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3.1.2 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练习(2)(解析版)-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一

上传人:旭*** 文档编号:34808091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3.1.2 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练习(2)(解析版)-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优质】3.1.2 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练习(2)(解析版)-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优质】3.1.2 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练习(2)(解析版)-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优质】3.1.2 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练习(2)(解析版)-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优质】3.1.2 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练习(2)(解析版)-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质】3.1.2 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练习(2)(解析版)-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3.1.2 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练习(2)(解析版)-教案课件-高中化学必修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2 铁的氢氧化物,铁盐亚铁盐 练习(解析版)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铁的一组试剂是( )A氯化铁溶液和烧碱溶液B氧化铁和烧碱溶液C氧化铁和水D铁和水蒸气【答案】A【详解】A. 氯化铁溶液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A正确;B. 氧化铁和烧碱溶液不反应,B错误;C. 氧化铁不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C错误;D. 铁和水蒸气常温下不反应,高温时生成四氧化三铁,D错误;答案为A。2在空气中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可转化为红褐色沉淀。关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成物为氢氧化铁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氢氧化亚铁作氧化剂【答案】D【详解】A.由上述分析知道,氢氧化亚铁白色沉

2、淀转化为红褐色沉淀,生成物是氢氧化铁,故A正确;B.上述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B正确;C.该反应中有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在4Fe(OH)22H2OO2=4Fe(OH)3中,氢氧化亚铁作还原剂,O2作氧化剂,故D错误;本题答案为D。3把一定量铁粉放入FeCl3溶液中,过滤,除去杂质,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再加入过量氨水,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过滤,加热沉淀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得到红棕色的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为AFe(OH)2 ;FeO BFe(OH)3 ; Fe2O3CFe2O3 ;Fe(OH)3 DFe(OH)3 Fe(OH)2 ; Fe3O4【答

3、案】B【详解】铁粉放入FeCl3溶液中,生成氯化亚铁,加入适量硝酸,把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再加入过量氨水,有红褐色氧氢化铁沉淀生成,氢氧化铁不稳定,加热时分解得到红棕色的残渣是氧化铁,故B正确。故选B。4将过氧化钠投入到氯化亚铁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最终生成白色沉淀 B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C有黄绿色气体产生 D无明显变化【答案】B【详解】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氧化成Fe3,可与Na2O2和水反应生成的OH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Na2O2与水反应产生O2,不放出黄绿色的Cl2;A.最终生成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B.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符合题意;C. 有黄绿色气体产生不符合题意;

4、D.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答案:B。5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的氧化物有FeO、Fe2O3、Fe3O4,它们都是黑色的固体B铁的氢氧化物Fe(OH)2、Fe(OH)3的混合物可能是灰绿色C鉴别Fe2中混有Fe3,可先加入Cl2水,再加入KSCN溶液D铁的合金生铁比纯铁硬度大,熔点高。【答案】B【详解】A、FeO为黑色,Fe2O3为红棕色,Fe3O4为黑色晶体,故A错误;B、氢氧化亚铁为白色絮状沉淀,氢氧化铁为红褐色沉淀,两者混合有可能是灰绿色,故B说法正确;C、先加入Cl2,将Fe2氧化成Fe3,Fe2对实验产生干扰,应先加KSCN溶液,如果溶液显红色,说明含有Fe3,故C

5、错误;D、生铁是合金,其硬度比纯铁大,但熔点比纯铁低,故D错误;答案选B。6为了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 )AKSCN溶液 B铁片CNaOH溶液D石蕊溶液【答案】A【详解】A.Fe2+与KSCN不反应,而Fe3+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络合物,反应现象明显,因此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是否变质,A合理;B.铁片与Fe2+不能反应,而与Fe3+反应产生Fe2+,反应现象不明显,因此铁片只能使变质的Fe3+转化为Fe2+,不能用于检验溶液是否变质,B不合理;C.Fe2+与OH-反应产生Fe(OH)2白色沉淀,Fe(OH)2不稳定,容易被溶解在溶液中的空气氧化产生红褐色的

