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8106496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十三五期间,高度重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政策体系。产业规模效益快速增长,综合竞争力实现新的跃升。十三五规划指标基本完成。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国家软件发展战略,强化国家软件重大工程引领作用,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提升关键软件供给能力,加快繁荣开源生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应用牵引、整机带动、生态培育,壮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体系,全面推进重点领域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持续培育数字化发展新动能,全面支

2、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一、 新发展格局赋予产业新使命软件作为信息技术关键载体和产业融合关键纽带,将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抢抓新技术革命机遇的战略支点,同时全球产业格局加速重构也为我国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要充分认识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实施国家软件发展战略,不断提升软件产业创新活力,坚持补短板、锻长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着力打造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充分释放软件融合带来的放大、倍增和叠加效应,有效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市场需求,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二、 强化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攻

3、关,做强做大创新载体,充分释放软件定义创新活力,加速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构建协同联动、自主可控的产业创新体系。(一)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用户单位、高校院所组建联合创新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软件产业创新平台,布局重点工程化攻关平台,提升融合性、体系化创新能力。围绕重点行业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建设软硬件适配中心,开展产品研发、集成验证、成果展示等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深化软件定义。加快发展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重点布局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兴软件定义平台。引导企业制定相关体系架构和应用规范,推

4、动创新应用。推进模式与机制创新。创新软件开发模式,推广普及软件开发云和智能化开发工具。创新软件运营服务模式,推广软件订阅、计次收费等服务,实现软件交付、产品升级、运维服务的一体化。建立市场化创新机制,探索建立责任共担的应用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软件与重点领域融合创新机制。(二)壮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体系开展软件、硬件、应用和服务的一体化适配,逐步完善技术和产品体系。推动软件企业建立产品质量全生命周期保障机制,通过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品测试,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持续推进供需对接,通过重点领域规模化应用,培育一批产业层级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和高端品牌。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区为载体,推进产业集

5、聚。三、 激发数字化发展新需求鼓励重点领域率先开展关键产品应用试点,推动软件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数字化发展,推动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发展。(一)全面推进重大应用深入推进基础软件在办公领域应用,提升系统开发、集成服务和运维保障能力。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关键软件应用,推动用户单位与软件企业联合开展应用适配攻关,健全测试评估和综合保障体系。协同推进关键软件在重大工程中的应用,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能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解决方案。(二)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拓展软件在制造业各环节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打造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

6、的新型制造业体系。加快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开展工业机理模型、微服务、工业软件、工业APP等研发部署,促进平台间的数据互通、能力协同。系统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快业务上云、设备上云。支持第三方服务商提供平台建设、数据挖掘等解决方案。(三)推进重点领域数字化发展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创新应用,发展相关软件产品。培育物流运输、分拣、仓储、配送等各环节软件解决方案,提升物流数字化水平。推进交通软件应用,提高交通运输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精细化水平。支持城市信息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模型和建筑防火模拟等软件创新应用,实施智能建造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突

7、破。支持农业基础资源数据库、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等开发应用,强化综合信息服务,提高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四)服务信息消费扩大升级聚焦商贸、旅游、健康、家居、餐饮、文化、教育、娱乐等领域,加快提高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社交网络、位置服务、网络视听等软件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发展智能化、精细化、定制化等新模式。培育一批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建设一批综合型、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信息消费馆、体验中心、公共服务平台,举办信息消费大赛、城市行、体验周等活动。四、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目标(一)产业基础实现新提升软件内核、开发框架等基础组件供给取得突破。标准引领

8、作用显著增强,十四五期间制定125项重点领域国家标准。知识产权服务、工程化、质量管理、价值保障等能力有效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完备,建成一批高水平软硬件适配中心。(二)产业链达到新水平产业链短板弱项得到有效解决,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关键软件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对船舶、电子、机械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带动作用凸显。金融、建筑等重点行业应用软件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形成具有生态影响力的新兴领域软件产品,到2025年,工业APP突破100万个,长板优势持续巩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三)生态培育获得新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到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百亿级企业

