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涂层带公司企业管理方案【参考】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功能涂层带公司企业管理方案 功能涂层带公司 企业管理方案 xx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一、 项目基本情况 3 二、 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8 三、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0 四、 辅助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 18 五、 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 19 六、 流动资产的投资与管理 22 七、 固定资产管理 26 八、 财务报表简介 27 九、 财务分析方法 33 十、 股利政策 36 十一、 股利形式 39 十二、 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40 十三、 人力资源规划的综合平衡 41 十四、 人力资源及其特点 42 十五、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 43 十六、 员工绩效考评 44 十七、 候选人员素质评价 47 十八、 产业环境分析 48 十九、 标签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51 二十、 必要性分析 52 二十一、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 53 劳动定员一览表 53 二十二、 法人治理 54 二十三、 发展规划 71 一、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 xx有限责任公司 (二)项目联系人 毛xx (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 公司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 (四)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长期的技术积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公司已具备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并已获得了下游客户的普遍认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国家政策支持国内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规范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本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提质增效等长效机制政策的引导,本产业将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项目产品亦随之快速升级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服装业经历了一段繁荣时期,但随着人口红利、政策红利、成本优势的下降,其发展逐渐陷入低谷。近年来,中国服装业不断受到新技术、新渠道、新市场竞争和新客户的冲击,在低迷中踏上了寻找突破口的漫漫征途。 目前服装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库存大、产业链中间渠道冗余、市场定位不明确、同质化严重、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阻碍了行业的持续发展。制造商-品牌公司-代理商-零售商-消费者的模式严重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突破发展,改革重塑产业链的呼声越来越高。 近年来,服装行业积极拥抱互联网,做了各种尝试,如:厂家与商家合作的直销模式;厂商尝试通过直接开设定制实体店或者通过投资合作的方式来优化中间环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它们主要是基于传统的产业链模型进行局部改进。产业升级依然任重道远,他们在量变的道路上继续探索。 (五)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规模 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67.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项目建筑面积74156.48㎡,其中:主体工程49589.29㎡,仓储工程8108.67㎡,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9265.35㎡,公共工程7193.17㎡。 (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5530.8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9066.9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68%;建设期利息441.3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3%;流动资金6022.5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59%。 2、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9066.97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5952.6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619.36万元,预备费495.00万元。 (七)资金筹措方案 本期项目总投资25530.87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9007.65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 (八)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1、营业收入(SP):53600.00万元。 2、综合总成本费用(TC):45516.59万元。 3、净利润(NP):5895.49万元。 4、全部投资回收期(Pt):6.75年。 5、财务内部收益率:15.09%。 6、财务净现值:5264.22万元。 (九)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 (十)项目综合评价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44667.00 约67.00亩 1.1 总建筑面积 ㎡ 74156.48 容积率1.66 1.2 基底面积 ㎡ 27246.87 建筑系数61.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268.23 2 总投资 万元 25530.87 2.1 建设投资 万元 19066.97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15952.61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2619.36 2.1.3 预备费 万元 495.00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441.37 2.3 流动资金 万元 6022.53 3 资金筹措 万元 25530.87 3.1 自筹资金 万元 16523.22 3.2 银行贷款 万元 9007.65 4 营业收入 万元 536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45516.59 "" 6 利润总额 万元 7860.65 "" 7 净利润 万元 5895.49 "" 8 所得税 万元 1965.16 "" 9 增值税 万元 1856.33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222.76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4044.25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14239.63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22947.82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6.75 含建设期24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5.09%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5264.22 所得税后 二、 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质量体系顺利运作和不断发展的基本保证。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质量教育工作、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和质量责任制。 1.质量教育工作 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教育理念始终伴随着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质量教育工作包括三个方面:质量意识教育、质量管理知识教育和专业技术与技能教育。质量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的质量“觉悟”;质量管理知识教育的目的是让各层次、各岗位的人员掌握质量及质量管理的概念、方法和工作职责;专业技术和技能教育的目的是更新各级人员的知识和提高业务能力,从而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标准化工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要有效地开展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绝不能没有“标准”,因而就必须做好标准化工作。企业质量管理中的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标准的内容不仅针对产品、工艺,还包括管理制度、规章、程序等;企业质量管理中的标准化工作,就是在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制定标准、学习和掌握标准、实施标准,不断地修改标准的活动过程,无论是技术标准,还是管理标准,都是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基础和依据。 3.计量工作 计量是指运用技术和法律手段,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一致的测量,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计量工作要保证企业投入使用的计量器具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操作计量器具的人员达到规定的素质要求,计量法律、法规得到正确贯彻和实施,建立、健全企业计量技术档案和计量工作记录。 4.质量信息工作 信息是一种重要资源,质量信息能为企业带来效益或避免损失,但如果质量信息被阻塞、流失或失真,将导致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失误,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质量信息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果。企业质量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支持企业开展有效的质量管理活动,其工作内容包括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质量信息系统,并通过该系统的运行对企业的质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建档等。 5.质量责任制 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明确各工作岗位的责任和权限。企业的质量管理涉及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涉及企业各部门、各岗位,只有做到人人各尽其责,才有可能保证质量。因此,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要通过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和工作程序,对每个部门、岗位在质量工作上的任务、责任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即建立“质量责任制”,并通过进行内部审核、考评和奖惩等活动保证质量责任制的实行和不断完善。 三、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目前有许多种划分的说法,通常说的是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随着质量管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目前还增加了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只限于对产品质量的检验。在谁来检验把关方面,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1)操作者质量管理。在20世纪以前,生产方式主要是小作坊形式,工人自己制造产,品,又自己负责检验产品质量。换句话说,那时的工人既是操作者,又是检验者,制造和检验质量职能统一集中在操作者身上,因此被称为“操作者质量管理”。问题是,当劳资双方有矛盾或意见不统一时,或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或责任性较差时,产品质量的保证就会出现问题。 (2)工长质量管理。20世纪初,科学管理的奠基人泰罗提出了操作者与管理者的分工,建立了“工长制”,并将质量检验的职能从操作者身上拿了出来,由工长行使对产品质量的检验。这一变化分离了操作与检验的职能,强化了质量检验的职能,称为“工长质量管理”。 (3)检验员质量管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分工的概念被提出来了。在管理分工概念的影响下,企业中逐步产生了专职的质量检验岗位,有了专职的质量检验员,质量检验的职能从工长身上转移给了质量检验员。后来,一些企业又相继成立了专门的质量检验部门,使质量检验的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这一过程称为“检验员质量管理”。 质量检验阶段从操作者质量管理发展到检验员质量管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有很大进步,对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生产力的发展,质量检验阶段逐步显露出许多不足:①事后检验,犹如“死后验尸”,没有在制造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