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智能化分析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8106802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电子智能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汽车电子智能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汽车电子智能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汽车电子智能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汽车电子智能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电子智能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电子智能化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电子智能化分析一、 汽车电子智能化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在汽车上的广泛使用促使现代汽车技术更加智能化,人、车、环境之间的智能协调与互动愈发频繁。汽车控制系统智能化体现在能够主动协助驾驶员实时感知、判断决策、操控执行上,其中感知能力的获取依赖于传感器和互联网提供的驾驶环境信息,电控单元通过算法软件处理传感器信号,分析判断驾驶员的动作意图,分析车辆自身状态和驾驶环境,最终发出控制指令,执行层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协助驾驶员操控汽车。汽车电子智能化这一趋势在自动驾驶系统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汽车电子的智能化,促使其所需要的高精度、高可靠性、低成本的传感器种类、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在性能

2、上要求其具备较强的抗外部电磁干扰能力,在严苛的使用条件下仍能保持高精度。二、 汽车电子市场集中度较高,国内厂商趁势加速发展线束市场海外厂商占主导地位,市场集中度高,呈现寡头垄断格局。全球汽车品牌通常实行高标准、严要求的供应商管理,进入壁垒较高,供应商体系较为封闭、合作相对稳定。全球汽车线束市场主要由日本的矢崎、住友电气,韩国的裕罗、京信,德国莱尼,爱尔兰安波福等线束龙头厂商主导。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少数外资及合资汽车线束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CR3和CR5分别为709%和8165%。汽车线束企业大多与整车厂保持稳定合作。由于下游汽车整车厂定制化需求强,所以对长期为其供货配套的供应商存在一定

3、的粘性,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日系和韩系车企的供应链相对封闭,日系车企主要由日本的矢崎、住友、藤仓供货,而韩系车企则由韩国的京信、裕罗等供应。德系、美系车企供应链相对开放,汽车线束供应商主要有矢崎、莱尼、安波福、沪光等。自主车企为国产线束厂商崛起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年来,汽车厂商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汽车零部件本土化采购趋势加强,相对于合资车企,自主车企则多由本土厂商供货,自主车企的崛起为国产线束厂商提供了重大机遇。目前自主车企市占率大概在40%,新能源汽车处于放量增长期,智能驾驶浪潮强势来袭,国内线束厂商加速渗透、推动市占率提升,主要有沪光股份、上海金亭、天海集团等。随着智能座舱以及智能驾驶的渗透

4、率不断提升,单车PCB使用量相应增加。随着智能驾驶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汽车PCB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智能座舱对传统座舱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是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流媒体后视镜、视觉感知系统、语音交互系统、智能座椅以及后排显示屏等电子设备组成的一套完整系统。在车载显示方面,显示屏块数增加、大尺寸趋势已经形成,而显示背光模组需要使用大量PCB,推动汽车PCB市场进一步上行。当前ADAS方案的主流传感器选择为摄像头+雷达,无论是摄像头还是雷达,PCB板均为其基本组成部件,摄像头以及雷达使用量的增多大大提升了PCB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据佐思汽研估算,特斯拉Model3的ADAS传感器的PCB价值量在5

5、36-1364元之间,占整车PCB价值总量的214%-546%。4-8层板仍为汽车PCB主要用板,HDI和FPC占比提升。对比2018年与2020年汽车PCB板结构不难发现,虽占比出现下滑,多层板(2层以上)依然为汽车的主流PCB板,从2018年占比51%下降到2020年的45%。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HDI和FPC的占比逐渐提升,其中HDI占比由2018年的75%提升至2020年的115%,FPC则由12%提升至15%。随着汽车电子化的发展以及内部空间的限制,对于PCB板的要求越发提高,预计HDI与FPC的比例在未来将进一步提升。三、 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推动汽车电子行业发展近年来,以电动汽车为

6、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3545和352万辆,同比均增长15倍;保有量为784万辆,2017-2021年均增速为5045%。与此同时,在三电系统技术逐步成熟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品续航和动力性能等方面趋于同质化竞争,汽车电子智能化水平将成为我国新能源车企突围并形成差异化优势的关键。部分车企如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正在自研自制汽车电子芯片,并将业务活动从核心硬件延伸至链接用户更为密切的软件和操作系统上,以开展特定服务或提供其他数字内容。四、 相关政策引导汽车电子行业蓬勃发展2017年以来,国家层面关于汽车电子顶层设计政策密集出台,先后对车

7、联网、智能汽车等基于汽车电子发展的新兴产业提出了行动计划或发展战略。2020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强调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开发,引领汽车电子行业蓬勃发展。2022年5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汽车芯片和上游原材料保供稳价,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为汽车电子行业发展提供保障。高性能芯片、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速迭代演进,推动汽车电子行业纵深发展。车用AI芯片满足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的智能驾驶相关运算,成为决定汽车智能化发展水平的战略性要素

8、;5G技术逐步商业化,满足车路协同和车联网功能对高数据带宽和低延迟传输需求;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汽车系统解决方案和软件算法开发。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保障智能网联相关汽车电子产业测试、应用和推广。五、 汽车电子产业链结构上游:汽车电子元器件及零部件厂商如台积电、博世等公司,主要负责生产汽车电子相关核心芯片及其他分立半导体器件。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迅速,行业规模和国际竞争力逐渐提升,国内头部企业正逐渐缩小同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中游:以汽车电子的系统集成商为主,如德尔福、日本电装等公司,主要针对上游元器件及零部件进行整合,或针对某一功能或者某一模块提供解决方案。部分上游零部件

