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专题汇报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8106458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断路器专题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断路器专题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断路器专题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断路器专题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断路器专题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断路器专题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断路器专题汇报(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断路器专题汇报通过配电网建设改造,中心城市(区)智能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大幅提高;构建城乡统筹、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技术先进、环境友好、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配电网。以智能化为方向,按照成熟可靠、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原则,全面提升配电网装备水平。一、 国民经济各部门对低压电器需求稳定增长低压电器行业与电力、建筑(包括房地产业)、通信、工业制造、轨道交通等行业息息相关,后者是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投向。因此,低压电器行业增速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很大的相关性。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由2011年的3019万亿增长至2021年的5445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07%。稳定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

2、保证了低压电器需求的稳定增长。二、 配电网建设改造指导思想围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立足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以满足用电需求、提高供电质量、促进智能互联为目标,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着力解决配电网薄弱问题,提高新能源接纳能力,推动装备提升与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现代配电网络设施与服务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有力保障。三、 配电网建设改造基本原则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切实加强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科学制定远景配电网目标,远近结合、分步实施。城乡统筹,保障供应。统一城乡配电网建设,实现一体化发展。坚持建设与改造并举,提升供电保障

3、能力与电力普遍服务水平。统一标准,安全经济。统一技术标准,贯彻供电可靠性和资产全寿命周期理念,因地制宜推行模块化设计与标准化建设。构建强简有序、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配电网络。智能环保,升级创新。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高装备水平,推进智能化升级,适应能源结构调整需要。探索智能化配电网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努力创建新型能源生产、配送与消费体系。政策配套,协调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研究出台金融、财税、价格等系列配套措施;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建立市场化建设与运营协调机制,多方参与,拓展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渠道。四、 能源产业发展目标展望2035年,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

4、基本建成现代能源体系。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广泛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达到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五、 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统筹高比例新能源发展和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加快电力系统数字化升级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迭代发展,全面推动新型电力技术应用和运行模式创新,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以电网为基础平台,增强电力系统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推动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广的分布式能源发展。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

5、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智能高效的调度运行体系,探索电力、热力、天然气等多种能源联合调度机制,促进协调运行。以用户为中心,加强供需双向互动,积极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创新电网结构形态和运行模式。加快配电网改造升级,推动智能配电网、主动配电网建设,提高配电网接纳新能源和多元化负荷的承载力和灵活性,促进新能源优先就地就近开发利用。积极发展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实现与大电网兼容互补。完善区域电网主网架结构,推动电网之间柔性可控互联,构建规模合理、分层分区、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提升电网适应新能源的动

6、态稳定水平。科学推进新能源电力跨省跨区输送,稳步推广柔性直流输电,优化输电曲线和价格机制,加强送受端电网协同调峰运行,提高全网消纳新能源能力。增强电源协调优化运行能力。提高风电和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水平,完善并网标准体系,建设系统友好型新能源场站。全面实施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优先提升30万千瓦级煤电机组深度调峰能力,推进企业燃煤自备电厂参与系统调峰。因地制宜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和发展储热型太阳能热发电,推动气电、太阳能热发电与风电、光伏发电融合发展、联合运行。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实施全国新一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已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优化电源侧多能互补调度运行

7、方式,充分挖掘电源调峰潜力。力争到2025年,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规模累计超过2亿千瓦,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在建装机容量达到6000万千瓦左右。加快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发展,合理配置储能规模,改善新能源场站出力特性,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优化布局电网侧储能,发挥储能消纳新能源、削峰填谷、增强电网稳定性和应急供电等多重作用。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鼓励电动汽车、不间断电源等用户侧储能参与系统调峰调频。拓宽储能应用场景,推动电化学储能、梯级电站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多元化应用,探索储能聚合利用、共享利用等新模

8、式新业态。大力提升电力负荷弹性。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整合分散需求响应资源,引导用户优化储用电模式,高比例释放居民、一般工商业用电负荷的弹性。引导大工业负荷参与辅助服务市场,鼓励电解铝、铁合金、多晶硅等电价敏感型高载能负荷改善生产工艺和流程,发挥可中断负荷、可控负荷等功能。开展工业可调节负荷、楼宇空调负荷、大数据中心负荷、用户侧储能、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等各类资源聚合的虚拟电厂示范。力争到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3%5%,其中华东、华中、南方等地区达到最大负荷的5%左右。六、 推动智能互联,打造服务平台加强配电自动化建设。提高配电网运行监测、控制能力,实

9、现配电网实时可观可控,变被动报修为主动监控,缩短故障恢复时间,提升服务水平。中心城市(区)、城镇地区合理配置配电终端,缩短故障停电时间,实现网络自愈重构;乡村地区推广简易配电自动化,提高故障定位能力,切实提高实用化水平。构建智能互动服务体系。开展智能互动信息体系顶层设计与建设,鼓励应用光纤等高效通信方式,实现能源信息在供给与需求端的双向流动,适应能源生产与消费变革。以智能电表为载体,建设智能计量系统,打造智能服务平台,全面支撑用户信息互动、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动汽车充放电、港口岸电、电采暖等业务,鼓励用户参与电网削峰填谷,实现与电网协调互动。探索能源互联新技术。综合应用云计算、网格计算、大数据挖

