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发展概况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8106842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发展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发展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发展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发展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发展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发展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发展概况(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发展概况一、 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发展概况(一)中国商用车行业发展概况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服务于公路客运和道路货运等场景,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相较于乘用车,商用车运营属性更强,与公路客运量、货运量关系紧密,也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商用车可划分为货车和客车两类。按照总质量等车型参数,货车可分为重卡、中卡、轻卡和微卡;按照车长等车型参数,客车可分大客、中客和轻客等。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市场,2020年中国商用车销量为513万辆,在全球的销量占比为2105%,2005年至2020年,中国商用车市场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27%。2021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国六排放法规实施以及疫

2、情反弹等因素影响,中国商用车销量有所下降。货车市场是我国商用车市场的主要部分,2021年商用车销量中货车占比约为93%,货车销售车型主要为重卡和轻卡,2018年至2021年,轻卡在货车中销量占比在60%左右,重卡在货车中销量占比在30%左右。汽车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排污严重,是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重点,商用车中的重卡作为物流运输的主力生产工具,单车运输里程长、运营次数多、柴油消耗量大,为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的主要排放来源。此外,商用车也是中国汽车产业节能降碳的主要车辆种类。绿色发展理念下,国家政策鼓励并要求汽车向新能源方向转型。2020年9月我国提出

3、双碳目标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系列政策对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全面部署;国六排放标准是全球最严格排放标准之一,2021年7月起我国全面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2022年6月,工信部发布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征求意见稿),提出第四阶段车型燃料消耗量限值力度较第三阶段加严12%至16%不等。政策引导下,我国新能源商用车电动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此外,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且电能使用成本低,新能源商用车在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凸显,将进一步加速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普及速度。(二)中国新能源商用车行业发展概况新能源商用车根据用途划分为新能源货车和新能源客车,目前我国新能源客车和货车市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其中,

4、新能源客车最早得益于十城千辆的推动,是中国最早的汽车电动化示范领域,目前处于发展成熟期。新能源货车起步晚于客车,近年来伴随国家双碳战略推行,国家和地方政府鼓励政策出台,新能源汽车技术成熟与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排量大、污染强的老旧车型面临更换需求,新能源货车市场迎来成长期。2021年中国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达1972万辆,同比增长5148%,销量渗透率为387%;其中新能源货车销量达1209万辆,达到历史新高,占新能源商用车销量的比例为6132%。新能源商用车根据技术路线划分为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商用车,其中纯电动是新能源商用车的主要技术路径,自2018年开始销量占比均在90%以上,2021年

5、纯电动商用车销量占比达9777%,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处于市场导入阶段,占比较低。2021年我国新能源货车销量为1209万辆,在货车销量中的占比为255%,2022年1-6月渗透率提升至533%,其中新能源轻卡为销量占比最高的车型,新能源重卡则为销量增长最快的车型。重卡是公路货运的核心运载工具,以使用柴油为主,油耗高、污染重特征明显,双碳目标的提出、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和油耗法规的趋严推动传统燃油重卡向电动化方向转型,新能源重卡逐渐替代老旧传统重卡,电动化重卡市场迎来发展,成为销量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2021年,我国新能源重卡销量达到104万辆,2018-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12

6、4%,2022年1-6月在我国整体重卡销量下降的背景下,新能源重卡销售101万辆,同比增长49465%,重卡市场的电动化渗透率提升明显,重卡市场的新能源化需求凸显。新能源客车以纯电动车型为主,我国大客和中客新能源化起步早,市场渗透率高。2018年至2021年,新能源大客市场渗透率均在60%以上,新能源中客市场渗透率约50%,电动化普及程度较高。2021年我国新能源客车销量为763万辆,在全部客车销量中的占比为2115%。(三)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未来发展趋势相较于乘用车,商用车车身重、油耗大、污染严重,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引领以及排放、油耗法规约束下,商用车向新能源方向转型的需求迫切,伴随新能源汽车

7、相关技术进步和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商用车新能源化趋势将持续加强,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污染程度较高的重卡车型面临存量替代,换电模式推广助推新能源重卡发展。重卡是物流运输主力生产工具,目前重卡保有量占总体汽车保有量的比例约为3%,却是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以及降碳、减排与节油的重点治理领域。新能源重卡市场近年增长较快,但是渗透率仍然较低。国家支持新能源重卡市场发展,节能减排政策促进重卡向新能源技术应用方向转型。2020年9月,工信部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535号(工交邮电类185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指出,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对重卡试点应用进行了重点部署安排,促进新能源重卡推广

8、应用,推动新能源重卡在短途运输、城建物流以及矿场等特殊场景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或城市对新能源重卡研发或运营予以支持;开展重点区域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选择部分试点城市,拟通过基建投资补助等方式,支持包括重卡在内的特色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2022年6月,工信部发布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征求意见稿),提出第四阶段车型燃料消耗量限值力度较第三阶段加严12%至16%不等。换电模式的发展成熟助推了重卡市场的电动化发展。换电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封闭场景下的续航里程问题,在商用车领域逐步推广成熟,在港口、矿山、钢厂、城市渣土等倒短运输的目标市场推广潜力巨大。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提

