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活性炭行业现状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8112267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处理活性炭行业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水处理活性炭行业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水处理活性炭行业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水处理活性炭行业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水处理活性炭行业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处理活性炭行业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处理活性炭行业现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处理活性炭行业现状一、 多孔炭行业竞争格局(一)全球多孔炭行业竞争格局全球多孔炭材料产业的传统生产大国包括美国、日本以及荷兰等国家和地区,但随着各国原料受制约及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多孔炭材料产业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北美地区、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多孔炭材料生产逐步减少的同时,其国内市场需求仍稳步增长,而其国内生产的多孔炭材料满足不了各种需求,需大量进口来进行补充。中国随着煤炭行业的去产能及煤炭企业的转型,再加上国家对环保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近年来多孔炭材料整体行业生产能力及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力也不断增强,目前中国的多孔炭材料产能已接近全球多孔炭材料总产能的一半左右。在全球范围内,生

2、物质多孔炭材料行业形成了以国内大厂与欧美企业为主导,众多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市场竞争格局。从多孔炭材料需求的地区分布来看,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是多孔炭材料的主要消费区域,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多孔炭材料消费国。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不断发展,工业增长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各国对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强,从而带动该地区多孔炭材料消费的快速增长。整体来看,当前全球多孔炭材料的主要产能已经由发达国家转移到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上世纪90年代由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环境监管愈发严厉、人工成本的攀升、多孔炭材料生产赖以持续的资源匮乏,多孔炭材料传统生产大国美国、日

3、本、荷兰等国家纷纷将能耗较高、附加值较低的中低端多孔炭材料产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煤炭资源丰富的中国及林业资源丰富的东南亚。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国内的多孔炭材料需求仍在稳步增加,因此仍然是全球多孔炭材料的主要需求方。(二)国内多孔炭行业竞争格局1、国内多孔炭行业生产企业集中分布于资源丰富地区从我国多孔炭材料行业的生产企业分布情况来看,大多数集中于原材料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多孔炭材料主要产品活性炭为例,基于具有较为丰富的森林资源,生物质活性炭领域的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和浙江等省份,其市场占比达到约726%;煤质活性炭领域的生产企业大多集中于山西、宁夏和新疆等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市场占

4、比约为812%,整体的市场集中度较高。2、国内多孔炭行业以小型规模企业为主2021年我国多孔炭材料行业的生产企业数量约为4万家以上,其中包括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比如元力股份、鑫森炭业、竹溪活性炭和芝星炭业等,其他主要以小型规模企业为主,市场产量规模大多在万吨以下。3、国内多孔炭行业市场区域格局:华东地区市场集中度最高在我国多孔炭材料市场区域格局方面,其中华东地区的市场集中度最高,其次是华南和华中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相对市场集中度较低。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生物质多孔炭材料生产国,但从产业结构上看,我国大多数生物质多孔炭材料厂是年产几百吨到上千吨的小企业。虽然目前全国二三百家生

5、物质多孔炭材料企业,但年生产能力真正达到万吨规模的屈指可数。随着全球多孔炭材料市场消费量的持续增加,带动了市场供需格局的不断变化,与此同时对多孔炭材料产品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低档次多孔炭材料品种逐步被市场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因此预测未来我国多孔炭材料行业的竞争格局将会日趋多元化,在其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二、 多孔碳行业供应链分析以活性炭产品为例,黑色粉末状或块状、颗粒状、蜂窝状的无定形碳,也有排列规整的晶体碳。活性炭由于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从产业链来看,活性炭的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主要包括林产三剩物(木质活性炭)、煤(

6、煤质活性炭)和磷酸等活化剂等。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行业在采伐和加工木材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林产剩余物,如锯末、枝丫、树梢、树皮、板皮、板条等废弃物,这些都是木质活性炭生产的重要原料。作为整个林产工业的前端产业,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行业是一个连结种植业和林产工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综合性产业。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鼓励下,上游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为活性炭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木质活性炭行业的发展将促进林产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并可促进林产工业废弃资源转化的增值,推进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提升林产工业层次及综合效益。国内的木质活性炭主要采用化学法或物理法进行生产,以化学法为主,其中磷酸是重要的活

7、化剂。因此,上游磷酸工业的发展及价格水平对木质活性炭行业具有较大的影响。活性炭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工业吸附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水处理、化工、冶金、国防等行业。近年来,活性炭在以VOCs回收、垃圾焚烧、水处理为代表的环境治理领域、以超级电容电极为代表的新材料领域、健康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也逐步被发掘。三、 多孔炭行业发展趋势(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多孔炭行业整体竞争力增强近十几年来,虽然我国多孔炭材料工业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多孔炭材料生产国,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多孔炭材料工业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企业规模小、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不利于大规模、连续化生产

8、,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多孔炭材料产品整体品质较低且专用性差,产品销售无序竞争严重,小企业为了生存相互之间恶性竞争,从而引起整个行业利润率下降,既影响了国内多孔炭材料工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培育,也影响了与国外多孔炭材料厂商的竞争力。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随着国内多孔炭材料消费市场的逐渐成熟,我国多孔炭材料工业必将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部分规模小、耗能大、污染严重的小型多孔炭材料生产企业必将被市场所淘汰,而行业内技术先进的优势企业必将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增强自身竞争力,产业资源将向着规模较大、技术先进、产品结构优化并具有品牌优势和良好售

