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适应卷历史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348111349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8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适应卷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适应卷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适应卷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适应卷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适应卷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适应卷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适应卷历史试题(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适应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相传大河村遗址是河洛古国位于东方的军事重镇。考古人员在郑州大河村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距今5000年的仰韶晚期的城垣,该城址的发现为仰韶时期的城址布局及防御体系研究填补了新的空白。由此可知

2、( )A考古发现是对历史的唯一补充 B出土较晚的文物没有研究价值C考古成果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D考古发现能完整地还原历史的真相2商朝的青铜器上,往往只刻着制作者或先人族号几个字;而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文字数量大大增多,内容也丰富起来,记载战争、奖赏、祭祀等。西周康王时期,经常出现“子子孙孙永宝用”的字样(如右图)。这种字样的出现表明西周( )A创造了成熟的文字体系 B宗法制度遭到破坏C青铜器功用发生了变化 D有了历史传承意识3有学者认为周秦之变是古代影响最大的政权更替之一,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也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 )A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 B从军功授爵到考试录取C从分

3、封诸侯到郡县制度 D从天子独尊到平民政治4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主体文化在不断吸收融合其他地域文化,如中亚地区甘甜的葡萄酒、高大的汗血马不断刺激着长期居住在黄河流域的汉人的想象力,因此,汉帝国赴中亚各国的使节、商团络绎不绝。促成这一局面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日本 C威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5他算出的“”值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他还给出“”的两个分数形式,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材料反映了( )A我国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 B祖冲之的数学成就领先世界C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的历法 D古代世界数学体系已经成熟6

4、开元、天宝以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现实憧憬为社会下层士子带来了更多的希望,进而引发整个社会对教育和文化的高度重视,重文之风开始向民间渗透。材料反映了科举制( )A助长了追逐功名的社会风气 B推动重文之风在民间兴起C使读书人思想观念日渐僵化 D促进民间私学教育的普及7诗歌反映了鲜活的历史。下面两首诗共同反映了( )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宋代李哪咏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翡翠明珠载画船,黄金题带耳环穿。自言家住波斯国,只种珊瑚不种田。元代马祖常绝句七首其六A元朝驿站遍布全国 B宋元航海技术领先世界C宋元陆路交通发达 D宋元对外贸易十分繁荣8乾隆年间“居民相率垦山为垄,争种之以代米山

5、家岁倚之,以供半年粮数十年来种之者日益多”。由此可见,清朝中期玉米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味道甜美人民很喜欢 B产量较高可充当主食C玉米只适合山地种植 D清政府推广玉米种植9观察表格,其反映了鸦片战争( )时间作者著作主要内容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和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1845年姚莹康輶纪行对英法历史,英俄、英印关系等都有所阐述1848年徐继畲灜寰志略按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顺序依次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唤醒了先进人物对世界的感知C加剧中华民族面临的边疆危机 D标志着中国制度近代化探索的开始10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倡科学

6、,批判传统,认为义和团是拳匪作乱,是迷信、宗教的产物。1924年以后,陈独秀却充分肯定其反帝性质。这充分说明( )A陈独秀不学无术,见风使舵 B义和团运动没有迷信活动C时代主题影响了历史解释 D北伐战争是义和团的继续11毛泽东说:“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1亿6千万人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其具体表现是( )A各地成立农会,大力支持北伐军前进 B翻身农民参加红军,巩固革命根据地C百团大战动员群众破坏敌人的交通线 D淮海战役中支前民工达500余万人次12下图是中国近代一则理发店广告。讲究样式的理发业取代了传统单调的剃发业反映出辛亥革命( )A对社会性质的改变

7、 B对社会陋习的根除C对封建制度的废除 D对思想解放的推动13为解决下表中面临的问题,我国采取的措施是( )项目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2.37千克4.0千克538.3千克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A土地改革,分田惠民 B“一五计划”,工业起步C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D开放特区,面向世界141979年到1983年,中国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国际组织获得了大量的技术、知识和资金,开始学会利用国际规则维护和拓展自己的利益,同时也更加客观地看待世界局势和定位中国的国际角色。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A中国开启

