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空气净化活性炭行业现状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8112449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空气净化活性炭行业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民用空气净化活性炭行业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民用空气净化活性炭行业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民用空气净化活性炭行业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民用空气净化活性炭行业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用空气净化活性炭行业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空气净化活性炭行业现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用空气净化活性炭行业现状一、 碳材料行业前景碳复合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超高温材料,既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优良的力学性能,又有碳材料优异的高温发到有,特别是高温下优异的热物理性能。所以碳/碳复合材料的正在由航空航天领域进入普通航空和一般工业领域以及民用领域中,广泛取代其他材料,有着重大的商业价值,许多技术都被专利所保护。碳碳复合材料立足航空航天、光伏、半导体、化工、汽车工业等产业。提升碳基新材料等产品质量,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抢抓发展机遇,不断拓展高质量发展新应用领域。二、 多孔炭行业竞争格局(一)全球多孔炭行业竞争格局全球多孔炭材料产业的传统生产大国包括美国、日本以及荷兰等国家

2、和地区,但随着各国原料受制约及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多孔炭材料产业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北美地区、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多孔炭材料生产逐步减少的同时,其国内市场需求仍稳步增长,而其国内生产的多孔炭材料满足不了各种需求,需大量进口来进行补充。中国随着煤炭行业的去产能及煤炭企业的转型,再加上国家对环保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近年来多孔炭材料整体行业生产能力及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力也不断增强,目前中国的多孔炭材料产能已接近全球多孔炭材料总产能的一半左右。在全球范围内,生物质多孔炭材料行业形成了以国内大厂与欧美企业为主导,众多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市场竞争格局。从多孔炭材料需求的地区分布来看,中国、美国、

3、欧盟和日本是多孔炭材料的主要消费区域,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多孔炭材料消费国。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不断发展,工业增长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各国对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强,从而带动该地区多孔炭材料消费的快速增长。整体来看,当前全球多孔炭材料的主要产能已经由发达国家转移到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上世纪90年代由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环境监管愈发严厉、人工成本的攀升、多孔炭材料生产赖以持续的资源匮乏,多孔炭材料传统生产大国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纷纷将能耗较高、附加值较低的中低端多孔炭材料产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煤炭资源丰富的中国及林业资源丰富的东南亚。与此

4、同时,发达国家国内的多孔炭材料需求仍在稳步增加,因此仍然是全球多孔炭材料的主要需求方。(二)国内多孔炭行业竞争格局1、国内多孔炭行业生产企业集中分布于资源丰富地区从我国多孔炭材料行业的生产企业分布情况来看,大多数集中于原材料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多孔炭材料主要产品活性炭为例,基于具有较为丰富的森林资源,生物质活性炭领域的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和浙江等省份,其市场占比达到约726%;煤质活性炭领域的生产企业大多集中于山西、宁夏和新疆等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市场占比约为812%,整体的市场集中度较高。2、国内多孔炭行业以小型规模企业为主2021年我国多孔炭材料行业的生产企业数量约为4万家以上,

5、其中包括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比如元力股份、鑫森炭业、竹溪活性炭和芝星炭业等,其他主要以小型规模企业为主,市场产量规模大多在万吨以下。3、国内多孔炭行业市场区域格局:华东地区市场集中度最高在我国多孔炭材料市场区域格局方面,其中华东地区的市场集中度最高,其次是华南和华中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相对市场集中度较低。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生物质多孔炭材料生产国,但从产业结构上看,我国大多数生物质多孔炭材料厂是年产几百吨到上千吨的小企业。虽然目前全国二三百家生物质多孔炭材料企业,但年生产能力真正达到万吨规模的屈指可数。随着全球多孔炭材料市场消费量的持续增加,带动了市场供需格局的不断变化,与

6、此同时对多孔炭材料产品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低档次多孔炭材料品种逐步被市场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因此预测未来我国多孔炭材料行业的竞争格局将会日趋多元化,在其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三、 碳素材料行业发展概况碳素材料是一种古老的材料,又是一种新型材料。早在史前,人类就与炭物质发生了关系。公元前8000年,人类就已经将木炭用于取暖、煮食等;公元前3000年开始,有色金属冶炼就用炭加热或还原制取金属;公元2世纪,中国汉代已经开始用煤烟制墨,16世纪中国明代的冶炼工业已用天然石墨和粘土制成耐火坩锅,这是人类早的碳素制品。虽然人类很早就利用碳素材料,但从原

7、始、粗糙的碳素材料发展到近代的、高质量的工业碳素材料,从世界范围看也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42年德国人本生(RHBunsen)用2份能结焦的煤粉和1份焦炭粉混合在钢模中加压成型,然后焙烧制成炭质电极,这是近代碳素制品工业的先驱。此后,伴随着冶金、电化学、电器机械等行业的发展,碳素材料开始得到开发利用,尤其在这段时间后期人们进行了大量的有关电能利用的开拓性工作,如碳刷、碳电阻柱、电热和电化学用电极等相继得到发明和利用,碳素材料开始工业化生产1896年,爱迪生的学生艾奇逊(EGAcheson)利用其发明的箱式电阻炉制造出第一只人造石墨电极,使得碳素材料从碳质跨越到石墨质,此后逐步利用其导电性、耐

8、腐蚀性、耐热性、润滑性和导热性等特性,在炼钢电极、电解板、发热体、坩埚、电刷、密封圈等石墨制品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作为工业材料被广泛应用在炼钢、制碱、电气以及机械等领域。人造石墨的出现为碳素工业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中国碳素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中国碳素工业起步于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引进前苏联技术的吉林炭素厂1952年筹建、1955年建成投产,成为中国碳素工业的摇篮,之后我国又陆续兴建了兰州、上海炭素厂和南通炭素厂,这四家国有碳素企业成为中国碳素企业的四大骨干企业。与行业发展历程相适应,自起步以来,国内碳素企业以石墨电极等传统碳素产品生产为主,主要以钢铁和金属冶炼行业为下游

