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京津冀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分析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8105494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挥好京津冀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发挥好京津冀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发挥好京津冀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发挥好京津冀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发挥好京津冀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挥好京津冀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挥好京津冀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分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挥好京津冀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分析区域交通一体化深入推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顺利建成投运,北京迈入航空双枢纽时代。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速、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等配套骨干交通项目同步投用,机场外围综合交通体系基本成型。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建设,铁路客运枢纽布局逐步优化,京沈高铁、京张高铁、京雄城际开通运营,市域内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351公里,京津冀城市群轨道快速联系进一步加强。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逐步扩大,京台高速、京秦高速、首都地区环线高速(通州大兴段)等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73公里,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网断头路清零。一、 发挥好京津冀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进一步

2、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这几年,北京推动创新资源辐射外溢,促进提升产业配套能力,节点城市产业圈强链补链成效初步显现。2014年以来,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两地设立分支机构9500余家,北京流向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100亿元,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已签约北京项目465个。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天津、河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北京高质量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下一步,北京将加强与津冀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现代化首都都市圈落地转化,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氢能等重点产业链,促进提升产业配套能力,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和生产力布局,推动应用场景和技术项目合作,以创新链带动产业

3、链,共建上下游衔接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二、 推进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碳排放稳中有降和推动碳中和为抓手,强化水资源和碳排放总量、强度双控,深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减排降碳,助力绿色北京建设。(一)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落实落细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求,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支撑节水型社会全面建设。提升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实施用水总量、用水强度双控,健全分区域、分行业用水控制指标体系,促进生产和生活全方位节水,十四五时期全市年生产生活用水总量控制在30亿立方米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下降到10立方米/万元以内,水资源节约达

4、到世界先进水平。建立覆盖水资源利用全空间、全链条、全领域的监测网络体系,深入开展独立计量区建设和管理,做到中心城区供水管网逢漏必知。开展全民节水行动。坚持节水优先、量水发展,出台北京市节约用水条例,落实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形成完善的法治保障体系。健全节水标准体系,实施百项节水标准工程,构建覆盖各领域的先进用水定额和满足节水基础管理、节水评价的节水标准体系。深化水价改革,创新市场化节水体制机制,落实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鼓励支持工业企业节水改造和园区水循环梯级利用,创建节水标杆园区和企业。严格施工用水、降水管理,加强生态用水计量、收费管理,大力推动园林绿化滴灌等节水技术应用。(二)优化能源

5、消费结构以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为重点,持续优化基础设施领域能源资源消费结构,倡导绿色出行,为实现碳达峰后稳中有降奠定坚实基础。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坚持节约优先,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深挖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潜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鼓励引导重点用能企业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完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制度,确保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达到国家要求。到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率先达峰后稳中有降。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减煤、稳气、少油、强电、增绿,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新突破。加大生态涵养区电力等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推动农村地区剩余村庄散煤清洁能

6、源替代,基本实现剩余农村散煤采暖用户清洁采暖。加快削减工业设施用煤,持续削减煤炭总量,到2025年,全市非应急情况下基本不使用煤炭。合理引导天然气消费,到2025年,天然气消费量控制在200亿立方米左右。大力压减车用油品总量,引导鼓励存量私人小客车油换电。落实可再生能源优先的理念,加强能源新技术应用,大力推进能源供给消费绿色低碳变革,增量能源消费逐步实现可再生能源替代。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强化绿色导向,引导市民逐步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街道空间分配向步行和自行车倾斜,引导道路停车位减量化发展,保障步行和自行车路权。增加绿化遮荫及骑行左转专用道、指示灯等设施,营造优质的步行和骑行空间。综合

7、交通枢纽场站优先考虑慢行交通接驳组织及空间分配。到2025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65%,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三)推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加强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持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污水资源化利用。持续优化再生水供用结构,提高再生水输配能力。推进一道绿隔地区再生水调配水源环线建设,保障温榆河公园、城市绿心公园等大型公园绿地绿化用水,力争做到园林绿化领域再生水可用尽用,实现园林绿化领域自来水、地下水灌溉逐步退出。实施重点功能区及重点工业项目再生水输配工程,保障三城一区等重点功能区和燃气电厂、环卫焚烧厂等重点工业项目再生水供给,力

8、争做到工业用水应供尽供、可替尽替。推动实施长兴水源净化等河湖再生水补水工程,增加再生水补充河道生态用水。积极推进污泥本地资源化利用,推动污泥无害化处理满足相关标准后用于园林绿化等领域。到2025年,新建再生水管线约370公里,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5%以上,污泥本地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提升固废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再生资源回收设施体系,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到2025年,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5%。加强建筑垃圾全过程处置利用,优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布局,推进装修垃圾与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协同建设,推广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利用。到2025年,实现装修

9、垃圾收运规范化,处置资源化。完善全市循环经济园系统布局。增强园林绿化碳汇能力。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能力,持续开展造林绿化和封山育林,丰富生物多样性,提高山区、平原林分质量,全面开展固碳增汇营林示范区建设。提升公园绿地绿色循环水平,调整绿地种植结构,优先选用节水耐旱、乡土宿根地被植物,降低养护管理水耗、能耗;加强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使用率,推广园林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碳排放。利用5G、智慧场景应用等技术,开展园林碳汇科普,加强公众参与意识。到2025年,林地绿地年碳汇量达到1000万吨,逐步构建生态节能、节约型的园林绿化生态系统。三、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交通领域率先突破取得

