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产品品牌壁垒分析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8105517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储能行产品品牌壁垒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储能行产品品牌壁垒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储能行产品品牌壁垒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储能行产品品牌壁垒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储能行产品品牌壁垒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储能行产品品牌壁垒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能行产品品牌壁垒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储能行产品品牌壁垒分析一、 储能行产品品牌壁垒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是消费者选择产品时的重要考虑因素,此外,储能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且质保期较长,因此消费者选择储能系统时往往较为倾向品牌认可度较高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而产品品牌的建设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和持续的维护,尤其在德国等注重产品质量、品牌忠诚度较高的市场,新进入者短时间内很难快速形成品牌影响力。二、 电化学储能系统集成介绍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具有多样化特征。多种新型储能技术正逐步从示范试验走向商业化应用,在电力系统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锂电池储能在规模化发展的新型储能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对比目前抽水储能度电成本,目前主流的电化

2、学锂电池储能度电成本降低空间大,储能系统降本需求旺盛。电池储能系统,是一种由蓄电池和并联电压型变流器构成的能量存储系统,具备快速调节与交流系统间交换(输出或吸收)功率(有功或无功)的能力。根据实际应用,电池储能系统主要包含电池、储能变流器(PCS)、温控系统、消防系统以及管理控制系统和其他软硬件系统。不同于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在一体化、标准化等技术方面存在很大优化空间,长寿命、多循环、高安全、低成本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长时储能亟待发展。根据CNESA统计,全球新增装机量方面,从2021年新增7GW,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增413GW,复合增长率5585%;中国新增装机量方面,从202

3、1年新增18GW,预计到2025年新增233GW,复合增长率8968%。根据CNESA统计,2021年中国储能累计装机量为195GW,全球储能累计装机量为2035GW。根据目前储能系统的市场价格约为15元/wh,以及PCS成本占比10%,测算2023年储能累计装机量将达到326GW,储能系统国内市场规模将达近千亿元。电化学储能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已经陆续颁布。在接下来政策的指引下,储能行业将迎来大规模发展。电池储能是通过电池、电化学技术存储能量,常用的电池包括锂电池、铅蓄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等。电池储能作为电能存储的重要方式,具有功率和能量可根据不同应用需求灵活配置,响应速度快,不受地理资源

4、等外部条件的限制,适合大规模应用和批量生产等优势,使得电池储能在新能源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根据工信部最新统计,全行业持续深化创新,先进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分别平均达到280Wh/kg、170Wh/kg,骨干企业电池系统循环寿命超过5000次。锂电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快完善,电能储能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等安全强标正式立项,相关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建立健全。储能系统在电网的应用目前也逐步完善,根据目前市场的统计,储能系统中电池成本占比约为60%,成为储能系统中的成本核心。完整的储能系统集成在新型电力系统中逐步形成了源-电-荷-储一体化的应用模式,保证了储能削峰填谷、新能源消纳

5、等作用很好的发挥。锂电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革新,储能电池逐步形成从上游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到电芯、电池PACK以及电池簇,到下游储能电池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储能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高是制约储能商业化、规模化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减少设备数量和建设成本,结合大容量电芯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降低初始投资成本。随之带动着储能技术往大容量、系统精细化等方向发展。目前电芯成本是储能系统成本占比最高的因素,市场上逐步出现成本相对低、原材料丰富的钠离子电池,成为大家的关注重心。根据各公司公布的投产计划,2023年钠电池产能将达到GWh级别。因其高循环次数、低能量密度的特性,本身适用于长时储能的要求,未来钠

6、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将得到充足的发挥。从电池材料来看,碳酸钠价格远低于碳酸锂,根据目前行业材料价格水平,预估钠电池电芯价格目前可以比锂电池低01-02元/wh。未来在技术的不断革新推动下,钠电池的成本将有大幅度下降,根据目前锂电芯08元/wh的价格水平,钠电池将有望突破低于05元/wh,这对于储能系统整体成本将有一个很大幅度的降本促进作用,随着未来储能市场的爆发,钠电池将会有一个爆发期。从储能项目度电成本来看,度电成本LCOS=电力损耗+运维成本+装机成本/循环次数,参考目前成熟的抽水储能度电成本021-025元/kWh。三、 储能行业概况及发展前景当前,在全球能源形势日趋紧张、越来越多国家和

7、地区作出碳中和承诺的背景下,储能系统作为能够有效缓解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以及间歇性,保障电网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降低用电成本的方案而持续受到关注。因此,储能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环节,其市场需求将伴随能源转型进程的不断深入而扩大。四、 国内储能市场现状全球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装机规模逐年上涨,占全球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比重不断扩大,锂离子电池储能市场需求量大,截至2021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装机规模为52GW,占比为112%。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量及增速逐年上涨,全球储能电池市场需求量大;中国储能锂电池产量上涨,下游需求量大,2021年疫情稳定后产能增速明显。据CNESA统计,2021年中国

