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胶基质填料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8112423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硅胶基质填料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硅胶基质填料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硅胶基质填料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硅胶基质填料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硅胶基质填料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硅胶基质填料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硅胶基质填料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硅胶基质填料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一、 色谱行业概况(一)色谱介质市场生物药生产包括上游发酵及下游工业纯化。下游纯化环节在整个生物药生产中占据主要生产成本,以单抗为例,下游分离纯化环节占据总生产成本的65%2以上。下游分离纯化主要涉及收获、层析捕获、低PH病毒灭活及深层过滤、层析、除病毒过滤、浓缩超滤、无菌过滤等环节,层析是整个下游纯化工艺的核心环节,层析使用的设备及耗材主要为层析系统和色谱填料(又称层析介质)。近年来随着下游生物制药、学术研究、食品安全领域的不断发展,全球色谱介质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根据数据,2021年全球色谱介质市场规模为58亿美元,预计于2026年达到90亿美元,202

2、1-2026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19%。生物制药是色谱介质最为重要的应用领域,随着全球生物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抗体、疫苗、重组蛋白等下游生物药市场不断扩张及新药逐步放量,全球生物药色谱介质市场需求快速扩张,根据数据,2021年全球生物药色谱介质市场规模为45亿美元,预计于2026年达到70亿美元,2021-2026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24%。相比国外,我国色谱介质行业发展较晚,但随着近年来中国从政策层面及科技研发支持方面加大对生物医药的重视及投入,受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支付能力增加等因素驱动,国内生物药行业得以迅速发展,色谱介质作为生物药行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耗材,随着下游市场需求

3、不断释放,我国色谱介质行业规模呈现高速增长趋势,生物药色谱介质市场规模的增速尤为明显。根据数据,2021年中国色谱介质市场规模为75亿元,预计于2026年达到203亿元,2021-2026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04%。2021年中国生物药色谱介质市场规模为49亿元,随着我国在生物药领域的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国际重磅生物药专利的到期,未来5年我国生物药色谱介质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于2026年达到132亿元,2021-2026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92%。(二)色谱柱市场分析色谱技术主要应用于药物的研究开发及质量检测,分析色谱柱是分析色谱系统的核心耗材。根据数据,2021年全球色谱柱

4、产量达到408万根,市场规模达到226亿美元,随着下游制药工业、食品检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成熟以及全球色谱柱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未来全球色谱柱行业将保持稳步增长,2025年全球色谱柱产量预计达到450万根,全球色谱柱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03亿美元,复合增速将达到761%。近年来,随着我国生物药行业的高速发展,国内色谱柱企业凭借相关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的提升,加之生产制造成本的优势,形成进口替代发展趋势。根据数据,2021年中国色谱柱产量达到172万根,占全球色谱柱产量比例为42%,中国色谱柱市场规模达到125亿元,未来随着下游领域的需求驱动以及进口替代趋势的进一步增强,中国色谱柱市场将保持高速

5、增长,2025年中国色谱柱产量预计达到229万根,中国色谱柱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07亿元,复合增速将达到1344%。根据QYResearch数据,在全球范围内,色谱柱市场主要受生物技术与制药工业的推动,该领域消费量占色谱柱整体市场份额的比例达到54%。其次为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监测领域,分别占色谱柱整体市场份额的17%与15%。二、 气相色谱仪行业产业链气相色谱仪一般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色谱柱系统)、检测及温控系统、记录系统组成。气相色谱仪上游行业主要是为本行业提供核心部件、分析软件、标样、原材料的行业。下游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工业测试与分析领域等。气相色谱仪的下游产业十分丰富,几乎包

6、括了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目前重点应用包括三大类,其中工业测试与分析领域主要的行业有钢铁、水泥、石化、治金、镀层、地质、矿产、合金、首饰等;石油化工行业气相色谱仪主要用于油气田勘探中的化学分析、原油分析、炼厂气分析、模拟蒸馏、油料分析、单质烃分析、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分析、汽油添加剂分析、脂肪烃分析、芳烃分析等,据统计,2021年我国石油查明资源储量达到3689亿吨。三、 中国气相色谱仪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据统计,2020年我国色谱仪行业市场规模为107亿元,同比增长65%,预计2025年达到147亿元,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为最主要的两个细分品类。进口来看,据统计,近五年我国气相色谱仪进口量在800

7、0-10000台之间,截至2022年1-10月我国气相色谱仪进口量为8769台,同比增长982台,进口金额为272亿美元,同比增长1246%,进口单价为310万美元/台。从我国各类型色谱仪进口额分布来看,据统计,2022年1-10月我国气相色谱仪进口额为272亿美元,占比色谱仪进口总额比重为2305%。四、 色谱行业竞争状况和市场化程度长期以来,全球色谱柱和色谱填料大部分市场被大型跨国科技企业所占据,海外的大型企业由于进入该领域较早,其产品技术优势和应用成熟度较高,在高端市场优势尤为明显。全球范围内主流的分析色谱企业为ThermoFisher、Agilent、Tosoh和Waters等,以上企