10、新进展。区域交通一体化深入推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顺利建成投运,北京迈入航空双枢纽时代。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速、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等配套骨干交通项目同步投用,机场外围综合交通体系基本成型。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建设,铁路客运枢纽布局逐步优化,京沈高铁、京张高铁、京雄城际开通运营,市域内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351公里,京津冀城市群轨道快速联系进一步加强。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逐步扩大,京台高速、京秦高速、首都地区环线高速(通州大兴段)等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73公里,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网断头路清零。生态领域率先突破取得新进展。重点生态工程和平原造林加快推进,完成100万亩造林任务,实施京冀生态

11、水源林建设40万亩,完成坝上地区122万亩退化林分改造,支持雄安新区生态建设,在廊坊、保定等地完成造林绿化4万亩。全方位扎实合作推进协同治水,西部引黄补水通道正式打通,祖国母亲河黄河与北京母亲河永定河实现历史性连通,京津冀三地水路贯通,首都多源共济的水资源保障格局加快形成。积极推动跨界河流治理,完成拒马河北京境内平原段治理等工程,全面启动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开工建设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工程,界河段水生态环境不断修复向好,出境断面全面消除劣类水体。创新开展与张承地区水生态保护合作,支持密云水库上游河北省两市五县完成600平方公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改善张承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饮用水源

12、,协同推动密云水库水质达到饮用水源要求。四、 打造高品质生态生活空间进一步拓展河道、公园绿地等生态空间,改善市民居住工作环境,因地制宜完善游憩、亲子、运动等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就近可享的高品质普惠生态空间。完善水生态格局。深入打好碧水攻坚战,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合流溢流和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加强调蓄净化,治理雨污混接错接,因地制宜改造管网100公里。进一步提升城镇地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持续推进新城、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改建污水收集管线1000公里,基本实现建成区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打通河湖水系联系,构建流域相济、多线联络、多层循环、生态健康的水网体系,增强河湖水体流动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和纳污

13、能力,提升中心城区水环境整体水平,形成三环碧水绕京城格局。研究重点河道生态水量及水源保障方案,保障重点河湖生态用水,增加再生水补充河道生态用水。在有条件的河湖开展适宜品种的增殖放流活动,维护水域生态平衡、优化水域环境。拓展市民亲水空间。持续扩大亲水区域,更好满足市民休闲娱乐、观赏体验等多种亲水需求。实施清河、坝河、通惠河等城市河湖景观提升工程,提升河道景观及水工建筑物设计品质,到2025年,中心城区景观水系岸线长度达到350公里。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快推进沿线航道、船闸、码头等配套设施建设,逐步恢复历史漕运河道景观,实现北运河全段、通惠河、亮马河、潮白河部分河段等水域游船通航。进一步提升建

14、成区滨水步道的通达性和开放性,完善多样化亲水服务供给,因地制宜设置垂钓、滑冰、皮划艇等服务区域,实现区区开放适宜垂钓区和河湖水域滑冰场。提升公园绿地品质。完善社区公园、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游憩体系,建设成长型公园。通过见缝插绿、立体绿化等方式建设小微绿地、口袋公园,拓展社区绿色空间,实现开门见绿。建设南苑湿地森林公园、奥北森林公园等7处第一道绿隔城市公园,实现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闭合成环,新增温榆河公园、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等10处第二道绿隔郊野公园,持续完善二道绿隔郊野公园环。有序开展既有公园功能提升,完成50处以上全龄友好型公园绿地改造。结合市民需求,因地制宜设置文化、运动场、停车、应急避险等功

15、能设施。结合智慧场景应用等新技术,建成不同类型示范自然游憩场所30处。到2025年,全市实现新增城市绿地1200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全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完善绿道网络。统筹河湖水系、公园绿地、慢行交通等空间,进一步完善城市绿道网络,构建一核、两环、五带、十片区的市级绿道系统,进一步增强全市生态空间的系统性、连通性。建成永定河、潮白河、通惠河等滨水绿道及朝阳双奥绿道、西山绿道,新增城市绿道350公里。依托市级绿道节点建成星级绿道服务驿站44处,进一步完善绿道服务功能。在郊野和山区规划建设一十百千森林步道体系,构建1条100公里串联山区平原的森林游憩道、10条森

16、林马拉松步道、100条10公里健身步道、1000条3-5公里的迷你步道,打造特色化的全程、半程、微型马拉松跑道。五、 加快京津冀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和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助力推动形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一)加强京津冀交通互联互通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加快构建三地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保障条件。打造面向全球的世界级机场群。统筹一市两场资源配置,强化京津冀机场群分工协同,形成协调发展、适度竞争、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双枢纽机场格局,推动京津冀机场建设成为世界级机场群。持续拓展国际航权航线网络资源,优化航线网络,强化多式联程联运,初步构建枢纽航班波。按照客货并举的发展原则,提升航空货运专业化运营和国际航空物流服务保障能力。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机场、航司加大对双枢纽机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