9、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指出,加快换电模式推广应用,围绕矿场、港口、城市转运等场景,支持建设布局专用换电站,加快车电分离模式探索和推广,促进重型货车和港口内部集卡等领域电动化转型。在经济性方面,由于电能使用成本低,新能源商用车在全生命周期更具经济性,而电池技术进步与配套市场成熟也将进一步降低新能源重卡的购置及使用成本,推动新能源重卡市场发展;换电模式下,采用车身分离模式的换电重卡相比充电重卡能够大幅减少购置成本,用户仅需要购买车身,通过电池租赁和换电服务使用重卡,在成本方面有较大优势,换电模式能够有效缓解充电时间过长和续航问题,提升电池使用寿命和利用价值。在双碳目标战略引领

10、、减排和油耗法规的趋严要求下,货车向新能源技术应用方向发展,其中纯电动发展路径可能存在因电池运行条件和电池容量受限带来的里程焦虑问题,混合动力技术使用燃油和电力两种驱动方式更适合传统商用车向新能源商用车过渡时期的转换需求。以重卡车型为例,重卡运营方对于营运效率敏感,用于短距离运输的重卡纯电技术发展趋势明显,而混动技术则更适合长距离运输的重卡需求。对于短距离运输场景的重卡,纯电动化发展趋势明显。短距离运输下,纯电重卡的里程焦虑得到缓解,且重卡换电模式的成熟也促进了纯电技术的应用,随着换电重卡产业链成熟,换电重卡的经济性提升。短距离运输的运营场景固定、路线稳定,如专线运输、支线短倒和港口内倒的单程

11、距离通常在150km以内,随着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发展成熟,客户采用无动力车身购置及电池经营性租赁,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用户购置成本,而且换电时间短,能够满足高效、短距离和低成本的运输需求,高效便捷的换电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车辆成本。对于长距离运输场景的重卡,混动技术需求明显。长距离运输下,客户对于车辆运行里程和经济性要求更高,里程焦虑问题突出。短期内,长距离运输的重卡市场大概率仍然呈现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共存的局面,但是随着节能减排和油耗法规政策的趋严,燃油车的节油技术要求不断提升,混合动力汽车既能有效减少污染排放,也能在油电双耗的供能模式下保证长距离运输的稳定性,是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

12、源汽车过渡转变的有效应用模式。在商用车领域,2025年推进中重型混合动力化、实现15%的节油率,2030年串联式混合动力技术在重型商用车特定工况推广,2035年并联及混联式混合动力技术广泛应用于中重型商用车。燃料电池技术以氢为供能原料,氢燃料电池由于能量效率高、安全性高、无排放、寿命长等优点,将大幅降低碳排放,不仅能够解决里程焦虑,也是实现能源替代、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有序拓展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客、货汽车市场应用空间,逐步建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锂电池

13、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随着制氢、运氢等技术发展以及加氢站等基础设施落地,市场将快速扩容,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二、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出货量持续增加电驱系统,电池系统和电控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分,称为三电。通常情况下,一辆新能源汽车通常配备1台驱动电机,中高端车型以配备2台驱动电机为主。因此,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成长带动了驱动电机行业发展。根据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配套用驱动电机数量达342万台,近5年复合增长率达42%。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电机及其零部件的市场需求将被进一步拉动,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配套用驱动电机数量将达1005万台。此外,随着新

14、能源汽车行业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车辆性能、驾乘体验等不断提升,驱动电机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包括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可靠性高、耐压性高、安全性高等,对于驱动电机铁芯的制造工艺和质量要求也相应提升。调研数据显示,436%的受访消费者购买过新能源汽车,456%的受访消费者未购买过新能源汽车但有计划购买。购买新能源汽车最理想的价位是10-20万(445%),其次是21-40万(408%)。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购车预算集中在中低端市场,21万-40万的价位能过滤大部分档次不足、续航差的低档车型,是各车企主要争夺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受汽油、柴油价格高企影响,认为新能源汽车经济环保且

15、节省能源的消费者分别占比696%和653%。此外,现阶段购置新能源车尚可享受补贴,还存在价格上的优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新能源汽车依靠电能,和传统车相比油耗低,在油价涨幅较高的环境之下,新能源汽车之于消费者有着更好的价格吸引力。调研数据显示,在续航里程方面,希望新能源汽车能达到250-350公里和350-500公里的消费者比例相当,均为374%,181%的消费者有着500公里以上的更高要求。在安全性能方面,轮胎安全性(715%)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一点,其次是动力系统的保护措施(694%)。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续航问题一直都是新能源汽车的短板所在,而这些问题来源都归结于汽车电池。要解决续航痛点

16、,除了需要在电池技术上做文章,电池的售后服务与管理方面也不可忽视。当前新能源行业正由补贴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中国市场已经实现从政策驱动产品驱动切换,电动汽车可选车型丰富,新款车型层出不穷,消费者选择余地大,诸多产品颇具吸引力,相对地,政策作用开始弱化。行业驱动层面,逐渐由过去主要靠补贴推动,转向在弱补贴和双积分政策的基础上,由优质供给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消费者的消费驱动力逐渐由低价转向优质。电池技术已逐渐成熟,里程焦虑得到明显改善,电池技术的侧重点将由过去里程焦虑、补贴要求引导下的能量密度转向成本、安全、循环寿命等更市场化的属性。整车核心技术逐渐由电池技术转向智能网联技术,同时拥有全新驾乘体验和科技属性的智能网联技术正接替电池技术成为行业新一轮的核心竞争力。三、 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动力驱动先进技术原理所形成的具有新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