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模拟仿真系统行业前景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8106961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市场模拟仿真系统行业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力市场模拟仿真系统行业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力市场模拟仿真系统行业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电力市场模拟仿真系统行业前景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电力市场模拟仿真系统行业前景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市场模拟仿真系统行业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市场模拟仿真系统行业前景(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力市场模拟仿真系统行业前景一、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特点。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我国软件行业大致可分为基础软件开发、支撑软件开发、应用软件开发和其他软件开发四个大类。行业为应用软件开发领域的行业应用软件,具体细分行业为能源行业软件中电力行业。十三五期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行业规模效益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涌现出一批面向教育、金融、能源、医疗、交通等领域典型应用场景的软

2、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实体产业进一步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2021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4万家,累计完成收入94,994亿元,同比增长177%;实现利润总额11,875亿元,同比增长76%。2014年以来,全国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441%,行业保持较快增长率。2021年,工信部发布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包括了重点突破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应用软件、前瞻布局新

3、兴平台软件等,并提出在电力等重点领域研发一批技术领先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二、 电力信息化行业面临的机遇(一)国家电网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电力信息化全面推广应用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大规模清洁能源高效消纳、电力市场化运营以及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等新形势,现有D5000系统亟需升级。国家电网于2017年初提出研发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系统基于传统自动化系统运行控制平台和模型驱动型应用,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ICT新兴技术,采用一体双翼、双引擎驱动的总体思路,基于物理分布、逻辑统一的体系架构,具有智能、安全、开放、共享的技术特征,目标是促进电网调度的深度自动化、广泛智能化和全景可视化,全面构建

4、自主可控的国产调度自动化装备,支撑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生产组织,全面服务于双高电网一体化运行控制目标,有效支撑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运转。目前,国家电网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第一批试点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华东、河北、江苏、浙江系统将在2022年投入运行。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将完成国分省地四级调度机构推广应用。(二)电力信息化市场全面推广现货市场是电力市场中最为关键一部分,业内素有无现货、不市场之说。2017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先后发布了关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在总结8个电力现货市场

5、试点地区经验基础上对市场规则和技术持续完善,进一步建立健全电力现货市场,市场运营机构(电力交易中心、电力调控中心)需要电力市场交易系统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和平台工具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市场高效运作,发售电企业需要电力营销辅助决策系统获取经济效益,行业上下游对于以电力交易为核心的智慧运营和智能决策技术产品及服务需求巨大。(三)电力信息化行业能源互联网建设加速推进能源互联网是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将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节点互联起来,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网络。通过源-网-荷-储协调互动达到最大限度消

6、纳利用可再生能源,能源需求与生产供给协调优化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从而实现整个能源网络的清洁替代与电能替代,推动整个能源产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业界已经认识到能源互联网的巨大商机,各大能源巨头正在加速能源互联网的开发和布局。三、 电力信息化行业面临的挑战电力信息化行业是一个人才与技术密集型行业,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技术能力是衡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未来,随着电力信息化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对高端研发人才、技术人员的需求和争夺也将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激励制度和其他相关制度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入,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竞争力。四、 电力信息化行业发展概况

7、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经历了以下4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的电力企业计算机应用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的电力信息化初级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期电力信息化建设呈现规模化,2005年至今,电力信息化建设进入科学发展阶段。五、 电力信息化市场建设对信息化的需求分析根据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电力市场化建设需要组建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搭建电力市场交易技术支持系统,满足中长期、现货市场运行和市场监管要求,为电力交易提供服务。国家有关部门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14

8、个试点地区建设电力现货市场。随着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逐步推广和运行,电力现货市场的覆盖区域将会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目前,我国有42个省级以上电力调控中心和34个省级电力交易中心,电力调控中心负责现货市场交易系统建设、辅助服务市场交易系统和省间现货市场交易配套系统的建设与维护,投资金额在数百万至亿元级别之间;电力交易中心负责电力中长期市场交易、现货市场交易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投资金额在千万元级别。未来,在我国双碳目标落实和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背景下,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将加速推进,除电力调控中心和电力交易中心外,大量的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等市场主体也将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对电力市场交

