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损精益化管理系统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8112187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损精益化管理系统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线损精益化管理系统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线损精益化管理系统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线损精益化管理系统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线损精益化管理系统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线损精益化管理系统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损精益化管理系统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线损精益化管理系统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一、 碳中和发展催生电力信息化新机遇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此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国家的重要会议和政策文件中被反复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是主战场,而电力又是主力军。2021年3月1日,国家电网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以碳达峰为基础前提,碳中和为最终目标,将在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在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具体而言,国家电网将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加强大云物移智链等技术在能源电力领域的融合创新和应

2、用,加快信息采集、感知、处理、应用等环节建设,推进各能源品种的数据共享和价值挖掘,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着力打造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2021年5月,南方电网发布南方电网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年),提出在2030年前,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在2060年前,全面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并不断发展。2021年7月,国家电网发布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年),提出2035年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2050年全面建成新型电力系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题的新型电力系统将成为行业转型的方向。加强电网数字化转型是电网构建新型电力

3、系统的重要任务,将推动电网加快信息采集、感知、处理、应用等环节建设,构建连接全社会用户、各环节设备的智慧物联体系,提高全息感知和泛在互联能力,实现电网、设备、客户状态的动态采集、实时感知和在线监测,从而促进电网在电力信息化领域的投资。(一)我国电力信息化行业特点1、电力信息化行业信息系统具有高度统一性在电力行业,垂直的管理体制决定了电力企业内部各单位使用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为了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电力企业内部通常会建立集团化运作、一体化管理的信息系统,集团以及下属单位的信息系统通常由集团统一选型,下属单位再结合自身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由于电力信息系统集中度、统一性高

4、,以及在生产、经营、管理等诸多环节上具有行业特殊性等因素,使得电力行业信息化市场进入壁垒高。2、电力信息化行业已与电力企业经营密不可分经过多年发展,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包括计划、经营、采购、人力资源、财务等)、生产管理(包括运行、维护、物资等)、过程管理(包括过程监视、故障诊断、性能计算分析、操作指导等)等各环节得到了广泛应用,帮助电力企业提升了工作效率,增强了经济效益,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3、电力信息化行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电力行业影响着国家战略安全、经济建设、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一旦电力系统受到干扰,将会对国民

5、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电力企业在选择信息化服务厂商时,对信息化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非常高,系统稳定性、产品成熟度、研究开发效率、技术服务能力、过往合作情况都是电力企业的重要因素,此外,对于电力信息化过程中所必需的基础数据的获取、经营信息的移交、数据信息的使用等,对安全性及合法性的要求也日趋严格。4、电力信息化行业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电力信息化行业的下游终端客户,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主要为央企,其投资决策、管理审批等流程等都有较强的计划性。如国家电网,通常在前一年的第四季度制订下一年的项目投资计划,在来年第一季度开展供应商的资质审核、招投标工作,并逐步启

6、动项目,而项目的验收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电力信息化行业的厂商,通常表现为上半年营业收入较少、下半年营业收入较多的特征。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电力的资金实力、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电力信息化行业的发展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二)我国电力信息化行业发展趋势在数字中国的战略引领下,电网企业在智能电网基础上,陆续确定了下一阶段的战略规划,如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战略、南方电网数字电网战略。新阶段的战略规划都强调了数据作为电网企业生产要素、核心资产的重要性,也为电力信息化行业未来若干年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在技术上,深化前沿信息技术与电力业务的融合,建设标准模型统一、开放可共享、灵活可演

7、进的统一平台,通过为电网企业提供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超强的数据计算分析能力、协助其建设以数据驱动业务的能力,支撑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业务上,则是以提供数字技术与业务、管理深度融合的综合性解决方案,辅助电网企业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改善多元化客户用电体验、整合能源产业价值链、引领能源生态系统的协同,实现电力数据产业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已经开始在电力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应用云计算技术,不仅能够降低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和后期维护费用,还能更大程度的实现信息互联和资源共享;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盘活电力企业海量数据资产,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目前这

8、些数据仅仅用于浅层次的统计计算,很少发掘其深度应用价值,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使电力企业实现对数据资源的有效管理,充分挖掘数据资源的价值;在物联网技术方面,在电力系统中,感知、传输和处理等方面的智能化处理已经开始普及,物联网技术正在安全生产、信息采集、安全监控、运行维护、计量及用户交互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也已经在电力系统广泛运用,例如电网在抄表作业,电力线路巡检以及应急作业处理等方面已经大量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传统电力线路巡检以及抄表人工作业效率低、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降低了电力企业基础设施投资成本以及信息系统维护费用,能够帮助