8、业通常可以提供包括设备、仪器、试剂、耗材和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的一整套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工具服务,在产品性能、渠道、客户粘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全球的市场份额占比较高。国内市场方面,以上企业由于发展历史较长、技术实力相对雄厚,在高端市场占据明显优势,国内仅有少数企业能在高端产品领域与之竞争。由于工业纯化领域技术壁垒较高且需要企业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因此行业集中度较高,Cytiva、Merck、ThermoFisher、Tosoh和Bio-Rad等海外企业占据了全球工业纯化填料的主要市场份额,形成了寡头垄断局面,国内企业起步较晚,但我国快速发展的下游医药行业及政策的大力支持促使国内企业纷纷加大投

9、资力度,新建研发中心和生产工厂,技术水平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得以增强,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迭代,部分产品已接近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之供应链稳定、价格优势等有利因素,已开始逐步打破由国外巨头和进口产品主导的竞争格局,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在抗体、胰岛素等药物纯化领域,国内企业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替代,是国内厂家率先实现的领域。国产企业的亲和层析填料产品在临床阶段已经进行了广泛的试用。五、 全球色谱填料市场集中度高色谱填料行业是一个高增长的行业,也是一个高壁垒的行业,全球色谱填料市场集中度高。GEHealthcare、Tosoh、Bio-Rad、Agilent、OsakaSoda、Fuji、K

10、romasil海外企业起步早,形成了较强的渠道和品牌壁垒,其中GE市占率第一。由于色谱填料的高科技属性,产品之间的差异化亦相当重要,因此在具体产品细分领域亦存在部分领军企业。如在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领域,GEHealthcare、Tosoh、Bio-Rad是色谱填料主要制造商;中小分子分离纯化及分析检测领域,日本OsakaSoda(原名Daiso)、Fuji及瑞典Kromasil为主要生产厂家,主要以硅胶色谱填料为代表的无机色谱填料为主。六、 色谱填料未来将逐渐实现进口替代国内开展色谱填料业务的主要企业包括纳微科技、蓝晓科技、博格隆、汇研生物、赛分科技等,与海外企业相比,国内本土色谱填料企业起步

11、较晚,总体竞争力较弱。一般来说,在载量上,本土厂商与进口厂家几乎相当,但是在价格上国产的便宜得多,如纳微科技的价格几乎是GE的1/3、默克的一半。下游市场使用国产色谱填料可以使成本降低20%-50%,此外,国产厂家货期较短,是大部分国产企业另一优势之一。长远来看,以纳微科技为代表的国产企业在成本、货期上具备竞争力,未来将逐渐实现进口替代。七、 色谱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得益于全球生物创新药研发投入的增加、新药研发成果的涌现以及现实临床需求量的持续增加等因素,全球生物药行业得以迅速发展,2020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达2979亿美元。全球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关键耗材色谱填料市场的进一步增长。在中国

12、的低成本优势下,生物药产能呈现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同时在产业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快速进步、多种创新药市场的显著发展,成为刺激色谱产品需求增长、推动色谱行业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对生物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近几年复杂的国际关系促使国内制药企业对于生产的核心耗材供应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海外企业由于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全球供应链受阻,药企客户出于对供应链安全和原材料供货稳定性考虑,对于寻求性价比更高的国产色谱供应商的需求强烈,而国内色谱企业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工艺技术和生产质控能力,推动成本下降及性能升级,越来越多国内色谱企业已经具备生产一流的层析介质的能力,逐步与国际领

13、先企业形成有效竞争,进口替代趋势明显。生物药分离纯化,是生物大分子药品的核心生产环节,分离纯化环节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生物大分子药品的综合性能表现。随着国家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战略体系,监管部门对生物药的纯度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医药行业对上游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高度重视,对于关键耗材的要求显著提升,药企倾向于选择具有更高机械强度、更高化学稳定性、更高载量和使用寿命的高质量分离纯化产品,保障药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产品质量高、品牌口碑良好的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更具竞争力,将获得市场认可并得到持续发展。随着医药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新靶点、新制剂的生物药品不断涌现,生物活性物质种类越来越多,组成结构愈加复杂,且由于生物药具有分子量大、结构复杂且可变、容易受到各种理化因素影响等特点,在生物发酵、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等复杂生产过程中存在异变性,为药物的分离纯化带来了很多挑战,需要开发更创新的产品进行深入表征分析。同时随着色谱应用场景延伸至ADC、双抗、核酸、基因治疗等新兴领域,催生了新的分离纯化需求。以上都对色谱技术创新水平和产品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有利于产品创新能力强、市场结合度高的企业快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