9、易的信息化需求会持续增长。六、 电力信息化行业未来投资战略信息化是电网智能化和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智能电网建设为电力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加强电网数字化转型是电网公司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任务,将推动电网公司加快信息采集、感知、处理、应用等环节建设,构建连接全社会用户、各环节设备的智慧物联体系,提高全息感知和泛在互联能力,实现电网、设备、客户状态的动态采集、实时感知和在线监测,从而促进电网公司在电力信息化领域的投资。电力信息化行业的下游终端客户,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主要为央企,其投资决策、管理审批等流程等都有较强的计划性。如国家电网,通常在前一年的

10、第四季度制订下一年的项目投资计划,在来年第一季度开展供应商的资质审核、招投标工作,并逐步启动项目,而项目的验收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电力信息化行业的厂商,通常表现为上半年营业收入较少、下半年营业收入较多的特征。电网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投资占国网总投资额破11%,正提升。2009-2020国家电网总投资达345万亿元,其中智能化投资3841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111%。其中,智能化占比在持续攀升,产业规模增长快于电网投资增长。电网智能化投资集中在用电、配电、环节。前三阶段国家电网电网智能化投资主要集中于用电、配电、变电环节,分别占比308%、232%、195%。如果就近选择第三阶段看,用

11、/配/变分别占比2886%、2606%、2091%。十四五期间电网总投入预计达3万亿元,新型电力系统是关键。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约合223万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其中研发投入90亿美元,用于突破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南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和现代化电网建设进程,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我国电力信息化市场空间巨大。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系统软件大部分由国外知名软件厂商提供,近年来,随着国内软件企业实力逐渐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软件产品价格出现稳中有降的趋势。由于电力信息化领域的投资金额巨大,下游电力企业数量有限,单个客户的采购

12、金额较大,使得电力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同时,由于电力行业固定的对安全性、稳定性要求高的特点,电力行业客户对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的先进性、可靠性要求很高。我国电力信息化市场规模逐步增长,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50亿元。七、 电力信息化产业发展现状电力信息化的实现包括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环节在内的电力生产、传输、消费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和调度、以及实现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电力营销和电力企业人财物、协调办公、综合业务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电力信息化主要包括电力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电力信息化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电力信息基础平台、业务应用和保障体系。2020年

13、中国能源电力数字化市场规模达到2213亿元,其中电力数字化服务市场占比约为82%,涉及智能电网、自动化控制、巡检运维、灵活性服务、能源管理系统等;能源电力数字化升级约占18%,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改造。预计到2025年,中国能源电力领域数字化市场规模增长至约37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8%。智能电网投入持续加码,电网智能化建设加速推进。根据国家电网公布的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智能电网建设三个阶段分别投资341亿元、1750亿元、1750亿元,投资合计约为3841亿元;占比分别为619%、1167%、1250%,占电网总投资比例为1113%,投资绝对额与占比提

14、升,显示出对电网智能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十四五期间两张电网以及其它电网公司总投入预计达3万亿元,参考十三五期间国网的投资比例,预计智能化投入金额将达到3500亿左右,主要集中于变电、配网、用电三大环节。电网信息化产业发输配用多端覆盖,产品系列丰富。发电端产品系列包括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系统、并网控制系统、电站智能运营系统;输变配电端产品系统包括EMS、DMS、BIM等;用电端产品系列包括电力营销系统、智能用电系统;电力交易主要包括电力现货交易模拟仿真平台以及电力交易支持系统。八、 能源电力行业发展概况一般来说,根据能源的存在形式和加工转换过程,能源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包括化石能源等不可

15、再生能源和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二次能源主要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生成,如电力、煤气、焦炭、蒸汽及各种石油制品等,电能是最主要的二次能源。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低碳转型成效显著,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9%,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568%,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能源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就。2017年至2021年,全国电力投资维持在较高水平,2021年度达到10,4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20%;同期,我国电力装机容量从178,451万千瓦增至237,692万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743%;发电量从64,529亿千瓦时增长至83,768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74%,全社会

16、用电量从63,636亿千瓦时增长至83,128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91%。2020年9月,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承诺目标。践行双碳战略,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总排放量的88%左右,电力行业占能源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25%左右,因此,双碳战略的成败,关键在于降低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近年来,我国电力能源开始向清洁化方向快速发展,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和占比稳步提升。这对电力行业系统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是因为新能源发电易受外部气象条件影响且供电稳定性欠佳的缺点进一步突出,导致整体发电侧的供电能力波动显著加剧,对电网带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