8、农村改革 B对外开放成为国策C国企改革迫在眉睫 D市场经济成为主流15下列三幅图片的内容共同反映出( )A古希腊艺术在西方影响深远 B罗马建筑是西方建筑的典范C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特点 D英国照搬了古希腊罗马文化16“哥白尼在他的天文研究中引用了阿拉伯天文学家白塔尼的作品,英国罗吉尔培根的光学研究借鉴了阿拉伯光学家的著作,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和火药在13-14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材料可印证( )A东西方文明的一体化发展 B阿拉伯人推动欧洲文明发展C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各国文化 D文明交流的方式具有多样性1719世纪上半叶,锁国政策下的日本局限于东北亚一隅,是个封建落后的小国。美国黑船事件

9、后,日本见识到工业文明的强大幡然觉悟,从“攘夷”变为“师夷”。日本“师夷”后( )A成为封建国家 B推翻了幕府统治C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发动了七七事变18总结、提炼、概括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学习小组收集了下表中的学习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的学习主题是( )报告文学中国军队人作战纪录片D日行动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历史图书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纪实A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B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相互支持19欧盟成立后,先后制定了跨大西洋纲要亚洲战略新构想和欧洲安全事务构想,并积极筹划建立欧洲防务部队,广泛发展与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等国的战略关系,加大了与美

10、国的竞争力度。欧盟的这些举措意在( )A带动亚洲,协同发展 B对抗美国,谋求独立C扩大合作,增强实力 D组建军队,殖民扩张20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英法两国就垄断了苏伊士运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获取巨大利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人民坚决要求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该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A“非洲年”影响力巨大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英法实力C1956年,纳赛尔当选为埃及总统 D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全球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早在汉代,我国就有关于阿拉伯的记载,称其为“条枝”。古代中国和阿拉伯的交通路线主要有“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亦称“陶瓷之

11、路”或“海上丝绸之路”)两条要道。阿拉伯的商人运来香料、珠宝、药物、玻璃制品等数百种商品,再将大批的陶瓷、丝、绢、绫、绵等货物运往阿拉伯各地及其他地方。唐代中国商船远航到阿曼、巴林、巴士拉和巴格达等地,与当地商人进行贸易。这两条交通大动脉将中国和阿拉伯联系在一起,便利了双方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摘编自李荣建古代中国和阿拉伯的经济往来与文化交流材料二 751年的但逻斯之战是中阿关系史上具有特殊影响的一次战争。参与这场战争的唐兵中,有许多能工巧匠,中国的造纸术随之传到中亚、西亚,后又传至欧洲。纸的运用不仅促进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起到了推动作用。唐军文官杜环在阿拉伯各

12、地游历12年后,回国后撰写了经行记。该书成为中国最早介绍西亚北非诸国地理、物产、劳作、生活习俗,以及伊斯兰教义和律法等的文献。摘编自王铁铮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及其影响(1)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与阿拉伯的交往特点。(3分)(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交往方式,并概括其产生的共同影响。(3分)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洋务派最初兴办军事工业的目的,既有镇压人民反抗、维护清王朝统治的一面,也有防范外来侵略、抵御外侮的一面。同时,随着军事工业生产的扩大和发展,必然会出现原料、燃料、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洋务派在19世纪70年代后

13、提出了“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在军事工业的推动下,洋务派向西方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和建立了一大批军事学堂。这些举措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化的先进人才和知识分子,使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摘编自王静浅析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工业及其影响材料二 (甲午)战后,由于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的财政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非但无力继续大规模地建设洋务企业,而且对民用企业实行“丢盔弃甲”的政策。1895年6月,清政府发布上谕,决定将民用企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在被甩卖的企业中,一些因经营不善亏损严重,被获得合法地位的列强在华资本用“中外合资”、贷款等方式诱骗,从而被列强控制或直接沦为列强在华资本。摘编自袁凤英如何理解甲午战败宜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的影响。(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后民用企业的发展是受马关条约中哪些内容的影响。(2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洋务运动对当代工业发展的启示。(1分)23(6分)观察下面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请选取两个不同时期的精神事例各一例,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所选精神事例之间的联系)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光荣革命以前,除革命时期(16401660年)外,英国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