8、已投运电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461GW,同比增长30%。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573GW,同比增长75%。2021年中国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突破10GW,其中抽水蓄能新增规模8GW,同比增长437%,新型储能新增规模达24GW,同比增长54%。新增百兆级项目数量达到78个,为20年同期9倍。从中国发电量结构来看,火电占比持续下降,从2011年的817%下降至2021年的674%。可再生能源占比则由2011年的183%上升到2021年的326%。其中,风电、太阳能、核电发电占比增长至78%(2011年:15%)、39%、49%(2011年:18%)。装机量方面,2021年全国累计

9、发电装机容量约2,377GW,同比增长8%,接近过去5年的平均增速。2021年风光新增装机合计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量581%(风电:27%,光伏:311%)。据中电联预测,2022年底累计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预测将达到2,600GW。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将达到1,300GW,占累计装机量的50%。未来,可以预见到储能行业的未来景气度可能会高于光伏和风电。截至2021年底,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只有573GW,假设以发改委2025年规模30GW目标计算,年复合增速高达51%。而光伏新增装机量乐观估计到2025年复合增速也就20%。从这一点看,储能未来的爆发力会更强。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

10、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配套储能政策,其中硬性指标与扶持鼓励双管齐下,从电价机制、项目管理、市场交易、技术攻关、商业模式、发展目标等多个维度进行了顶层设计,助力行业向规范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根据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

11、30%以上;火电与核电机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规电源的新型储能技术、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兆瓦级飞轮储能等机械储能技术逐步成熟;氢储能、热(冷)储能等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取得突破。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全面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最重要的就是能源供给侧实现能源替代可再生能源发电。上图是国家这两年来出的一些相关政策。国

12、家密集出台多项有关储能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及细化实施方案,可以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储能行业在宏观政策的推动下将加速发展。2021年7月,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储能装机量的量化目标: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并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到2030年,向全面市场化发展。此外,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更是为国内储能行业带来实质性利好。通知提出鼓励新型储能可作为独立储能自主参与电力市场,推动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配合电网调峰,明确了新型储能在参与电力市场的角色及交易机制等。这一举措将可进一步

13、加快储能市场铺开。除了国家政策,地方上也陆续出台各种政策,主要体现在:发电侧的技术要求上,以及用户侧补贴(如调峰补贴)上。综合来看,目前地方政策对储能的支持力度: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地方政府更多倾向于出台发电侧政策,发电侧政策可分为两大类:1)强制配置,2)鼓励配置,在审批项目给予评分倾斜或优先支持。五、 储能行业的必要性全球储能发展比较早,前几年增速平均呈2%-4%规模增长,2020年底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911GW。我国前期储能方式主要是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起步较晚。受益于国家的能源战略,新能源产业快速商业化发展,在锂离子电池储能上迎头赶上,2011年我国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仅为407MW,2

14、020年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27GW,占全球电化学储能装机比重提升至23%。目前化石能源仍然是全球能源消费的主要方式,比例占据85%。2020年9月,我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西方国家则是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减排目标。从设定的时间节点来看,全球主要经济体实现碳中和的时间仅剩30-40年,但目前可再生能源消费仅占全球能源消费的10%,而西方国家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必须要达到30%以上,由此可见,在短时间内进行能源结构的变革,时间上并不充裕,未来碳中和的脚步将逐步加快。风能、光能作为未来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因其不稳定性、易冲击电网,

15、商业化应用步伐较慢,未来储能的出现,将解决发电侧这些弊端问题。电力处于现代能源的核心位置,以前是由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组成的源-网-荷结构。在碳中和指导下的电力清洁化趋势下,逐步转变成源-网-荷-储的结构,储能将贯穿整个电力系统。未来储能行业市场格局将是多维的、立体的,竞争与合作并存将是常态。六、 便携式储能行业前景分析便携储能采用内置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提供稳定的交直流电输出,是一种安全、可靠、便携、稳定、环保的小型储能系统。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数据,全球便携式储能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06亿元,大幅上升至2020年的4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028%,预计至2026年

16、将进一步上升至8823亿元,市场前景广阔。七、 储能发展的重要性及市场分析储能,字面意思就是储存能量。简单讲就是使能量转化为在自然条件下稳定存在的能源,即在能量多余时,用特殊装置将能量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可以将能量释放出来,从而起到调节能量供需在时空和强度上不匹配的作用。储能能根据能量存储形式的不同,广义储能包括电储能、热储能和氢储能三类。电储能是最主要的储能方式,按照存储原理的不同又分为电化学储能和机械储能两种技术类型。储能系统的构成中,电池是储能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BNEF统计,电池成本占储能系统的50%以上。储能电池系统成本由电芯、结构件、BMS、箱体、辅料、制造费用等综合成本组成。电芯占据80%左右的成本,Pack(包含结构件、BMS、箱体、辅料、制造费用等)成本占据整个电池包成本约20%。储能系统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两个工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