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课时同步练(新人教)(解析版)-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一

上传人:旭*** 文档编号:348081074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课时同步练(新人教)(解析版)-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课时同步练(新人教)(解析版)-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课时同步练(新人教)(解析版)-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课时同步练(新人教)(解析版)-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课时同步练(新人教)(解析版)-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课时同步练(新人教)(解析版)-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课时同步练(新人教)(解析版)-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一、基础巩固1有5种微粒,它们分别是Z、X、M、Q+、R2+,则它们所属元素的种类有()A2种B3种C4种D5种【答案】B【解析】5种微粒,它们分别是Z、X、M、Q+、R2+,其中、M、R2+,质子数相同为20,是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X、Q+,质子数相同为19,是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Z质子数为18,它们所属元素的种类3种,故选:B。2我国自主研发的超薄铷(Rb)原子钟,每3000万年误差仅1秒。下列关于铷的稳定同位素Rb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是85B中子数是48C质量数是37D电子数为48【答案】B【解析】A同位素Rb质子数为37,

2、故A错误;B同位素Rb中子数853748,故B正确;C,同位素Rb的质量数85,故C错误;D,同位素Rb核外电子数质子数37,故D错误;故选:B。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2C和13C为不同核素BO2和O3是同素异形体C1H2和2H2互为同位素D 氧原子(18O)的结构示意图为【答案】C【解析】A、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12C和13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碳元素的不同的核素,故A正确;B、O2和O3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是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C、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1H2和2H2为同种物质,不能称之为同位素,故C错

3、误;D、氧原子(18O)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等于8,其结构示意图为图为,故D正确。故选:C。4Se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下列关于Se和Se的说法正确的是()ASe和Se互为同素异形体BSe和Se都含有34个质子和中子CSe和Se分别含有44和46个质子DSe和Se互为同位素【答案】D【解析】A、同种元素的形成的不同种单质间互为同素异形体,即同素异形体指单质而同位素指原子,故Se和Se两者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B、3478Se和3480Se的质子数均为34个,质量数分别为78和80,故中子数分别为44和46,故B错误;C、Se的两种同位素的质子数都为34,故C错误;D、3478Se和3480Se是

4、原子,属同位素,故D正确;故选:D。5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AMn2O7BAl2O3CNa2O2DCaO【答案】D【解析】A、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Al2O3是两性氧化物,故B错误;C、Na2O2是过氧化物,故C错误;D、CaO只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为碱性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6下列防疫物品的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聚丙烯B聚碳酸酯C二氧化氯D丁腈橡胶【答案】C【解析】A、聚丙烯是丙烯的加聚产物,结构中含碳元素,故为有机物,故A错误;B、聚碳酸酯(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结构中含碳元素,故为有机物,故B错误;C、二氧化氯中不含碳元素,

5、故为无机物,故C正确;D、丁腈橡胶是CH2CHCHCH2和CH2CHCN的加聚产物,结构中含碳元素,故为有机物,故D错误。故选:C。7下列三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MgO、Na2O、CO2、CuOHCl、H2O、H2SO4、HNO3NaOH、Na2CO3、KOH、Cu(OH)2(1)三种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 ; ; 。(2)这三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NaHCO3,该反应 (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3)HCO3与H+、OH在溶液都不能大量共存,试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答案】(1)CO2;H2O;Na2CO3;(2)不是;(3)HCO3+OHCO32+

6、H2O、HCO3+H+CO2+H2O。【解析】(1)MgO、Na2O、CuO都是金属氧化物,CO2是非金属氧化物;H2O是氧化物,HCl、H2SO4、HNO3都是酸;Na2CO3是盐,NaOH、KOH、Cu(OH)2都是碱;(2)二氧化碳、水、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3)碳酸氢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离子方程式:HCO3+OHCO32+H2O,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HCO3+H+CO2+H2O。二、拓展提升8下列是五种物质的化学式,请按要求选择合适的番号填空:ANaHCO3 BNa2CO3 CFe2O3 DC

7、a(ClO)2 EKAl(SO4)212H2O(1)俗称铁红的物质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3)一种常见净水剂 ;(4)常用于焙制糕点的小苏打 ;(5)制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石英、石灰石和 。【答案】(1)C;(2)D;(3)E;(4)A;(5)B。【解析】(1)氧化铁为红棕色,俗称铁红,故选:C;(2)漂白粉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故选:D;(3)明矾水解能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用于净水,故选:E;(4)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焙制糕点,故选:A;(5)制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石英、石灰石和纯碱,故选:B。9为了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成外高新科学社的同学在实验室制备 Fe(OH)

8、3胶体。(1)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2)制备时,将 逐滴滴加至 中,待液体呈 后,停止加热;反应方程式为 。(3)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制得的氢氧化铁是胶体? 。(4)周珊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 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1)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或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2)饱和FeCl3溶液;沸水;红褐色;FeCl3+3H2OFe(OH)3+3HCl;(3)用一束光通过制得的液体,若出现了一条光亮的通路,则可证明制得的Fe(OH)

9、3是胶体;(4)Fe(OH)3胶体遇电解质(或H2SO4)发生了聚沉现象;2Fe(OH)3+3H2SO4Fe2(SO4)3+6H2O。【解析】(1)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2)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3HCl。(3)可以用可见光束照射胶体和溶液,出现光亮的通道的是胶体,否则是溶液,用一

10、束光通过制得的液体,若出现了一条光亮的通路,则可证明制得的Fe(OH)3是胶体。(4)电解质H2SO4电离出的SO42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胶体聚沉后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继续加入硫酸,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OH)3+3H2SO4Fe2(SO4)3+6H2O。10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时,液体变为红褐色,得到的是Fe(OH)3胶体。用此分散系进行实验:(1)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做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 ,这表明 (根据微粒电性作答),这种现象称为 。(2)将制得的胶体放入半透膜制成的袋

11、内,如图所示,放置2min后,取少量半透膜外的液体于试管中,置于暗处,用一束强光从侧面照射,观察(填写“有”或“无”) 丁达尔现象,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 ;再向烧杯中加入用稀硝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答案】(1)逐渐变深;Fe(OH)3胶粒带正电荷;电泳(2)无;胶体和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解析】(1)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电泳现象。带正电荷的胶粒向阴极移动,故阴极附近颜色逐渐加深。(2)将制得的胶体放入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如图所示,放置2min后,取少量半透膜外的液体于试管中,置于暗处,用一束强光从侧面照射,观察无丁达尔现象,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胶体和溶液,再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