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视摄像头行业前景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8106794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视摄像头行业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环视摄像头行业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环视摄像头行业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环视摄像头行业前景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环视摄像头行业前景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视摄像头行业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视摄像头行业前景(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视摄像头行业前景一、 汽车电子行业面临的挑战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成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为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行业内大型企业一方面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规模经济效应来降低单位产品的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降低单条生产线的用工数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汽车零部件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不论是厂房建设、设备购置、生产线的建设还是自动化改造,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行业内绝大多数企业为民营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实力普遍较弱,资金来源主要为企业留存收益的股东投入和银行融资,融资渠

2、道单一,导致行业内大多数民营企业生产及研发投入不足,对与下游客户同步研发、产能配套的能力产生了较大制约,无法有效把握行业机遇来实现企业业绩的快速增长。由于近年来部分国家主动挑起的贸易摩擦、人为制造的贸易壁垒,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的影响,使得芯片等下游整车生产所必须的原材料生产、运输、贸易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部分主流车厂如美国福特汽车、通用汽车、本田汽车等出现了部分车型、部分产线停产的状况。下游整车生产由于宏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关键零部件无法满足生产所需而形成的产能闲置,将有可能冲击到上游汽车电子行业的正常经营。我国于2018年取消了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

3、年取消了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将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和合资企业不超过2家的限制,届时汽车外资投资将全面开放。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的全面开放,行业下游整车市场格局预计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可能会重塑国内整车生产、销售格局,进而传导到上游汽车电子行业等配套行业。二、 汽车电子发展现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和人们对于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娱乐性的追求,汽车电子技术在汽车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当前,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仍然在不断深化,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汽车电子在未来具备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市场空间。据统计,2017-2021年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呈稳定上升趋势,且增速均保

4、持在10%以上。其中2017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扩张速度最快,达到近19%。2021年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为8894亿元,同比增长1001%,相较2017年市场规模增长了3494亿元。据预测,2022年全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9783亿元。在互联网、数字化、娱乐、节能、安全等发展趋势的驱动下,汽车电子化水平日益提高,汽车电子占整车制造成本比重不断提升。据统计,2020年汽车电子在整车制造成本中占比为3432%,相较1990年占比增加了19个百分点。随着未来汽车电子的研发技术提升和优化升级,汽车电子相关设备和系统的价值将不断提升,预计2030年汽车电子占整车制造成本比重将达到近50%

5、。从汽车电子行业的市场份额分布情况来看,中国汽车电子行业中主要细分产品竞争激烈,所占市场份额比重相差不大。其中,动力控制系统所占比重最大,占整体市场的287%;其次为底盘与安全控制系统,占整体市场的267%;车身电子和车载电子分别占整体市场的比重为228%、218%。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推进加快,我国汽车电子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汽车电子行业覆盖汽车用电子产品制造业的领域增多。从中国汽车电子相关设备及系统市场渗透率情况来看,目前后倒车雷达、中控屏幕、驻车影像系统、巡航系统的应用广泛,其市场渗透率分别达到863%、856%、785%、726%。除此之外其他汽车电子相关设备及系统的渗透率均在40%以

6、下,如前倒车雷达、液晶仪表盘、碰撞预防系统、车道偏离预警的市场渗透率分别为375%、347%、338%、267%,虽然其渗透率相对较小,但随着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升级,未来其市场提升空间广阔。三、 相关政策引导汽车电子行业蓬勃发展2017年以来,国家层面关于汽车电子顶层设计政策密集出台,先后对车联网、智能汽车等基于汽车电子发展的新兴产业提出了行动计划或发展战略。2020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强调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开发,引领汽车电子行业蓬勃发展。2022年5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

7、调平台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汽车芯片和上游原材料保供稳价,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为汽车电子行业发展提供保障。高性能芯片、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速迭代演进,推动汽车电子行业纵深发展。车用AI芯片满足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的智能驾驶相关运算,成为决定汽车智能化发展水平的战略性要素;5G技术逐步商业化,满足车路协同和车联网功能对高数据带宽和低延迟传输需求;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汽车系统解决方案和软件算法开发。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保障智能网联相关汽车电子产业测试、应用和推广。四、 汽车电子产业链结构上游:汽车电子元器件及零部件厂商如台积电、博世等公司,主要负责

8、生产汽车电子相关核心芯片及其他分立半导体器件。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迅速,行业规模和国际竞争力逐渐提升,国内头部企业正逐渐缩小同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中游:以汽车电子的系统集成商为主,如德尔福、日本电装等公司,主要针对上游元器件及零部件进行整合,或针对某一功能或者某一模块提供解决方案。部分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同时参与中游的系统集成。该环节的电子产品具备一定的消费电子属性,更新周期短,替代威胁比较大。下游:主要为整车厂(OEM),以汽车企业为主导,在产业链中拥有较高的议价权。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科技及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入局汽车产业链,以提供增值服务方式分享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红利。近年来,汽车电子在自动驾驶、