9、。我国是石墨生产和出口大国,同时也是进口大国,大部分以中碳或高碳形式直接出口,而高、精、尖工艺需要的石墨产品大部分从国外进口。一些发达国家把石墨列入战略储备资源,严格限制其开采、加工与出口,并且对石墨研发技术做了严格的保密规定。我国虽然是石墨大国,但不是石墨强国。目前仅能加工初级产品,缺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石墨产品及制品,石墨高技术产品需要大量进口,进口价约为出口价格的246倍。我国石墨及碳素制品行业,一方面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如普通功率石墨电极、铝用阳极和普通阴极炭块等;另一方面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大规格大功率炭电极、核石墨、航空航天用石墨和各领域用特种石墨及炭复合材料等

10、又有相当数量的缺口。石墨及碳素制品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产业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弱,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四、 多孔碳行业市场规模多孔碳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类重要的多孔材料。它们具有孔结构可调、物理化学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可变、易功能化等优点。多孔碳材料在不同的科学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多孔碳有不同的品种,包括活性炭、碳分子筛、软、硬模板介孔碳、活性炭纤维或多孔纳米碳。到目前为止,在所有类型的纳米多孔材料中,多孔碳在科学、技术和工业领域的不同部门的应用最大。多孔碳代表活性炭优越的应用特性及生产利用的经济性,使其成为众多产业门类中难以

11、替代的产品。活性炭主要应用领域涵盖了食品饮料、化工、冶金、轻纺、水处理、医药等众多产业门类,近年来随着环保节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活性炭在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也日益凸显。此外,随着新材料技术、医药科学等领域的技术进展,活性炭在能源储存、天然气回收、血液净化等方面应用逐步拓展,将为行业的前景注入新的活力。活性炭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导入期(1900初-1950s)、成长期(1950s-1990s)、成熟期(1990s至今)三大阶段。欧美发达国家主导了产业发展的前两个阶段,大致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产业转移的进一步扩展,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活性炭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成为

12、活性炭行业的新增长极。美国、荷兰、日本是活性炭传统生产大国,随着中国活性炭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活性炭生产国和出口国。当前全球活性炭的主要产能已经由发达国家转移到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上世纪90年代由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环境监管愈发严厉、人工成本的攀升、活性炭生产赖以持续的资源匮乏,活性炭传统生产大国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纷纷将能耗较高、附加值较低的中低端活性炭产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煤炭资源丰富的中国及林业资源丰富的东南亚。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国内的活性炭需求仍在稳步增加,因此仍然是全球活性炭的主要需求方。国内的活性炭目前以低端产品为主,产品专用性差,与国际巨头的

13、差距较大。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必须重视。在技术研究上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瞄准国际上的前沿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为开发目标;另一方面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以技术难度不高的产品为开发对象。建立自己研发中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在高校等单位实验室小规模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中试放大,为工业生产提供可靠的工艺参数,可以尽快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另外,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受财力、人力、物力的限制,新产品的研制周期一般较长。如果在研发时间紧迫时,可以利用研发中心的人力优势,可以大大缩短研发周期。建议聘用高校科技人员作为研发中心的客座研究员,定期来中心进行指导和学术交流。从

14、我国多孔碳材料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虽然我国多孔碳工业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多孔碳工业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我国大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生产工艺较为落后、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不利于大规模、连续化生产,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我国多孔碳产品整体品质较低且专用性差,产品销售无序竞争严重,众多小企业为了生存相互之间恶性竞争,造成整个行业利润率下降,既影响了国内多孔碳制造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培育,也影响了我国多孔碳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和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环境治理工程越来越得到广泛重视。目前我国

15、正在逐步完善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但治理工程设备和设施的规范还没有跟上。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环保问题,许多区域环保已经被提上最为重要发展位置。安全、高效、方便、简介、快速的多孔碳是目前环保行业所热捧的对象。根据QYR调查,2021年全球多孔碳销量市场,中国占据了2671%的市场份额,北美占据了1884%的市场份额,欧洲占据1961%的市场份额。预计2028年在中国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将占据全球约3095%的市场份额。全球多孔碳的销量从2017年的18054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20542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328%。2021年全球多孔碳市场规模达到了4112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61亿

16、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88%。五、 多孔炭行业概况多孔炭材料是指具有不同尺寸孔结构的炭材料,多孔炭孔径大小可变,根据孔径不同,多孔炭可分为微孔炭、中孔炭以及大孔炭三种,在类型上,多孔炭材料又分为活性炭、炭分子筛、活性炭纤维、多孔纳米碳、碳电极材料、多孔石墨烯、多孔炭黑等品种。多孔炭按制造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分为三类:煤质多孔炭、生物质多孔炭和其他类多孔炭,目前市面上主要的多孔炭类别是煤质多孔炭和生物质多孔炭。多孔炭按外观形状可分为粉状多孔炭、颗粒状多孔炭(包含柱状多孔炭、球状多孔炭)和其他形状多孔炭(如多孔炭纤维、多孔炭布、蜂窝状多孔炭、多孔炭纳米管等);多孔炭广泛应用于VOCs治理、油气回收、饮用水处理、污水处理、化工、医药、食品、饮料、电极材料、环保设备等国民经济领域。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新型多孔炭材料的应用得到了极大丰富和发展,尤其是炭分子筛、活性炭纤维、多孔纳米碳、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