9、供应商同时参与中游的系统集成。该环节的电子产品具备一定的消费电子属性,更新周期短,替代威胁比较大。下游:主要为整车厂(OEM),以汽车企业为主导,在产业链中拥有较高的议价权。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科技及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入局汽车产业链,以提供增值服务方式分享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红利。近年来,汽车电子在自动驾驶、安全驾驶、智能座舱等应用场景中的应用进一步拓展,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9,783亿元,2017-2022年均增速为1329%。随着自动驾驶、信息娱乐、电动化等不断渗透,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将持续提升。此外,在环保需求日益提升

10、的推动下,我国计划在2050年以前实现传统燃油车的全面退出,叠加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市场需求将逐渐转向汽车电子占比更高的中高档车型、混合动力车型以及纯电动车型。未来,在政策驱动、环保助推以及消费牵引等共同作用下,汽车电子占比将不断提升。根据赛迪数据,预计2025年,所有车型中乘用车汽车电子成本在整车成本中占比有望达到60%。智能化、网联化与电动化将推动主控芯片、存储芯片、功率芯片等汽车芯片性能成倍提升。以存储芯片为例,智能座舱逐渐普及和自动驾驶等级渐升,对汽车存储芯片的数据处理速度、数据存储量以及稳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智能座舱的发展驱动对车载娱乐系统的存储需求不断增加,而L3、L4等高级

11、别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地图、数据、算法等都需要大容量存储支持。因此,汽车存储芯片的容量和性能将实现快速增长,有望成为汽车电子行业成长最快的细分之一。六、 汽车电子发展环境汽车电子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总称。汽车电子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娱乐性,由传感器、微处理器MPU、执行器、数十甚至上百个电子元器件及其零部件组成的电控系统。按照对汽车行驶性能作用的影响划分,可以把汽车电子产品归纳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要和车上机械系统进行配合使用,即所谓机电结合的汽车电子装置。它们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控制,例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防滑

12、控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等。另一类是车载汽车电子装置,车载汽车电子装置是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置,它和汽车本身的性能并无直接关系。它们包括汽车信息系统(行车电脑)、导航系统、汽车音响及电视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上网设备等。汽车电子产业链上游主要是汽车电子零部件及元器件,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较多,包括电子元件厂商、晶圆制造厂商、封装设计厂商等,主要负责提供汽车电子的零部件及元器件的生产。产业链中游主要由系统集成商构成,负责整合上游零部件及元器件,进行系统化功能的设计、生产与销售,包括车辆联网系统、车辆控制系统、辅助驾驶系统等。产业链下游主要是整车环节,以各类车企为主,在产业链中拥有较高

13、的议价权。当前汽车电子本行业重点企业主要包括华阳集团、德赛西威、海康威视、吉利控股集团等。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汽车电子作为汽车产业中的重要一环,为行业的持续发展和优化升级提供重要支撑。我国电子汽车行业起步时间相对较晚,随着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车载信息系统技术日渐成熟,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极大地推动了汽车工业的进步与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发展和大力支持的产业。近年来,国家多个部门陆续出台了对汽车电子相关产业的支持鼓励政策,促进和引导了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升级。其中,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要着力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

14、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强化关键产品自给保障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5G、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到2022年2月,由国家工信部发布的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出,亟需加快建立健全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为车联网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提供支撑;规范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智能设备和组件的安全防护与检测要求,包括汽车网关、电子控制单元、车用安全芯片、车载计算平台等安全标准。为更好地指导汽车电子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国各省市针对本省市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汽车电子发展激励政策。其中河北省在2022年5月发布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提出要加快发展电

15、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重点推动汽车电子及产品、软件产品及服务、人工智能及智能装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应用示范,提高智能运输和智能出行能力。辽宁省在2022年1月发布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到,要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加快推动优势产业智能化,打造新一代汽车,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整车制造和动力电池产业;开发汽车电子等智能终端产品或零部件,打造大连2000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且购买力不断增强,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消费支出占比不断提升,为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提

16、供了坚实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21年中国汽车产销量整体呈同步上升趋势。其中,汽车产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2902万辆,到2021年全国汽车产量为2653万辆,同比增长478%,香蕉2012年汽车年产量增长了725万辆。全国汽车销量也在2017年达到峰值2888万辆,到2021年全国汽车销量为2627万辆,同比增长379%,相较2012年汽车年销量增长了696万辆。汽车行业的稳定发展为汽车电子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七、 汽车电子化推动硬板加速升级汽车电子化推动硬板加速升级。PCB硬板广泛应用于汽车胎压检测系统、电池监控模块、车体充电端口、逆变器控制、车载ABS系统、汽车空调系统、导航系统、汽车照面系统等。传统汽车硬板以普通多层板,双面板居多,随着整车电子部件搭载量的提升,以及部分部件如整车控制系统高度集成化等特点,对车用板布线密度、散热能力、可靠性等提出更高要求,车用板向多层化、高密度化、轻薄化、高频化(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