9、安全驾驶、智能座舱等应用场景中的应用进一步拓展,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9,783亿元,2017-2022年均增速为1329%。随着自动驾驶、信息娱乐、电动化等不断渗透,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将持续提升。此外,在环保需求日益提升的推动下,我国计划在2050年以前实现传统燃油车的全面退出,叠加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市场需求将逐渐转向汽车电子占比更高的中高档车型、混合动力车型以及纯电动车型。未来,在政策驱动、环保助推以及消费牵引等共同作用下,汽车电子占比将不断提升。根据赛迪数据,预计2025年,所有车型中乘用车汽车电子成本在整车

10、成本中占比有望达到60%。智能化、网联化与电动化将推动主控芯片、存储芯片、功率芯片等汽车芯片性能成倍提升。以存储芯片为例,智能座舱逐渐普及和自动驾驶等级渐升,对汽车存储芯片的数据处理速度、数据存储量以及稳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智能座舱的发展驱动对车载娱乐系统的存储需求不断增加,而L3、L4等高级别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地图、数据、算法等都需要大容量存储支持。因此,汽车存储芯片的容量和性能将实现快速增长,有望成为汽车电子行业成长最快的细分之一。五、 汽车电子市场格局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全国绝大部分汽车电子企业规模小,基础薄弱,缺乏技术积累,缺少核心技术,技术标准也相对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

11、,国内产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汽车电子市场。而国外汽车电子巨头均已进入中国并全面布局,几乎垄断了核心技术领域,这一切对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的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外资厂商仍然处于市场垄断地位,这些外资大厂同时也是全球的主力汽车电子生产厂商,主要有博世、德国大陆、德尔福、电装、现代莫比斯和法雷奥。其中博世、德国大陆、电装、德尔福占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份额的比重分别为12%、11%、10%、8%,四家外资企业合计占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份额的41%。由此可见,当前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格局呈现着外资汽车电子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国内企业竞争形势激烈的局面。当前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模式已经从体量

12、高速增长期转向结构转型升级期。汽车电子作为汽车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支撑,在政策驱动、技术引领、环保助推以及消费牵引的共同作用下,行业整体呈高速增长态势。近年来,我国汽车电子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增长走势。2017-2021年期间,中国汽车电子相关企业注册量由3663万家增长至15464万家,期间增长幅度超过118万家。其中,汽车电子相关企业注册量在2019涨幅明显,2020年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汽车电子相关企业注册量小幅下降,但随着疫情好转和国家政策支持,2021年汽车电子相关企业注册量再次迎来较大幅度增长。据预测,2022年中国汽车电子相关企业注册量将达到15861万家。从中国汽车电子行业重点企

13、业营业收入情况来看,2017-2022年上半年,华阳集团和德赛西威的汽车电子营业收入整体上呈增长走势。其中,两家企业在2018年汽车电子业务营业收入均出现负增长,原因是2018年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形势稳中有变,中控类产品配套的部分车型销量下降、产品价格调降以及新项目进度延迟。2020年受疫情冲击和汽车市场变化,华阳集团汽车电子业务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小幅下降,但德赛西威仍实现了汽车电子业务营业收入的增长。2021年国内疫情散发、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汽车行业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我国汽车行业仍实现了增长,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降局面。众多汽车电子企业紧抓市场机会,克服原材料

14、供应紧张、成本上涨等经营压力,订单开拓持续增长,量产项目按时保质完成交付,成本管控效果良好,带来了公司经营业绩的大幅提升,其中2021年华阳集团汽车电子业务的营业收入为2946亿元,相较2017年增长了近5亿元。德赛西威在2021年的电子业务营业收入为9569亿元,相较2017年增长了356亿元。2022年上半年,两家企业经营继续保持良好态势,营业收入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华阳集团电子业务营业收入为1603亿元,同比增长19%;德赛西威电子业务营业收入达到6407亿元,同比增长57%。从中国汽车电子行业重点企业盈利情况来看,2017-2022年上半年,华阳集团和德赛西威的汽车电子业务盈利情况较好

15、,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均保持在20%以上。其中,华阳集团的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在2017年达到峰值2585%,到2021年其毛利率为2119%。德赛西威的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同样在2017年达到峰值2578%,到2021年其毛利率为246%。2022年上半年,华阳集团和德赛西威的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08%、24%,相较之下德赛西威的盈利能力更强。六、 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推动汽车电子行业发展近年来,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3545和352万辆,同比均增长15倍;保有量为784万辆,2017-2021年均增速为5045%。与

16、此同时,在三电系统技术逐步成熟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品续航和动力性能等方面趋于同质化竞争,汽车电子智能化水平将成为我国新能源车企突围并形成差异化优势的关键。部分车企如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正在自研自制汽车电子芯片,并将业务活动从核心硬件延伸至链接用户更为密切的软件和操作系统上,以开展特定服务或提供其他数字内容。七、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加速,单车电子部件量价齐升随着电动汽车从MEV到BEV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化的持续渗透,电动汽车内的单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成本百分比不断上升。智能化方面,据盖世汽车研究院,2021年我国L2级别ADAS新车搭载上险量为39562万辆,同比增加7765%,L2+级别ADAS新车搭载上险量为16945万辆,自动驾驶级别不断提升。电动化方面,据IDC,2022年全球电动车渗透率将接近20%,出货量达到5225万辆,2025年有望达到1299万辆,2021-2025年CAGR为38%。根据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