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泓域/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项目风险管理制度
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项目
风险管理制度
目录
一、 产业环境分析 2
二、 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 5
三、 必要性分析 6
四、 控制型风险转移 7
五、 风险回避和损失控制 8
六、 风险自留 10
七、 合同融资型风险转移措施 13
八、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14
九、 内部控制制度应规范的内容 15
十、 责任风险 19
十一、 财产损失风险 25
十二、 纯粹风险概念 27
十三、 项目基本情况 28
十四、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31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31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33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34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37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39
十五、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0
建设投资估算表 42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43
流动资金估算表 44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45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47
一、 产业环境分析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个更加注重”为基本遵循,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实现“四个领先”,即:在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开放水平、城市文明上走在全省最前列。“三个高于”,即: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发展迈入中高端,质量效益提升幅度高于周边地区;环境治理大见效,生态改善程度明显高于以往。“两个提前翻番”,即:争取到2019年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一个全面建成”,即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生态品牌基本形成
基本构建起海、陆、河、大气等自然生态系统协同联动治理机制。到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5%,北戴河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到二类标准,市域主要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Ⅳ类以上,市域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60%和51%以上,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全省前列,达到中国北方先进水平。确立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生产生活绿色低碳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绿色发展“国际名片”。
2、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力争到2020年达到2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增速年均增长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
3、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初步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和增长点,产业整体迈入中高端水平。基本构建起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主导、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产业优化度和发展的质量效益提升幅度处于全省前列。
4、协同发展全面推进
初步构建起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要素双向流动、生态环境共建共享、产业链一体运作的协同联动发展新格局。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取得重要成效。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大幅提升,产业对接合作取得明显进展,京津冀区域重要节点城市地位基本确立。
5、人民福祉大幅提升
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就业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青龙满族自治县实现脱贫摘帽。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居住环境、文化素养明显提升,百姓幸福感处在全省前列。
6、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形成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城市创新创造活力显著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健全,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7、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滨海城市特色更加突出,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城镇体系更趋合理,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城乡一体化水平稳步提高,在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统筹城乡示范区建设上走在前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左右,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8、社会治理逐步完善
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的基础性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显著提高,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平安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二、 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
(一)居家养老
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居家养老都是最常见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比较符合中国的传统思想和习惯,以家庭为中心,依靠子女进行养老,是主流养老方式。