9、后服务的产业龙头企业集中。随着多孔炭材料行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市场恢复正常竞争秩序,一批优势企业必将引导科研生产和贸易转型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和产品结构优化两方面推进工作,使多孔炭材料产业走经济、环境、社会三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逐步形成若干优势互补、内外结合、附加值高、创新能力强的多孔炭材料经济增长带和产业群。在保持多孔炭材料贸易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多孔炭材料工业正朝着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比较优势大、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迈进。具备技术优势的多孔炭材料生产企业正积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致力于生产工艺的改进,生产设备大型化、生产过程连续化,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最终实现生产流

10、水线的自动化和清洁化,在降低生产成本和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使得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内需和出口保持同步增长,多孔炭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在多孔炭材料下游市场需求方面,多孔炭材料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不断深化,尤其是在水处理、空气净化、汽车应用、溶剂与废气回收等领域发展迅速。就国内市场而言,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食品、医药、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对多孔炭材料的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另外,随着国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加油站、炼化企业和发电企业等污染源对多孔炭材料产品的需求也将日益增长。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多孔炭材料需求市场

11、正处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时期,在此阶段,我国下游领域对多孔炭材料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就出口市场来看,发达国家的多孔炭材料需求在过去几年里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传统需求领域(水处理、食品饮料、工业应用等)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而同时,一些新兴应用领域,诸如医药、高能电池、复合催化剂、高密度能源物质贮存、高纯物质的分离精制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三)国内企业向高端多孔炭材料市场进军多孔炭材料产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已成为主要的多孔炭材料供应国,但是全球高端多孔炭材料市场依然被可乐丽、卡博特等日本、美国老牌企业主导。其次,随着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环保政策趋严,一批中小厂

12、商退出竞争,我国多孔炭材料头部企业将获得更多产业资源,向高端多孔炭材料市场攀升。最后,我国生物质多孔炭材料生产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西和浙江三省,其森林资源丰富,生物质多孔炭材料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70%;山西、宁夏等煤炭资源丰富的省份,其煤质多孔炭材料产量占全国比重高达80%以上。随着煤质多孔炭材料性价比下降,生物质多孔炭材料有望在环保领域替代煤质多孔炭材料,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四)多孔炭材料应用不断取得突破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多孔炭材料凭借其发达的微孔结构、巨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吸附活性、稳定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与新材料、新能源科技创新深度融合,衍生出大量创新型的复合

13、型功能新材料,尤其是功能优异、定位中高端的多孔炭材料产品如硬炭、硅碳复合材料等,可应用于新能源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新材料产品领域。未来,随着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多孔炭材料的应用将得到继续深化和发展,尤其是高端多孔炭材料越来越成为下游诸多细分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功能性新型材料。四、 多孔炭下游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一)活性炭市场规模全球活性炭的传统生产大国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及荷兰等国家,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受原材料制约及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影响,其活性炭产业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的活性炭生产逐步减少的同时,其国

14、内市场需求仍稳步增长,而其国内生产的活性炭满足不了各种需求,需大量进口来进行补充。根据QYR(恒州博智)的统计及预测,2021年全球活性炭市场销售额达到了33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4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8%(2022-2028)。中国活性炭工业生产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高速发展,现已经拥有基本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体系。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活性炭生产国和出口国。2021年我国活性炭整体产量为982万吨。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活性炭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需求增长迅速。特别是中国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则颁布后,水处理、机动车、溶

15、剂和废气回收以及空气净化用的活性炭市场需求剧增,活性炭工业成为我国增长最快的工业部门之一。2019年我国活性炭市场规模为7924亿元,同比增长1092%。其中,木质活性炭市场规模3626亿元,煤质活性炭市场规模4298亿元。经过多年的发展,活性炭已经逐渐从工业用吸附剂转变为一种用途广泛的基础性材料。今后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各国对食品医药安全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的日趋严格化,活性炭的传统应用市场将随之稳步扩大,预计2025年国内活性炭市场需求将达到93万吨左右。根据功能性专用活性炭的用途分类,功能性专用活性炭下游市场可分为VOCs治理及回收用活性炭、水处理活性炭等细分市

16、场。VOCs是指挥发性有机物,其普遍用于石油化工、包装印刷、家居制造、汽车制造、电子等行业产品的生产。由于VOCs具有很强的强挥发性,实际使用过程中极易造成气化挥发和空气污染,其浓度过高时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容易造成急性中毒、头痛、头晕、咳嗽、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若长期居住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环境中,可引起慢性中毒,损害肝脏和神经系统。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VOCs已经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引起了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已相继出台政策,对VOCs污染进行综合整治。环保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随着VOCs治理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政策、技术标准等的不断出台,VOCs治理行业的行业标准更加清晰,VOCs治理技术和管理理念快速发展,VOCs治理行业的发展更加健康稳健。此外,由于环保标准日趋严苛,需求企业对于VOCs治理技术、设备、材料的需求增加,VOCs治理市场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