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国内需求新途径分析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8107430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探索国内需求新途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积极探索国内需求新途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积极探索国内需求新途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积极探索国内需求新途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积极探索国内需求新途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积极探索国内需求新途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探索国内需求新途径分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积极探索国内需求新途径分析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坚定不移用改革的办法释放和激发市场潜力,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着力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中国经济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调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围绕

2、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一、 扩大内需战略指导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坚定不移用改革的办法释放和激发市场潜力,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着力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3、。二、 持续扩大国内需求,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新时代的十年,中国经济经受住了重重的风险挑战,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走势稳中有进,整体向好。从当前形势看,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增长动力不断增强。从供给看,稳健提升,农业保持平稳,工业增长加快,服务业强势复苏,住宿和餐饮同比增长11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93%。从需求看,稳步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35%,前期受抑制的服务消费需求复苏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55%。在内需加快恢复的同时,出口克服了重重困难,增长了09%。从信心看,稳定增强,2月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创近年

4、来的新高,市场预期明显改善。今年我国将在创新完善宏观调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发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加强政策协同配合在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方面,我国将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等政策的协同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扩大有效的投资,有力有序地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及其他的经济社会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投资健康发展。(二)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要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实施高

5、水平的对外开放;合理缩减外资准入的负面清单,高标准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三、 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促进产需有机衔接(一)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1、推动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建立协调衔接的劳动力、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制修订国家职业标准,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社保关系转移接续。进一步推动医保服务便民高效,加快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落地应用,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结算服务。2、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健全城乡统一的

6、建设用地市场,统一交易规则,纳入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完善城乡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制定与发布制度,逐步形成与市场价格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总量调控制度,健全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加快培育发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3、完善知识、技术、数据要素配置机制深入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和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加大科研单位改革力度,支持科研事业单位试行更灵活的编制、岗位、薪酬等管理制度。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知

7、识产权转让、许可等运营服务。推动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风险分担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安全防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二)加快建立公平统一市场1、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标准制定、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2、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台账。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深

8、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开展招标投标领域改革创新试点,健全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则。推进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三)建设现代流通体系1、优化现代商贸体系发展高水平商品交易市场,推动消费品骨干市场转型升级,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设施。提升城乡商贸设施水平,改善商业综合体、商务区、步行街等消费聚集区设施条件。建立完善农村商业体系。推动传统零售业创新转型。合理配置社区菜店、超市、连锁便利店等设施,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2、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骨干运行网络,完善区域分拨配送服务网络,优化城市物流配送网络,发展城乡高效配送。加快补齐农村物流发展短板,促进交通、邮政、

9、商贸、供销、快递等存量农村物流资源融合和集约利用,打造一批公用型、共配型物流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效能。推动联运转运设施、场站合理布局建设,积极发展公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和铁路快运。优化国际海运航线,强化国际航空货运网络,巩固提升中欧班列等国际铁路运输组织,推动跨境公路运输发展,支持优化海外仓全球布局,加快构建高效畅通的多元化国际物流干线通道。四、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1、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城市落户条件。健全以公民身份号码为标识、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

10、相关政策。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健全农户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相关权益。2、培育城市群和都市圈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发展壮大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培育发展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鼓励都市圈社保和落户积分互认、教育和医疗资源共享,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

11、场等功能和设施,以及过度集中的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支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3、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顺应县城人口流动趋势和发展分化态势,立足县域主体功能定位、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防止人口流失县城盲目建设。夯实县城产业发展基础,完善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健全县城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县城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按照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4、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建设建立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改造

12、资金的机制,完善老旧小区配套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改造提升城市存量片区功能,基本完成大城市老旧厂区改造,改造一批大型老旧街区,因地制宜改造一批城中村。(二)积极推动农村现代化1、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综合考虑村庄演变规律、集聚特点、现状分布,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半径,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规模。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向郊区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邮政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物流、消防等基础设施,发展安全坚固、功能现代、成本经济、风貌乡土、绿色低碳的新型农房,继续做好农村清洁供暖改造、危房改造,推进绿色建材下乡。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

13、实施山洪地质灾害民居搬迁避让工程。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运输等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力度。2、完善乡村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改造提升乡镇商贸网点,打造多站合一、一站多能的村级商贸服务网点。推动农村节能家电等消费,促进农村品质消费、品牌消费。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加快乡镇影院建设。持续依法打击假冒伪

14、劣产品,规范农村市场秩序。3、丰富乡村经济形态推动种养加结合和产业链再造,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品牌化水平,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完善收储运体系。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检验检测认证等平台和智能标准厂房等设施。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组织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农业现代化发

15、展模式,带动县域经济整体提升。4、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统筹相关资金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将农业农村领域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保障设施农业和乡村产业发展合理用地需求,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机制,鼓励将符合法律规定、产权清晰的农村资产纳入抵押担保融资范围,发展农业保险,允许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并享受相关权益。(三)优化区域经济布局。1、依托区域重大战略打造内需新增长级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紧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实施一批标志性疏解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基本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6、,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尾矿库污染治理4+1工程,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持续深化绿色发展示范,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支持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完善国际科创中心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深化通关模式改革,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深入推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上中下游共抓大保护,统筹沿黄河县城和乡村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2、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内需增长空间格局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形成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