(二)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目前主要出现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老人住在社区的家中就能够享受到更加方便的医疗、护理等服务。这种养老方式不仅可以让老人享受到天伦之乐,还能享受到到由服务中心培训过的专业的服务。
(三)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更加全方位的更加专业系统的照顾。这种方式虽然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养老理念,但是可以减轻一部分家庭养老的压力,是应社会发展而产生的。
(四)总量上看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约10亿人,养老金总储备达13万亿元,参保率超过90%,但整体储备不足,养老金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五)结构上看
第一支柱占比近70%。我国养老金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养老金第一支柱加上全国社保基金占比近70%,覆盖广,但尚未实现全国统筹、替代率不足;第二支柱占比约30%,民营企业参与意愿低;第三支柱仍在探索,账户制和成体系的税收优惠政策尚未出台。
(六)养老金区域和城乡差距拉大
人口流出区域养老金收不抵支,2021年全国仅7个省级行政区实现了对调剂基金的净贡献;2020年农村养老保险人均领取额每月不足200元,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均领取额相差约二十倍。
(七)养老金市场化投资运营程度较低
入市资金体量不到20%,大量养老金只能投向国债和银行定期存款,长期面临贬值压力,养老金投资运营机构缺乏长周期考核机制。
三、 必要性分析
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
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
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
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
四、 控制型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风险控制的另一种手段,经营实践中有些风险无法通过上述手段进行有效控制,经营者只好采取转移手段以保护自己。风险转移并非损失转嫁。这种手段也不能被认为是损人利己,有损商业道德,因为有许多风险对一些人的确可能造成损失,但转移后并不一定同样给他人造成损失。其原因是各人的优劣势不一样,因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
风险转移的手段常用于工程承包中的分包和转包、技术转让或财产出租。合同、技术或财产的所有人通过分包或转包工程、转让技术或合同、出租设备或房屋等手段将应由其自身全部承担的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至他人,从而减轻自身的风险压力。
五、 风险回避和损失控制
风险回避是指有意识地回避某种特定风险的行为。风险回避是最彻底的风险管理措施,它使得风险降为零。其方法主要有两种:
(1)放弃或终止某项活动的实施。
(2)继续该项活动,但改变活动的性质。
简单的风险回避是一种最消极的风险处理办法,因为投资者在放弃风险行为的同时,往往也放弃了潜在的目标收益。所以一般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会采用这种方法:
(1)投资主体对风险极端厌恶。
(2)存在可实现同样目标的其他方案,其风险更低。
(3)投资主体无能力消除或转移风险。
(4)投资主体无能力承担该风险,或承担风险得不到足够的补偿。
损失控制不是放弃风险,而是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降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是减少实际损失程度。降低损失的可能性即降低损失频率称为损失预防,减少损失程度称为损失减少,也有的措施同时具有预防和损失减少的作用。
1、损失预防
损失预防系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杜绝损失发生的可能。例如,房屋建造者通过改变建筑用料以防止用料不当而倒塌;供应商通过扩大供应渠道以避免货物滞销:承包商通过提高质量控制标准以防止因质量不合格而返工或罚款:生产管理人员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强化安全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机会;等等,在商业交易中,交易的各方都把损失预防作为重要事项,业主要求承包商出具各种保函就是为了防止承包商不履约或履约不力;而承包商要求在合同条款中赋予其索赔权利也是为了防止业主违约或发生种种不测事件。
2、损失减少
损失减少系指在风险损失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的情况下,通过种种措施以遏制损失继续恶化或局限其扩展范围使其不再蔓延或扩展,也就是说使损失局部化。例如,承包商在业主付款误期超过合同规定期限情况下采取停工,或撤出队伍并提出索赔要求甚至提起诉讼:业主在确信某承包商无力继续实施其委托的工程时立即撤换承包商;施工事故发生后采取紧急救护;安装火灾警报系统;投资商控制内部核算;制定种种资金运筹方案等。
六、 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也称为风险承担,是指企业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即一个企业以其内部的资源来弥补损失。它和保险同为企业在发生损失后主要的筹资方式,是重要的风险管理手段。
风险自留既可以是有计划的,也可以是无计划的。无计划的风险自留产生于以下几种情况:
(1)风险部位没有被发现。
(2)不足额投保。
(3)保险公司或者第三方未能按照合同的约定来补偿损失,比如偿付能力不足等原因。
(4)原本想以非保险的方式将风险转移至第三方,但发生的损失却不包括在合同的条款中。
(5)由于某种危险发生的概率极小而被忽视。
在这些情况下,一旦损失发生,企业必须以其内部的资源(自有资金或者借入资金)来加以补偿。如果该组织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则只能停业。因此,准确地说,非计划的风险自留不能称为一种风险管理的措施。
有计划的风险自留也可以称为自保。自保是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手段。它是风险管理者察觉了风险的存在,估计到了该风险造成的期望损失,决定以其内部的资源(自有资金或借入资金),来对损失加以弥补的措施。在有计划的风险自留中,对损失的处理有许多种方法,有的会立即将其从现金流量中扣除,有的则将损失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分摊,以减轻对单个财务年度的冲击。
风险自留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将损失摊入经营成本,很多自留财产损失和责任损失的决定都不包括任何正式的预备基金,损失发生后,组织只是简单地承受这种损失,将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摊入经营成本。
这种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细节,但是如果损失在不同年度里波动很大,那么较大的损失会使企业陷入困境。企业可能被迫在不利的情况下变卖资产,以便获得现金来补偿损失。此外,企业的损益状况也有可能发生剧烈波动。显然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那些损失概率高但是损失程度较小的风险,企业可以通过风险识别将这些风险损失直接计入预算。
(2)建立意外损失基金。意外损失基金的建立可以采取一次性转移一笔资金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定期注入资金长期积累的方式。企业愿意提取意外损失基金的额度,取决于其现有的变现准备金的大小,以及它的机会成本。企业每年能负担多少意外损失基金,则取决于其年现金流的情况。
建立意外损失基金的方法能够积聚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