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循环利用行业投资价值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811299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生水循环利用行业投资价值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再生水循环利用行业投资价值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再生水循环利用行业投资价值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再生水循环利用行业投资价值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再生水循环利用行业投资价值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生水循环利用行业投资价值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生水循环利用行业投资价值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生水循环利用行业投资价值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秉持节水即治污的理念,坚持节水优先,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将污水资源化利用作为节水开源的重要内容,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全面系统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到2025年,全国污水收集效能显著提升,县城及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实现提标升级;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畜禽粪污和渔业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一、 完善污水资源

2、化利用财金政策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污水资源化利用建设项目。鼓励地方设计多元化的财政性资金投入保障机制。鼓励企业采用绿色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手段,依法合规拓宽融资渠道。稳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探索开展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质押融资担保。落实现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二、 污水资源化利用指导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在城镇、工业和农业农村等领域系统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以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区域为重点,以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以工业利用和生态补水为主要途径,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监督管理,

3、开展试点示范,推动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实现高质量发展。三、 构建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制定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国家高新区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科技创新试点等实施方案,细化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形成污水资源化利用1+N政策体系。研究制定十四五污水资源化利用等相关规划。研究污水资源化利用统计方法与制度,建立科学统一的统计体系。完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中非常规水源利用指标考核相关规定,加大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的权重,实行分类考核。完善取水许可管理制度,编制实施入河(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指导文件。四、 加大污水资源化利用宣传力度结合世界水日、中

4、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工作,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消除公众顾虑,增强使用意愿。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舆论监管、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良好氛围。五、 协同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多水少、水资源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水情。当前,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污水再生利用水平却不高,大多数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已处理到常见鱼类稳定生长的程度,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十分可惜。近日,生态环境部等部

5、门联合印发通知,19个城市首批纳入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这些城市将通过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等工程设施,推进污水厂达标尾水的水质净化和区域循环利用,探索水生态环境绿色治理路径。再生水循环利用,被认为是破解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水统筹治理难题的绿色可持续方案。一方面,节水开源,减少新水取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益和供水系统韧性。另一方面,再生水首先用于生态补给,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可以营建新的绿色空间,提高人居生态环境品质,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对于试点城市,要在协同上发力。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安排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相关设施建设改造项目,推动再生水生产和利用平衡、湿地

6、净化与调蓄能力匹配。特别是统筹规划城镇供水设施、排水设施、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建设改造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哪一项都不是单兵突进,需要协同推进相关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和一体化运营。再生水循环利用是个复杂系统,要调节好方方面面问题的平衡,涵盖污水收集、污水处理、达标尾水净化、再生水调蓄和区域配置、再生水利用等诸多环节,涉及国土规划、生态环境、供水排水、水资源调配、财税金融等领域,是一个跨部门、多领域协调联动的系统工程。因此,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稳定运行,离不开试点城市统筹全局、高位推动,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政策协同。期待再生水循环利用这项旨在多赢的探索,能够走出生态经济化的新路,形成

7、一批效果好、能持续、可复制,具备全国推广价值的优秀案例,让再生水尽早成为可靠的新水源。六、 强化污水资源化利用科技支撑推动将污水资源化关键技术攻关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十四五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部署相关重点专项开展污水资源化科技创新。引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污水处理企业等组建污水资源化利用创新战略联盟,重点突破污水深度处理、污泥资源化利用共性和关键技术装备。编制污水资源化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实践案例,推广一批成熟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及时发布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七、 加强污水资源化利用组织协调推进指导意见实施,压实地方责任,各省(区、市)政府抓紧组织制定相关规划或实

8、施方案;市县政府担负主体责任,制定计划,明确任务,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综合协调,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污水资源化利用、相关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形成工作合力,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八、 实施污水收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大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消除收集管网空白区,持续提高污水收集效能。加快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等区域污水收集支线管网和出户管连接建设,补齐毛细血管。重点推进城镇污水管网

9、破损修复、老旧管网更新和混接错接改造,循序推进雨污分流改造。重点流域、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区结合当地水资源禀赋和水环境保护要求,实施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升级扩能改造,根据实际需要建设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缺水城市新建城区要因地制宜提前规划布局再生水管网,有序开展相关建设。积极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九、 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污水资源化利用(一)加快推动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分析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以现有污水处理厂为基础,合理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丰水地区结合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需求,科学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排放限值,以稳定达标排放为主,实施差别化分区提标改造和精准治污

10、。缺水地区特别是水质型缺水地区,在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前提下,优先将达标排放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就近回补自然水体,推进区域污水资源化循环利用。资源型缺水地区实施以需定供、分质用水,合理安排污水处理厂网布局和建设,在推广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和市政杂用的同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水质标准,通过逐段补水的方式将再生水作为河湖湿地生态补水。具备条件的缺水地区可以采用分散式、小型化的处理回用设施,对市政管网未覆盖的住宅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的生活污水进行达标处理后实现就近回用。火电、石化、钢铁、有色、造纸、印染等高耗水行业项目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但未有效利用的,要严格控制新增取水许可。(二)积极推动工业废水

11、资源化利用开展企业用水审计、水效对标和节水改造,推进企业内部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提高重复利用率。推进园区内企业间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实现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梯级利用。完善工业企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开展工业废水再生利用水质监测评价和用水管理,推动地方和重点用水企业搭建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智慧管理平台。(三)稳妥推进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低成本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和模式。根据区域位置、人口聚集度选用分户处理、村组处理和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等收集处理方式,推广工程和生态相结合的模块化工艺技术,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推广种养结合、以用促治方式,采用经济适用的肥料化、能源化处理工艺技术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鼓励渔业养殖尾水循环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