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救援基础理论预测练习题

上传人:金诺****简谱 文档编号:348009425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灭火救援基础理论预测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灭火救援基础理论预测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灭火救援基础理论预测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灭火救援基础理论预测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灭火救援基础理论预测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灭火救援基础理论预测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灭火救援基础理论预测练习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灭火救援基础理论预测练习题姓名:_ 年级:_ 学号: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1、单项选择题: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 A、化学反应 B、物理反应 C、光电反应 D、分解反应2、单项选择题: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有(),有分解反应。 A、氧化反应 B、化合反应 C、聚合反应 D、连锁反应3、单项选择题:可燃物与()共存,达到一定浓度时,与火源接触即发生燃烧。 A、空气 B、氧化剂 C、助燃剂 D、空气或氧化剂4、l D、阴燃7、单项选择题:()、磷、钾等单质固体物质着火后先溶解,后燃烧。 A、硫 B、沥青 C、石蜡 D、松香8、单项选择题:有些固体可

2、燃物的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发生热分解,不能发生蒸发燃烧或分解燃烧,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灼热状态发生无火焰燃烧,称为()。 A、内部燃烧 B、表面燃烧 C、放射燃烧 D、阴燃9、单项选择题: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的不同,燃烧可分成两大类。 A、混合时间 B、混合浓度 C、混合状态 D、混合方式10、单项选择题:()是指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熔融,然后像可燃液体一样蒸发而燃烧。 A、预混燃烧 B、蒸发燃烧 C、分解燃烧 D、扩散燃烧11、单项选择题:分子的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受热分解出其组成成份及于加热温度的热分解产物,这些分解产物再氧化燃烧,称为。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

3、、完全燃烧 D、预混燃烧12、单项选择题:某些固体可燃物的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发生热分解,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火焰燃烧,即()。 A、表面燃烧 B、放射燃烧 C、蒸发燃烧 D、扩散燃烧13、单项选择题:天然高分子材料中的木材、棉、麻等物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热固热塑、合成橡胶、化学纤维等燃烧,均为。 A、蒸发燃烧 B、预混燃烧 C、分解燃烧 D、均相燃烧14、单项选择题:阴燃在一定条件下,如果改变通风条件,增加供氧量或可燃物中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也可能转变为()。 A、有焰燃烧 B、无焰燃烧 C、自燃 D、闪燃15、单项选择题:在固体可燃物中,燃点较低、燃烧剧烈的称为()固体

4、。 A、易燃 B、难燃 C、可燃 D、自燃16、单项选择题:下列不是固体物质的燃烧方式是()。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自燃17、单项选择题: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则称为()。 A、完全燃烧 B、不完全燃烧 C、分解燃烧 D、扩散燃烧18、单项选择题: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还可再燃烧,则称为()。 A、完全燃烧 B、不完全燃烧 C、分解燃烧 D、扩散燃烧19、单项选择题:燃烧完全与否不仅与氧气供给量有关,而且还与()有关。 A、其他可燃物扩散混合的均匀程度 B、燃烧温度 C、燃烧产物 D、燃烧阶段20、单项选择题:燃烧产物对灭火工作

5、有利的方面是()。 A、在一定条件下有助燃作用 B、引起人员中毒、窒息 C、影响视线 D、成为火势发展、蔓延的因素21、单项选择题:通过烟的()等体征,消防人员可以大致判断燃烧物质的种类、火势阶段、火势蔓延方向等。 A、温度、浓度 B、颜色变化 C、扩散范围 D、气味、颜色、浓度、流动方向22、单项选择题:完全燃烧的燃烧产物都是()气体。 A、可燃 B、易燃 C、毒性 D、不燃、惰性23、单项选择题:火焰的颜色与()有关。 A、温度 B、空气 C、环境 D、湿度24、单项选择题:正在可燃气体(蒸气)所占据的发光、放热的空间范围称为()。 A、焰心 B、内焰 C、外焰 D、火焰25、单项选择题:

6、火焰中由二次空气供氧所形成的火焰峰面称为()。 A、焰心 B、内焰 C、外焰 D、火焰26、单项选择题: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可燃液体表面上产生的蒸气,当与空气混合后,一遇着火源,就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现象叫做()。 A、闪燃 B、瞬燃 C、闪点 D、爆闪27、单项选择题:易燃与可燃液体表面能够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 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爆炸点28、单项选择题:易燃可燃液体的闪点(),其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A、越高 B、越低 C、大于45 D、等于4529、单项选择题: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属于()固体。 A、易燃 B、难燃 C、可燃 D、不燃30、单项选择题:可燃物质在