10、掘等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深层利用,全面支撑智能家庭、智能楼宇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全社会生产生活智慧化。促进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深度融合,鼓励能源与信息基础设施共享,构建公共能源服务平台,为推动互联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直流供电系统、新农村多能源综合优化利用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增强未来能源发展适应能力。完善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接入体系。规范完善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有序建设主动配电网、微电网,鼓励应用分布式多能源互补、发电功率预测等方式,提高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协调能力,满足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广泛接入要求。推进配电网储能应用试

11、点工程。七、 提高装备水平,促进节能降耗高配电网装备水平。以智能化为方向,按照成熟可靠、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原则,全面提升配电网装备水平。采用先进物联网、现代传感和信息通信等技术,实现设备、通道运行状态及外部环境的在线监测,提高预警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提升设备本体智能化水平,推行功能一体化、设备模块化、接口标准化。推广应用固体绝缘环网柜、选用节能型变压器、配电自动化以及智能配电台区等新设备新技术。积极开展基于新材料、新原理、新工艺的变压器、断路器和二次设备的研制。因地制宜实施老旧线路、老旧配变和计量装置改造。实现低压线路绝缘化,降低故障发生率,提高供电安全性。完善智能设备技术标准体系,引导设备制

12、造科学发展。优化配电设备配置。控制同一区域设备类型,优化设备序列,简化设备种类,规范设备技术标准,提高配电网设备通用性、互换性。注重节能环保、兼顾环境协调,采用技术成熟、少(免)维护、低损耗、小型化、具备可扩展功能的设备。在环境条件恶劣地区适当提高标准,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配电网能效水平。逐步淘汰高损耗变压器,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型设备,实现绿色节能环保。加强配电网经济运行分析与线损管理,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优化运行方式。加快建立配电网能效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对标及能效考核。提升电缆化水平。本着既利当前、又益长远的思路,逐步提升电缆覆盖水平,在符合条件的区域,结合市政建设,有序推进电力电

13、缆通道建设,落实电缆管孔预埋与战略布点,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确各类供电区域、各类城市隧道、排管、沟槽和直埋等电力电缆通道建设要求。积极探索提高电缆建设运行维护水平,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开展综合管廊示范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配电网电力电缆纳入综合管廊建设,随城市综合管廊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推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利用。大中城市加快启动地下综合管廊示范试点工程,部分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建设综合管廊项目。八、 低压断路器行业发展态势低压断路器行业是一个竞争充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随着低压断路器行业近几年整合和升级趋势不断的加强,在市场集中度和品牌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具

14、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和同步开发能力并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提高,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空间和盈利增长。该类企业的产品在进入高端应用领域的过程中,需要增加多种控制与保护功能,进而需要与专业附件厂商进行深度合作,从而提升自身定价能力。随着新能源及智能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以高性能、智能化、高分断、可通信、小型化、模块化、节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智能化低压断路器附件将成为市场主流产品。拥有较强研发创新能力、智能制造技术工艺与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领先企业,竞争力将持续提高,行业利润将逐渐向生产中、高端产品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中。九、 低压断路器行业的主要壁垒(一)低压断路器行业品牌壁垒低

15、压断路器附件是能够使低压断路器拓展多种控制手段与安全保护功能的重要模块器件,其产品质量对低压断路器的有效性、可靠性及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下游企业产品的性能和终端用户的用电安全。因此,低压断路器附件的产品品牌、企业声誉是下游企业选择供应商时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为了确保其产品质量和性能的稳定,下游企业倾向于选择长期合作、各方面技术指标经过长期考验的品牌产品。因此,低压电器行业内品牌认可度较高、生产经营履历良好的企业往往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占据较大市场份额;行业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迅速建立品牌效应,行业的品牌壁垒明显。(二)低压断路器行业技术壁垒低压断路器附件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涉

16、及技术门类广,不仅需要应用电气技术、机械结构技术、模具成型技术、材料工艺、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嵌入式软件等,还涉及环境温度、湿度、气体腐蚀等因素。同时,低压断路器附件产品关乎用电安全,要求产品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较高。因此,对于行业新进入者,需要较长时间积累附件产品研发和生产经验,获得相关技术储备。这对新进入企业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三)低压断路器行业产品种类齐全的壁垒低压断路器附件具有种类繁多的特点。低压断路器附件企业通常需要多年的生产积累和持续的资金投入,研制开发出几千种不同的模具和工装夹具,用以生产相应的附件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因低压断路器附件种类繁多,产品个性化程度较高,附件的生产经营体现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对企业的研发创新、生产管理、客户需求快速响应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行业新进入者,除了需要巨大的模具开发资金投入以外,也很难在短期内迅速建立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