6、Fe(OH)3沉淀,因此看到的现象是沉淀由白色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因此不容易观察到FeCl2溶液是否变质,C不合理;D.FeCl2、FeCl3都是强酸弱碱盐,金属阳离子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显酸性,因此都可以使石蕊溶液变为红色,因此不能检验是否变质,D不合理;故合理选项是A。7往FeCl2溶液中滴加溴水,溶液变为黄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溶液存在Br2,所以溶液为黄色B.往所得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可判断是否生成了Fe3+C.往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钾溶液,不能判断是否生成了Fe3+D.往所得溶液中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可判断是否生成了Fe3+【答案】B【详解】A. 溶液为黄色是

7、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即使溴水不过量,溶液也是黄色的,A错误;B. 往所得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血红色,可判断生成了Fe3+,B正确;C. 往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钾溶液,如果立即生成红褐色沉淀,能判断生成了Fe3+,C错误;D. 往所得溶液中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由于铁离子和单质溴都能把碘化钾氧化为单质,因此不能据此判断是否生成了Fe3+,D错误;答案选B。8对铁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用KSCN溶液检验Fe3+BFe(OH)2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CFe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DFe2O3与Al可发生铝热反应【答案】B【详解】A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证明有

8、铁离子,故A正确;B氢氧化亚铁为白色固体,不稳定,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不能稳定存在,故B错误;C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所以铁可以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铜,故C正确;D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铝排在铁的前面,铝比铁的活泼性强,铁的氧化物能在高温下与Al发生铝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B。9阅读下面科普信息,回答问题: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含铁2 g,这2g铁在人体中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亚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亚铁离子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有利于铁的吸收。(1)以下为常见的铁元素的几种微粒,其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

9、性的是_。AFe BFe2+ CFe3+(2)工业盐的主要成分是NaNO2,曾多次发生过因误食NaNO2而中毒的事件,其原因是NaNO2把人体内的Fe2转化为Fe3而失去与O2结合的能力,这说明NaNO2具有_性。下列不能实现上述转化的物质是_。ACl2 BO2 CFeCl3 DKMnO4(H)(3)工业盐中毒后,可服用维生素C来缓解中毒状况,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_性。(4)在Fe4HNO3(稀)=Fe(NO3)3NO2H2O的反应中,HNO3表现了_性和_性,则56g Fe参加反应时,被还原的HNO3为_g。【答案】B 氧化 C 还原 酸 氧化 63 【详解】(1)最高价态的粒子只有氧化性,最

10、低价态的粒子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的粒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选B;(2)Fe2Fe3发生了氧化反应,故NaNO2具有氧化性,所以实现此转化也应选择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而FeCl3与Fe2不能反应,故FeCl3不能实现上述转化;(3)缓解中毒,则应能使Fe3Fe2,所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4)Fe和HNO3的反应中,一部分HNO3起氧化作用,生成NO,另一部分则起酸性作用生成Fe(NO3)3,由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Fe还原1molHNO3,所以56g Fe参加反应时,被还原的HNO3为63g。10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某课外小组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实

11、验步骤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证明步骤滤液中含有Fe2+的方法是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_,该过程的现象为:_(2)步骤加入过量H2O2的目的:_。(3)步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4)步骤中一系列处理的操作步骤:过滤、_、灼烧、_、称量。(5)若实验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_g。【答案】氯水或双氧水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血红色 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 H2O2+2Fe2+2H+2Fe3+2H2O 或 洗涤 冷却 【详解】(1)遇KSCN溶液显红色,该现象用于检验存在,可以加入氧化剂将氧化为。检验可以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再滴加氯水或双氧水,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含有;(2)双氧水具有氧化性,酸性条件下能将全部氧化为;(3)步骤是使用双氧水氧化二价铁离子,方程式为H2O2+2Fe2+2H+2Fe3+2H2O,步骤是调节溶液pH使三价铁离子沉淀,方程式为或;(4)步骤中一系列处理的操作步骤为过滤、洗涤、灼烧、冷却、称量;(5)ag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即为10片补血剂中铁的质量,所以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