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检测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模拟测试试卷A卷(含答案)

上传人:泽玥15****2海阔 文档编号:348002005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卷检测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模拟测试试卷A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试卷检测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模拟测试试卷A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试卷检测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模拟测试试卷A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试卷检测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模拟测试试卷A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卷检测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模拟测试试卷A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卷检测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模拟测试试卷A卷(含答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检测试卷检测 20222022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模拟测试试卷学能力能力模拟测试试卷 A A 卷卷(含答案含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6060 题)题)1、阅读醉翁亭记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A.教师的教学评价及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B.教师应该制止学生根据译文推断字词的含义 C.教师为学生提供发言机会,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D.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答案】B 2、教学鸿门宴这一课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说这表现了他的“君子之度”,试

2、对这两种回答作一些评论。对于这一教学提问,分析不正确的是()。A.问题过于笼统,不利于学生找准问题切入点 B.这种问题没有具体答案,学生可自由发挥 C.这种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能力 D.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应该仅仅给出判断,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答案的依据【答案】A 3、某选修教材中有“新闻阅读与实践”单元,教师准备从单元选文中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入手,联系单元中的其他新闻作品如刘翔勇夺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 60 米栏冠军进行阅读,通过让学生练习写作新闻,完成对“博观约取、简洁真实”这一新闻特点的掌握。该教学设计的特点不包括()。A.实现了新闻教学中“阅读”与“实践”的统一 B.提

3、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C.有效地利用了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新闻的了解程度 D.对单元内容进行了整合,利用专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答案】B 4、某教材设置了“满怀豪情,放声高歌走进宋词豪放派”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人该专题的是()。A.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B.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C.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朱敦儒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D.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宋祁玉楼春-春景、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答案】A 5、在教学曹刿论战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察”的用法,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中的“察”是动词“看清楚”的意思 B.“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中的“察”是形容词“仔细看”的意思 C.“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中的“察”是形容词“精明”的意思 D.“前太守逵察臣孝廉”中的“察”是动词“考察后加以推荐”的意思【答案】B 6、阅读望天树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A.教师设计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的要求 B.读懂文本、理解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为了达到

5、这一目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联想 C.阅读是吸收的过程。而写作是表达的过程,课后作业的设计注重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观察与思考的培养.注重了读写的有机结合,也注重并延伸了语言的有效训练 D.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结合,鼓励学生多观察自然、社会、生活与提倡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体验结合.多样化地落实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答案】C 7、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装在套子里的人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是:“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套子?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A.知识系统 B.练习系统 C.助读系统 D.范文系统【答案】B

6、 8、某选修教材设置了“语言的艺术”选读专题,这一专题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所属的系列是()。A.新闻与传记 B.小说与戏剧 C.诗歌与散文 D.语言文字应用【答案】D 9、在学习胡同文化时,教师为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出的“京味儿”,播放了北京胡同的纪录片和老北京的小贩儿的吆喝声儿。对于这一教学资源分析不恰当的是()A.引导学生体会“京味儿”,有利于学生品味文章语言 B.再现了文章中的内容,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C.真实的教学情境对学生体会文章情感没有帮助 D.有效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学现代化的进步【答案】C 10、某教师在教学孙权劝学时,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下

7、列对该做法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B.浪费学生的上课时问,由教师范读课文的效果更好 C.学生把握朗读腔调、语气,更易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D.使课文内容形象化,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答案】B 11、教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师安排学生整理“送别”主题的作品,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A.李白渡荆门送别 B.李贺雁门太守行 C.秦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 D.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答案】B 12、阅读山中访友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A.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通过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美.进入作品描写的意境 B.强化培养了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好习惯。使之

8、一步步深入课文.深刻体会作者理锯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情:也融会贯通了人文主义教育 C.意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充满深情的对话式描写的 D.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同,所以要表达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故这里训练表达,学生的合作不如独自完成要好【答案】D 13、以下是两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长亭送别一课时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设计的两个不同问题:A.教师甲的提问更好,有方法,有方向,有要求,更具有针对性 B.教师乙的提问更好,简练有效,针对性强,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要点 C.教师甲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内容解析,提问更有效 D.教师乙的提问明确性更强,教师提供给了