9、电力企业进一步挖掘现有资源的价值,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这又促使电力企业更加重视对信息系统的投入,从而进一步拓展了行业空间。信息化服务已经与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密不可分,带动了电力企业业务与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而随着电网企业的数字化战略的确定,以及数字化建设的阶段性特点,对信息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服务商将不再仅仅扮演业务支撑、服务辅助的角色,更需要深度参与到电力企业的战略落地、创新业务实现过程中,电力信息化服务厂商需要在深度了解电力客户综合特点和业务环境的同时,能够从数据价值实现的根源出发,提供创新方案设计、系统研发、产品部署实施、集成运维服务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的

10、提供能力将成为电力信息化服务厂商在参与电网数字化战略实现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二、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领域情况软件产品收入平稳增长。2022年,软件产品收入26583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246%。其中,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407亿元,同比增长143%,高出全行业整体水平31个百分点。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较快增长。2022年,信息技术服务收入70128亿元,同比增长117%,高出全行业整体水平05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649%。其中,云服务、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10427亿元,同比增长87%,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149%,占比较上年同期提

11、高2个百分点;集成电路设计收入2797亿元,同比增长120%;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11044亿元,同比增长185%。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稳步增长。2022年,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2038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两位数增长。2022年,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9376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77个百分点。三、 电力信息化行业概况,特点和发展趋势(一)电力信息化行业概述及发展历程电力信息化行业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细分领域,是指电子、计算机、通讯等信息技术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电力物资管理等各个环节应用全过程的

12、统称,是电力工业在电子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知识化、技术化转变的过程,目标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地运行。我国电力信息化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初级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这一时期,我国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刚开始主要是在变电站所自动监测、发电厂自动监测、电力实验数据计算等方面有所应用,后来逐渐拓展到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系统、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领域。这一时期的电力信息化以单系统应用为主,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网络化应用。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这一时期,信息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

13、并开始向国民经济各领域渗透,为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国内电力企业开始网络系统的搭建,电力信息化由单项、单机应用向网络化、综合性和整体性应用发展;与此同时,为了实现政企分开,满足市场化发展需要,我国电力系统从1997年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最终将电力资产实现了厂网分离,分离后的电厂和电网基于提升经营管理效率的需求,更加重视信息化建设,为电力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受益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电力系统厂网分离,我国电力信息化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深化应用阶段:2006年,以国家电网推出SG186工程为标志,我国电力信息化进入深化应用阶段。在这之前,各地电力企业大多根据自身需求自行建设信息化系统,由此

14、导致企业内部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在这之后,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始重视集团化运作,信息系统由分散向集中、孤岛向共享转变,显著提高了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和覆盖面,从而使得信息技术与电力企业业务融合得更加紧密。经过几十年信息化建设,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已经与信息系统密不可分。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将进一步加强各类业务系统的协同性,提升信息系统的智能水平,并基于自身业务提出个性化需求,而这也对电力信息化服务厂商的技术能力以及对用户需求的专业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电力信息化行业的产业链构成情况从产业链的视角看,电力信息化服务商处于行业中游。行业上游:主要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等

15、基础硬件供应商,除此之外,电力信息化服务商根据业务需求可能需要向部分工程技术、劳务外包服务商采购外包服务。行业中游:主要包括电力智能设备生产商、软件产品和服务提供商、以及软硬件一体化提供商等。具体可分为:(1)综合类服务厂商,如国电南瑞、国网信通等。这类企业综合实力强、业务范围广,是电力信息化的主要建设单位,由于业务需求量大,存在对外采购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刚性需求。(2)专业领域类服务厂商,如远光软件、朗新科技等。这类企业通常专注于服务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或者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某些细分领域。行业下游:主要包括发电企业,如大唐集团、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国

16、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集团等;供电企业,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内蒙古电力。发电企业和供电企业是电力信息化行业的终端客户。(三)电力信息化行业市场情况1、电力行业稳定发展,为电力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国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2010年、202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分别为41,999亿千瓦时、83,128亿千瓦时,2021年较2010年增长了9793%。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我国一直非常重视电力工业的发展,为保持电力稳定,我国电力行业投资规模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我国电力投资金额均在8,000亿元以上,2020年电力投资金额突破万亿,增长至10,189亿元。信息化建设是电力投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力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而电力行业稳定发展,也为电力信息化尤其是电网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