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陋室铭 【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七年级语文下册精讲课件

上传人:羟羟 文档编号:348008840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陋室铭 【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七年级语文下册精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17课+陋室铭 【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七年级语文下册精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17课+陋室铭 【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七年级语文下册精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17课+陋室铭 【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七年级语文下册精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17课+陋室铭 【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七年级语文下册精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7课+陋室铭 【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七年级语文下册精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陋室铭 【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七年级语文下册精讲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室铭陋刘禹锡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朗读并背诵全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朗读并背诵全文。2.2.品析语言,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表达的高洁情趣。品析语言,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表达的高洁情趣。3.3.学习作者的生活态度,培养道德情操。学习作者的生活态度,培养道德情操。文体知识介绍文体知识介绍 铭,铭,古古代代刻刻在器物在器物上用来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述功德的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用韵的。这种文体一般的。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形式短小,最,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2、。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文字简洁文字简洁,句式工整句式工整,而且而且押韵,押韵,读来铿锵有力;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颇相似。多用多用托物言志托物言志的手法。的手法。走进作者走进作者刘刘禹锡(禹锡(772842772842),),唐代诗人、文学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家、哲学家。字字梦得梦得,晚年字号,晚年字号“庐山人庐山人”,有诗豪之称。洛阳,有诗豪之称。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治今河河北定州)。北定州)。和柳宗元交谊甚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厚,世称称“刘柳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晚

3、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和,世称“刘白刘白”。有。有刘梦得文集刘梦得文集传世。传世。写作背景介绍写作背景介绍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和州刺史。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成安徽和州刺史。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

4、禹锡愤然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何陋之有xntidhn rshlu德馨苔痕案牍鸿儒西蜀预习检查预习检查陋室铭陋室铭刘禹锡刘禹锡 山山/不在高,有仙不在高,有仙/则名。水则名。水/不在深,有龙不在深,有龙/则灵。则灵。斯是斯是/陋室,惟吾陋室,惟吾/德馨。德馨。苔痕苔痕/上阶上阶/绿,草色绿,草色/入帘入帘/青。谈笑青。谈笑/有有/鸿儒鸿儒,往来,往来/无无/白丁。可以白丁。可以/调调/素琴,素琴,阅阅/金经。无金经。无/丝竹丝竹/之乱耳,无之乱耳,无/案牍案牍/之劳形。南阳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

5、子子云亭。孔子云云:“何陋何陋/之有!之有!”诵读课文诵读课文 再次大声朗读课文,并画出押韵的韵脚。再次大声朗读课文,并画出押韵的韵脚。本文的体裁是本文的体裁是铭铭,铭这种文体一般是,铭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用韵的。的。韵脚: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押 ing 韵韵 疏通文意疏通文意 山不在高山不在高,有仙有仙则则名名。水不在深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龙则灵。斯斯是是陋室陋室,惟惟吾德吾德馨馨。苔痕上阶绿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草色入帘青。谈笑有谈笑有鸿儒鸿儒,往来无往来无白丁白丁。就。这。简陋的屋舍。只是。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博学的人。鸿,

6、大。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可以可以调调 素琴素琴,阅阅金经金经。无丝竹之无丝竹之乱乱耳耳,无无案牍案牍之之劳劳 形形。南阳诸葛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西蜀子云亭。孔子孔子云云:何何陋陋之之有有?调弄,这里指弹(琴)。使受到扰乱。使劳累。形体、躯体。说。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不加装饰的琴。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官府文书。译文译文:山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有了龙就显得神异了就显得神异了。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

7、到台阶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使室内染染上青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浏览(珍贵的)佛经。(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什么简陋的呢?”研读课文研读课文1 1.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

8、有直接写陋,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为什么这样写?室,而是从什么写起?为什么这样写?陋室不陋陋室不陋 以以虚衬实虚衬实,以山,以山水作类水作类比,引出文章的比,引出文章的主旨句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因为。陋室因为主人的主人的“德馨德馨”而而“馨馨”,从而点明,从而点明文章的文章的主旨主旨“德馨德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2.找出描写陋室自然环境的句子,找出描写陋室自然环境的句子,写出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了环境怎样的特点?苔痕上阶绿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草色入帘青运用了运用了对偶、拟

9、人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修辞手法,“上上”“”“入入”二字生动传二字生动传神,神,化静为动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使景物有生气,流露,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爱之情,写出了环境情,写出了环境恬静、清幽的特点恬静、清幽的特点。3.3.作者是从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哪几方面写“陋室陋室”不不“陋陋”的?的?体现方面 语句陋室不陋(德馨)环境清幽环境清幽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交往高雅交往高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情趣脱俗情趣脱俗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4.从陋

10、室到从陋室到“诸葛庐诸葛庐”“”“子云亭子云亭”,作者这,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诸葛庐:诸葛庐隐居南阳住的草庐。诸葛庐:诸葛庐隐居南阳住的草庐。子云亭:杨子云(西汉哲学家、文学家)在西蜀的屋舍。子云亭:杨子云(西汉哲学家、文学家)在西蜀的屋舍。“诸葛庐诸葛庐”“”“子云亭子云亭”和和“陋室陋室”形成了形成了类比类比,他们的主人都是,他们的主人都是受人敬仰的古代名人,引古贤之名室作受人敬仰的古代名人,引古贤之名室作类比类比,与篇首的“惟吾德馨”呼应。反映了作者以呼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古代贤人自比的思想境界,暗示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室不陋陋,表明,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

11、名贤的志趣和抱负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5.5.刘禹锡称其住所为刘禹锡称其住所为“陋室陋室”,是否真的,是否真的“陋陋”?为什么?为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章开头,作者由山水仙龙入题。山水喻指陋室,仙龙喻指德文章开头,作者由山水仙龙入题。山水喻指陋室,仙龙喻指德馨。这是馨。这是“类比类比”手法。这种写法不但不落俗套、引人入胜,手法。这种写法不但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还暗含了作者认为还暗含了作者认为“陋室不陋陋室不陋”的态度的态度,深化主题。,深化主题。6.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做结,有什么作用?表明作者怎样的心迹?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云:何陋之

12、有?“何陋之有?何陋之有?”语出论语语出论语子罕,是子罕,是“君子居之,何陋之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有”的省略。的省略。作者在文章结尾引用此句,有力地点明了主题,表明了作者在文章结尾引用此句,有力地点明了主题,表明了“陋室不陋室不陋陋”的观点态度。用反问句回击权贵的压迫,表达一种绝不低头的观点态度。用反问句回击权贵的压迫,表达一种绝不低头的志向。同时,也巧妙地照应了开头所说的的志向。同时,也巧妙地照应了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惟吾德馨”。有力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表明了作者安贫乐道、品质,表明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高洁傲岸的心迹。傲岸的心迹。写作方法写作方法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将个人之将个人之“志志”寄托在某个具体之寄托在某个具体之“物物”上。于是,这个上。于是,这个“物物”便成为作者志便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写作时常常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写作时常常以物为喻,往往写得比较含蓄。以物为喻,往往写得比较含蓄。物志陋室(陋室的环陋室(陋室的环境及主人日常生境及主人日常生活)活)高洁傲岸的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乐道的情趣 小结:小结:陋室铭陋室铭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极力形容“陋室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