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一节《力》单元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48080293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0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第一节《力》单元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七章第一节《力》单元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七章第一节《力》单元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七章第一节《力》单元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七章第一节《力》单元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第一节《力》单元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第一节《力》单元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作业设计 一作业设计思路作业设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具有自主选择性、不同形式的内容作业,注重基础性和评价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与挖掘。所设计的拓展型作业与实践型作业,一般都有一定的探究性,力图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体验由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所设计的基础型作业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对力学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教材系统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节的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确定本节的知识系统,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与技能和有关物理概念理解程度,实现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统一提升,全面实现学科素养的目标。作业分

2、课前、课中和课后来设计。课后作业中的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基础性作业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全部完成,拓展性作业由学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性完成,个性化作业不要求所有学生做,鼓励有能力,有兴趣的同学课余时间来完成。课时作业目标作业目标描述目标编号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能通过生活实例,归纳总结出这一概念,并能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01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一些力的现象。023.会画力的示意图,并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判断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034.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04(一)课前作业对应目标编号01作业性质活动作

3、业完成时间5分钟题目序号1具体内容题目前后座两位的同学来一场“握手腕比赛”,比一比谁的力气大?并说一说什么是“力”,举出生活中有力存在的实例?答案答案合理即可作业评价小组成员参与度;a优秀b良好c合格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度;a优秀b良好c合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a优秀b良好c合格设计意图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什么是力”,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力”的一些前概念。作业分析难度 较易 来源原创二作业设计(二)课中作业对应目标编号01作业性质练习作业完成时间2分钟题目序号1具体内容题目以上每一个力的现象中,发生作用的物体有几个?哪个物体施力?哪个物体受力?答案以上力的现象中,发生

4、作用的有两个物体,一个物体施力,另一个物体受力。作业评价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a优秀b良好c合格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力现象,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作业分析难度较易 来源改编 对应目标编号02作业性质活动作业完成时间2分钟题目序号2具体内容题目做一做:手压刻度尺,拉弹簧,观察它们受力时形状有什么变化?手推书本,相互传球,观察书本和球受力时发生了什么现象?答案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作业评价积极参与,能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息,并得出结论。a优秀b良好c合格设计意图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5、能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一些力的现象。作业分析难度较易来源原创对应目标编号03作业性质实践作业完成时间2分钟题目序号3具体内容题目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推开左边的小船,请画出小船所受推力的示意图。答案作业评价能利用所学的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将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a优秀b良好c合格设计意图通过力的示意图,引入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为接下去力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业分析难度较易 来源引用 对应目标编号04作业性质实践作业完成时间2分钟题目序号4具体内容题目做一做:(1)手拍桌子(2)两位同学用力击掌说一说:你进行以上活动时手的感受。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力的同时

6、自己也感觉到受力的作用?这说明什么?答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作业评价能亲自实践获得体验,收集信息,总结规律,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参与度高a优秀b良好c合格设计意图通过亲自感受力,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业分析难度较易 来源原创(三)课后作业1.基础性课后作业(必做)对应目标编号01、02、03、04作业性质基础型完成时间5分钟具体内容题目1人用手抓住绳子提起一条鱼,鱼受到向上的拉力,这个拉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 B手 C绳子 D鱼2在下面所指出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A 手对弹簧的拉力 B人对跳板的压力C手对弓

7、的拉力 D磁铁对小球的吸引力3.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给水一个向后的力,因为力的作用是 的,所以水给人一个向 的力,使人前进。4.2022年4月16日,我国三位宇航员乘坐神州十三号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降落时受到降落伞绳子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请画出这个拉力的示意图。答案1C 2D 3. 相互,前 4. 作业评价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画力的示意图;初步形成相互作用的概念。a优秀b良好c合格设计意图通过4道基础题,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力概念的理解。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8、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会画力的示意图;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业分析难度较易来源原创2.拓展性作业(选择性做,可以四选一,也可以全做)对应目标编号01、02、03、04作业性质拓展型完成时间6分钟具体内容题目1.浙江安吉一位老师带领学生用塑料瓶制作的水火箭发射成功,迅速走红!舱体主要由饮料瓶衔接而成,把水注入“动力舱”,加入高压,在反冲力的作用下,“水火箭”即能快速升空。如图是水火箭发射升空时的情景。水火箭升空时,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使水火箭获得上升的推力,该力的施力物体是 (填“空气”或“喷出的水”)。2.2021年“中国航天日”主题是“扬帆起航逐梦九天”。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

9、载火箭搭载我国首个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成功,火箭在强大推力的作用下加速升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升空过程中天和核心舱相对于火箭箭体是 。3.跳水运动员对跳板压力改变了跳板的 ,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改变了运动员的 。4.如图所示,将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下列各图中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F1=F3=F4F2。(1)实验通过 来反映力的作用效果,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叫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 、 。(3)比较甲、丙两图,F1与F3的 和 相同,而 不同,是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是否有关,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叫 法。(4)

10、比较甲、丁可以得出 。(5)综合甲、乙、丙、丁可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 、 、 。答案1. 相互的 喷出的水 2.运动状态 静止 3. 形状 运动状态 4.(1)钢条的形变程度 转换法 (2)甲、丁 (3)大小 作用点 方向 方向 控制变量法 (4)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5) 大小 方向 作用点作业评价能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a优秀b良好c合格设计意图通过4道题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物理的研究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作业分析难度中等 来源改编 (

11、四)个性化作业对应目标编号01、04作业性质实践作业题目序号1具体内容题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材料两个气球步骤用两个气球,把一个放在地面上,用另一个气球向下挤压放在地面上的气球观察分析1、 观察到地面上的气球发生形变的同时,上方的气球 (选填”有”无”)形变。2、 这个现象说明 .作业评价能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基于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分析。a优秀b良好c合格对应目标编号01、04作业性质实践作业题目序号2具体内容题目制作:气球动力火箭材料气球、细线、吸管、双面胶步骤1.将细线穿过吸管;2.将细线固定在两个点;3.将充满气的气球用双面胶固定在吸管上;4.打开气球的吹气口,观察气球的运动状态。观察分析1.打开吹气口,气球会沿着线滑动,滑动方向与吹气方向 (选填”相同”相反”);2.这个现象说明 3.思考火箭发射的原理,并查阅资料验证自己的想法。作业评价能独立按步骤完成制作a优秀b良好c合格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a优秀b良好c合格基于实验现象,能进行简单分析a优秀b良好c合格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制作类作业。通过小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同时,通过自己制作气球动力火箭,更加深入的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