9、过百家,千亿级企业超过15家。建设2-3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培育超过10个优质开源项目。高水平建成20家中国软件名园。软件市场化定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建成一批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深化。(四)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增长潜力有效释放,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等产品收入占比明显提升,新兴平台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五、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10、,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国家软件发展战略,强化国家软件重大工程引领作用,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提升关键软件供给能力,加快繁荣开源生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应用牵引、整机带动、生态培育,壮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体系,全面推进重点领域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持续培育数字化发展新动能,全面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六、 完善协同共享产业生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繁荣开源生态,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形成多元、开放、共赢、可持续的产业生态。(一)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鼓励大型工业企业、重点行业企业通过剥离软件业务、整合行业软件力量,培育骨干软件企业。支持软件和信

11、息技术服务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和专业化、体系化整合。鼓励大企业开放创新资源,建设双创平台,向中小企业提供开发环境和科研基础设施,推动大中小企业深度协同。支持中小型软件企业深耕特定行业、领域,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用产品,实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二)繁荣国内开源生态大力发展国内开源基金会等开源组织,完善开源软件治理规则,普及开源软件文化。加快建设开源代码托管平台等基础设施。面向重点领域布局开源项目,建设开源社区,汇聚优秀开源人才,构建开源软件生态。加强与国际开源组织交流合作,提升国内企业在全球开源体系中的影响力。(三)推动产业高效集聚发展提升中国软件名城建设质量,推进综合型、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分类

12、创建和动态调整。高质量建设中国软件名园,引导各方加大资源投入,推动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围绕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崛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布局,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攻关和集成创新。七、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回顾十三五期间,高度重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政策体系。产业规模效益快速增长,综合竞争力实现新的跃升。十三五规划指标基本完成。(一)规模效益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业务收入从2015年的428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816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38%,占信息产业比重从2015年的28%增长到

13、2020年的40%;利润总额从2015年的576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0676亿元,年均增长率131%,占信息产业比重从2015年的51%增长到2020年的64%。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比从2015年的512%增长到2020年的611%。新兴平台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快速发展,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产品收入持续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体系基本建立,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促进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社会治理加速变革。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等基础软件实现突破,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第五代移动通

14、信(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平台软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精度导航、智能电网、智慧物流、小程序等应用软件全球领先。国内首家开源基金会成立,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开源项目加速孵化。2020年全国软件著作权登记量突破172万件,较2015年增长超5倍。(三)骨干企业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超4万家,从业人数达7047万人。百强企业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超过25%,较2015年提升5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占全行业比重达279%,收入超千亿的企业达10家,比2015年增加7家,2家企业跻身全球企业市值前十强,中小型企业国内上市步伐加快。5G、云计算、文创软件、平台软件等领域形成

15、一批国际知名的企业和品牌。(四)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服务体系更加完善2020年,全国268家软件园区贡献了75%以上的软件业务收入,13家中国软件名城业务收入占比达775%,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业务收入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达859%,产业集聚不断加快。十三五期间,共制定269项软件国家标准,43项行业标准,较十二五期间增长30%,税收等惠企政策更加健全,投融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体系持续优化。(五)融合应用日益深化,赋能作用显著提升截至2020年底,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30%、521%,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

16、快速发展,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近100个,设备连接数量超过7000万,工业APP数量突破35万个,有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涌现出一批面向教育、金融、能源、医疗、交通等领域典型应用场景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企业软件化进程持续加快,上云企业数量超百万家,软件信息服务消费在信息消费中占比超过50%。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健康码、远程办公、协同研发等软件创新应用,有力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与此同时,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产业链供应链脆弱,产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断裂风险。二是产业基础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亟需加强。三是软件与各领域融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需进一步深化,企业软件化能力较弱,制约数字化发展进程。四是产业生态国际竞争力亟待提升,企业小散弱,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