7、空气中连续均匀加热到一定温度,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下能够发生自动燃烧的现象称为()。 A、阴燃 B、受热自燃 C、本身自燃 D、着火31、单项选择题:可燃物质,在远低于自燃点的温度下自然发热,并且这种热量经长时间的积蓄使物质到自燃点而燃烧的现象,称为()。 A、着火 B、受热自燃 C、本身自燃 D、自燃32、单项选择题: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 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着火点33、单项选择题:()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A、爆炸 B、闪燃 C、自燃 D、着火34、单项选择题:按爆炸物质在()中的变化,可分为化学爆

8、炸、物理爆炸和核爆炸。 A、爆炸条件 B、爆炸产物 C、爆炸后果 D、爆炸过程35、单项选择题:下列()的爆炸属于物理爆炸。 A、粉尘 B、炸药 C、钢瓶 D、炸弹36、单项选择题:下列()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A、汽油桶 B、可燃气体 C、蒸气锅炉 D、气体钢瓶37、单项选择题:按照爆炸的变化传播速度,()不属于化学爆炸。 A、爆闪 B、爆燃 C、爆炸 D、爆震38、单项选择题: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称为()。 A、着火点 B、火灾 C、爆炸 D、燃烧39、单项选择题:固体可燃物燃烧而引起的火灾是()。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40、单项选

9、择题:采用高倍数泡沫灭火,高倍数泡沫应在()分钟内充满保护空间。 A、5 B、10 C、15 D、3041、单项选择题:闭杯实验闪点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混合物的液体是()。 A、可燃液体 B、易燃液体 C、燃烧液体 D、普通液体42、单项选择题:()起火属于A类火灾。 A、棉花 B、汽油 C、氢气 D、钾43、单项选择题:以下()火灾属于D类火灾。 A、钠 B、铜 C、磷 D、棉44、单项选择题:易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的浓度范围时,遇明火就发生爆炸,这一特性是液体的()。 A、易燃性 B、蒸气爆炸性 C、受热膨胀性 D、流动性45、单项选择题:()能与空气形成爆

10、炸性混合物。 A、易燃气体 B、不燃气体 C、惰性气体 D、l B、热辐射 C、热对流 D、热传波49、单项选择题: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称为()。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D、热传波50、单项选择题:室内火灾燃烧产物中有水汽、二氧化碳和少量的一氧化碳等其他气体,有热量散发,火焰温度一般在500以上,这一阶段是火灾()。 A、初起阶段 B、发展阶段 C、下降阶段 D、熄灭阶段51、单项选择题:自由燃烧阶段,辐射热急剧增加,辐射面积增大,燃烧扩大到整个室内,并有可能出现轰然,这一阶段是火灾()。 A、初起阶段 B、发展阶段 C、下降阶段 D、熄灭阶段52、单项选择题:制定灭火救预

11、案应按()的程序进行。科学计算,确定参战力量和装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确定作战术意图;确定范围,明确重点保卫对象;严格审核,不断充实完整。 A、 B、 C、 D、53、单项选择题:随着燃烧的进行,可燃物减少,或因通风不良,有限空间内氧气被消耗,燃烧不再产生火焰,已燃烧的可燃物呈阴燃状态,室内温度降至500左右,这一阶段是火灾() A、初起阶段 B、发展阶段 C、下降阶段 D、熄灭阶段54、单项选择题:危险品系指有爆炸、()、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物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 A、易损 B、易l B、40 C、50 D、6058、单项选择题:

12、消防员可穿着()进入火焰区进行灭火救援。 A、灭火防护服 B、封闭式防化服 C、避火服 D、防火防化服59、单项选择题:()属于输水器材。 A、水炮 B、水带 C、水枪 D、泡沫管枪60、单项选择题:通常情况下,当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压力低于()MPa时报警。 A、6 B、8 C、10 D、1261、单项选择题:空气泡沫钩管可用于扑救()火灾。 A、地下建筑 B、油品储罐 C、高层建筑 D、气体储罐62、单项选择题:防化手套主要用于()的手部防护。 A、高电压场合 B、有割伤场合 C、化学灾害事故现场 D、高温场合63、单项选择题:空气泡沫枪一般主要用于扑救() A、易燃、可燃液体火灾 B、可燃气体火灾 C、可燃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