9、学生鉴赏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去分析、回答问题,不至于无的放矢,提问更有效【答案】D 14、阅读荷花淀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A.填鸭式教育就是把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与之相对的是启发式教育 B.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C.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导 D.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答案】C 15、阅读蜀道难教学随笔片段,按要求答题。A.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了解课文 B.语文教学内容不在于“大而全

10、”,而在于“小而深”C.诗歌教学强调反复诵读,朗读是培养语文语感的重要方式 D.语文教学需善于利用注释及其他助学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答案】A 16、教师讲授朗读技巧时,举例说明汉语言现象中的变调问题,引导学生朗读中正确发音,以下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A.理想 B.转眼 C.体贴 D.涂改【答案】D 17、教学某版高中语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教师设置了下面的导入:A.这段教学导入完全是传统套路的“开局”,方式陈旧,内容单一,使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 B.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局”索然寡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 C.这段教学导入意在让学生在进入课文前对人物背景有初步认

11、知 D.教学导入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故不能使用背景导入,而应使用激疑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等富有趣味性的导入方式【答案】D 18、学习离骚时,教师组织学生拓展阅读九辩九思和九歌,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A.加强经典文章或段落的记诵,深入挖掘课文的思想感情 B.感受作品情感,理解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C.以上几篇文章都被收录于楚辞,有助于学生对“楚辞体”的学习和把握 D.抓住写人和记事的不同方式,提高鉴赏能力【答案】C 19、教师在讲解苏轼的水调歌头时,让学生说出其他包含节日的诗作,以下不适合用来举例的是()A.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B.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王安石元日 D.

12、李清照醉花阴【答案】A 20、教师讲解朗读技巧时,举例说明儿化具有区分词义和词性的作用,下列可以作为举例说明的是()。A.头儿 盖儿 B.鱼儿 叶儿 C.人儿 棍儿 D.歌儿 馅儿【答案】A 21、学习诗歌短歌行,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全诗表达的感情,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这一活动分析正确的是()。A.掌握用典写作手法,提高赏析能力 B.通过关键句引导学生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 C.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词句的方法 D.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深入理解作者情感【答案】D 22、学习完师说后,教师要求学生阅读韩愈的进学解和梁衡的散文读韩愈,对该设计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这样的设

13、计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B.这样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语文素养的题高没有太大作用 C.这样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 D.这样的设计符合语文探究学习的理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答案】B 23、学习文言文句式时,有一位学生对宾语前置句进行了整理。下列不应出现在其整理结果中的一项是()。A.大王来何操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答案】D 24、阅读苏教版高中必修(3)谏太宗十思疏教学实录的片段,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教师做到了将影视资源与课文有机整合到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B.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也是一门艺

14、术,既能总结本课所学,又为下一课做了良好的铺垫 C.教师在课堂上东拉西扯,不仅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损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 D.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让学生的情操在思考中得到陶冶【答案】C 2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 年版)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 A.视频能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B.配乐朗读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C.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D.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情感【答案】D 2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意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借助相关资料自学,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升自学能力,进而提高

15、学习效率 B.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发挥兵教兵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习惯,由传统被动学习逐步向主动学习过渡 C.精讲意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寻找方法、规律,提升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D.意在督促学生高效学习,段段清、堂堂清,同时发挥诊断性评价的功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答案】D 27、教师在讲授完寡人之于国也后,要求学生注意“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种句式的特殊性,并归纳同类用法的句子。下列语句中,含有相同用法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 B.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佚之狐言于郑伯日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答案】C

16、 28、阅读以下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B.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 D.在具体教学时,教学方式需要尽可能地多样化【答案】D 29、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词的修辞手法。下列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是()。A.夜中不能寐,起坐弹呜琴(阮籍咏怀八十二首)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C.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D.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李白将进酒)【答案】B 30、古代文学复习课上,为帮助学生识记相关文学知识,教师举出几组示例,要求学生找出作品内容与相关景物对应正确的一组。下列符合要求的是()。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岳阳楼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黄鹤楼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洞庭湖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华山【答案】C 31、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要求答题。A.诵读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古代诗歌内容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B.比较阅读是分析“为什么这样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