

6、药生产企业划分为大宗原料药和特色原料药两个子行业。大宗原料药是指青霉素、维生素、激素等大吨位、不涉及专利问题的传统化学原料药,而特色原料药则是指为非专利药企业及时提供专利刚刚过期产品的原料药,其中特色原料药利润要高于大宗原料药。四、 全球及中国原料药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环保、成本等原因,全球化学原料药的生产重心逐步转移至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随着医保目录覆盖品种数量增加、调整常态化及药品集采的推进,用药负担整体减小,药品可及性增加,用药需求逐步被满足,更多疗效确切品种实现迅速放量,从而拉动原料药放量。原料药是指用于生产各类制剂的原料药物,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由化学合成

7、、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术所制备的各种用来作为药用的粉末、结晶、浸膏等,但病人无法直接服用的物质。五、 原料药行业未来趋势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原料药行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稳步提升,预计我国原料药产量、营业收入将保持持续增长。目前,欧美大量DMF证书流向中印两国,截至2019年,欧洲80%,美洲70%的通用名产能由中印两国提供。我国近几年每年获得的DMF注册号基本保持在100个以上,仅次于印度,在规范市场的原料药竞争力不断提高,预计未来我国在技术、产品质量体系和DMF认证等方面将快速赶超印度,实现原料药出口量的持续增长。2013-2030年间,全球药品中共有1666个化合物专利到期。而根据Eval

8、uatePharma统计,2020-2024年间,具有到期风险的专利药呈现急剧增加的趋势,合计市场规模达1590亿美元。随着专利悬崖接踵而至,预计未来5年仿制药发展将催生巨大特色原料药需求,我国原料药企业已经正在产能扩建等诸多方面为迎接仿制药市场规模的爆发做准备。随着全球产业分工及大型制药公司对生产环节的逐步剥离,专利药原料药的市场将进一步扩大,CMO/CDMO行业已迎来蓝海时代,专利原料药市场有望迸发出崭新活力。六、 大宗原料药行业概况大宗原料药主要以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激素类为主。这类产品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应用较为普遍,规模较大,但是由于技术门槛较低,竞争激烈,毛利率最低。除玻尿酸原料

9、药由于下游医美需求增长带来的成长性以外,总体来说,大宗原料药已经显示出一部分化工产品的特性,价格和利润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成本控制和规模效应上。由于我国的基础化工行业快速发展,以及发展初期的人力成本优势,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宗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全球30%的抗生素原料药由我国供应,玻尿酸原料药则占据全球市场70%以上份额。维生素原料药中,除极少数品种,大部分产量居世界前列。经过长期的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已经确定,呈现寡头竞争格局。七、 原料药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化学和药理学的原理与方法

10、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治疗、诊断制品。主要包括生化药品、生物制品及其它相关的生物医药产品(营养保健品、相关化妆品等)。随着我国原料药市场地位的不断稳固,这个被看作是有着近万亿未来市场规模的产业,在拥有巨大存量的同时,看得见的增量也随着政策及市场行情等因素的变化而逐渐显现。在人口老龄化、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及大量专利药到期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原料药需求扩大已成必然趋势。据EvaluatePharma预计,2021-2024年,将有共计1450亿美元销售额的专利药到期,相应产生约145亿-20亿美元的仿制药替代空间。自2018年我国实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以来,截至2020年,前三批国家组织药

11、品集中带量采购实际采购量已经达到协议采购量的24倍。这种需求旺盛的景象促使企业纷纷扩大原料药产能。原料药(ActivePharmaceuticalIngredient,即活性药物成份,简称API)是指用于药品制造中的任何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在用于制药时,成为药品的一种活性成分。此种物质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症状缓解,处理或疾病的预防中有药理活性或其他直接作用,或者能影响机体的功能或结构。从上下游角度来看,原料药是以上游基础化学品或者动植物作为基础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或者生物发酵、提取的方式得到医药中间体,再经过4-5步的合成得到的最终产品。而在下游,根据实际功能和使用场景,原料药还可以用于药品

12、制剂、饲料、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最主要的应用场景还是在药品制剂领域。生化原料药是从生物体分离、纯化或通过微生物发酵所得,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生化基本物质,以及用化学合成或基因重组等现代生物技术制得的这类物质。其主要类别有;氨基酸、肽、蛋白质、酶及辅酶、多糖、脂质、核酸及其衍生物。生物药物在医疗上,药理活性高,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疗效可靠,营养价值高;在化学构成上,十分接近于体内的正常生理物质,进入体内更易为机体所吸收利用;在药理学上具有更高的生化机制合理性和特异治疗有效性。生物药物在传染病的预防、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起着其它药物不能替代的作用。生物药物的材料来源广泛,主要有动物、植物、

13、微生物的组织、器官、细胞与代谢产物,如动物脏器、血液、尿液等。应用动植物细胞培养、微生物发酵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也是生物制药的重要途径。生化原料药是生产生物制品和生物药品等的重要原料,生化原料药根据来源分为人体来源药物、动物来源药物、植物来源药物、微生物来源药物、海洋生物来源药物,行业分类见下图。目前我国原料药已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及出口国之一,但因其市场集中度高、需求与产能不匹配等问题,市场垄断行为频发、同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不完善等问题。2021年11月,国家颁布4份有关原料药产业相关政策,其中包括反垄断、信息流通及行业透明度等问题,为原料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受到疫情反复

14、,上游原材料涨价,汇率波动,去库存等因素影响,2021年原料药企业相继出现经营波动。2021年全球新冠疫情严重,印度及欧洲等地区的供应商的业务供应量出现缺口,而国内疫情逐渐恢复,供应量相对充足,我国原料药出口业务有所增长,国内原料药企业的出口业务因此获益,但板块净利润仍有所波动。由于2021年人民币升值,API出口业务的利润受到直接干扰,并且2021年下半年上游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毛利率下降。我国提供全球30%的原料药产能,短期内无替换风险。随着国际制药生产重心转移和跨国制药企业控制成本,全球化学原料药的生产重心已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印两国承接产业链转移效果显著。根据Clarivate数据,中

15、国目前已超越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国与出口国,提供全球约30%的原料药产能,在全球药品供应体系中地位重要。八、 我国原料药产业发展现状原料药是制剂中的有效成份,可分为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和专利原料药。随着国际化学制药行业重心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原料药生产国与出口国之一,原料药出口规模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自2015年国家加大制造业供给侧改革以来,原料药行业格局得以显著优化,环保标准较低的中小型产能逐渐退出市场。2020年1月和2021年11月国家部委先后出台推动原料药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加快原料

16、药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布局优化调整,构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原料药产业新发展格局。预计到2025年,原料药产业创新发展和先进制造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此外,原辅包关联审评、一致性评价等质控政策的推进,也促使原料药行业向高质量、高附加值、绿色环保方向发展。2018年,中国开始征收环境保护税,原料药低端产能出清进程加速。受此影响,2018年中国化学原料药产量出现明显下降,2019年中国化学原料药产量再次缩减,我国化学原料药年产量从2017年的3478万吨降低至2019年的2622万吨,2021年出现小幅度回升,年产量为2986万吨。而受原料药产量下降影响,处于下游的化学制药企业生产成本升高,原料药价格上升趋势明显。制剂企业先后通过自建原料药生产线或兼并收购原料药生产企业等模式实现产业链的上下游对接,从而降低在产业链流转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根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以原料药生产为主的企业,营业收入达到394460亿元,同比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