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检测仪项目工程组织与管理手册【范文】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体积检测仪项目工程组织与管理手册 体积检测仪项目 工程组织与管理手册 目录 一、 产业环境分析 2 二、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历程 3 三、 必要性分析 7 四、 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安全管理 8 五、 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 13 六、 工程项目环境管理的含义 16 七、 绿色设计 17 八、 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的变化与组织结构的优化 20 九、 项目式 22 十、 项目管理组织的基本原理 24 十一、 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建立步骤 39 十二、 项目基本情况 42 十三、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44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45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46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48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50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53 十四、 进度实施计划 54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54 一、 产业环境分析 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和要素,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着力构建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 (一)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提升持续创新能力、高水平创新型园区建设、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培育、高附加值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开放创新、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六大行动,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先行先试政策,着力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新型科研机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率先突破,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全面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形成高效合作、协同有序的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 (二)加强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园区建设 强化城市创新功能,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建立区域创新合作联动平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群。推动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促进功能。推动科技园区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功能创新,建设集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为一体的创新核心区。统筹推进大学科技园、科技产业园、科技创业园、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创业特别社区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三)推进区域协同创新 探索人才、技术、成果、资本等创新要素统筹配置的新模式,提高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更好地支撑引领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引导苏中地区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要素、培育特色产业,形成创新发展新优势。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鼓励高新区跨区域创新合作与产业整合。 二、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历程 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制造业经历了手工制造、流水线、自动化、数字化等过程。21世纪开始,以智能化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展开,装备的形态和复杂性也相应发生了改变。智能装备制造业作为实现产品制造智能化的关键载体,现已广泛运用于光伏、半导体、纺织、汽车、军工、冶金等领域以及其他各类加工生产线。 为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世界主要工业大国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国际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无论是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还是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抑或日本社会5.0、英国工业2050,均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抓手,力图抢占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竞争制高点,并已建立起相关技术工艺和服务标准,形成了具有一定行业规模的产业体系。亚洲等新兴经济体也在世界工厂时代的进程下,逐渐显现出较强的竞争实力。目前,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加快了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脚步,各国通过加强对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支持力度使得全球制造的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 当前,全球制造业进入智能化改造阶段,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换。随着我国开始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人口比例不断下降,人力成本持续上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直接影响了制造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健康发展。 制造业人工成本的不断提升导致人口红利消失,同时工业机器人的技术也逐渐成熟、价格持续下降,企业的自动化改造意愿提升,多重因素加速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通过推行智能制造、自动化装备和技术的应用实现机器换人,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物流和人力成本,高效管理仓储并缩短生产周期,从而全方位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未来我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趋势明确,智能装备的全面推行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由依靠人口红利转向依靠技术红利的重要途径。 自2010年起,中国就已跃居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在规模与产业体系完整性方面居于全球领先地位,但我国仍处于电气化(工业2.0)的后期阶段,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资源利用效率、质量效益水平等与世界制造强国尚有不小差距,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水平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基石,而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升级的突破口。智能装备制造业汇集了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多方位的优势,在供应链质量和零部件精度等方面都有着更高要求,除了直接影响新兴产业外,还以其独有优势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满足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对全产业链的技术提升需要。智能装备不仅能满足制造企业对高精度、高品质、柔性化、定制化生产的需求,还符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智能化转型升级等产业政策定位,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是实现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跃升的必要途径,在增强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实现进口替代化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已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自上而下地推动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健康、良性发展。2010年10月,我国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智能装备制造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2015年5月,我国发布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中国制造业应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装备,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在十三五期间,国家相关部门先后颁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等产业政策及规划,其中智能制造装备屡被强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进入十四五,智能装备制造业在政策支持下将迎来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2021年3月,奠定未来五年政策基调的《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明确提出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支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2021年4月,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起草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着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推动先进工艺、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深度融合,力争到2025年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70%。十四五建设期恰为《中国制造2025》后半程,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制造强国战略,预计行业政策红利仍将延续。受益于产业政策的积极推动,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将进入加速发展期,市场前景广阔。 三、 必要性分析 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 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 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 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 四、 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安全管理 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安全管理包括施工安全策划、编制施工安全计划、安全计划的实施、安全检查、安全计划验证与持续改进,直到工程竣工交付。 (一)施工安全策划 针对项目的规模、结构、环境、技术特点、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策划结果、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管理要求、资源配置等因素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策划。 (二)编制施工安全计划 根据项目施工安全策划的结果,编制工程项目施工安全计划。工程项目施工安全计划的内容主要是规划、确定安全目标,确定过程控制要求,制定安全技术措施,配备必要资源,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施工安全计划应针对项目特点、项目实施方案及程序,依据安全法规和标准等加以编制,主要内容包括: 1.项目概况。包括工程项目的性质和作用,建筑结构特征,建造地点特征,施工特征,以及可能存在的主要的不安全因素等。 2.明确安全控制和管理目标。应明确项目安全控制和管理的总目标和子目标,目标要具体化。 3.确定安全控制和管理程序。确定施工安全目标,编制施工安全计划,安全计划实施,安全计划验证,以及安全持续改进和兑现合同承诺 4.确定安全组织机构。包括项目的安全组织机构形式,安全组织管理层次,安全职责和权限,安全管理人员组成,以及建立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5.确定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和职责权限。根据组织机构状况明确不同组织层次各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进行责任分配。包括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形式,安全组织管理层次,制定职责和权限,确定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等。 6.确保安全资源配置。针对项目特点,提出安全管理和控制所必需的材料设施等资源要求和具体的配置方案,并列人资源需要量计划。 7.制定安全技术措施。针对不安全因素确定相应措施,特别是要制订应急计划以应付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以及发生危险情况时的联络方式。主要包括: (1)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的安全技术措施。 (2)预防自然灾害,如防雷击、防滑等措施。 (3)高空作业的防护和保护措施。 (4)安全用电和机电设备的保护措施。 (5)防火防爆措施。 8.落实安全检查评价和奖惩制度。确定项目的安全检查时间、安全检查人员组成、安全检查事项和方法、安全检查记录要求和结果评价,并编写安全检查报告。明确奖惩标准和方法,制定安全施工优胜者的奖励制度。 (三)施工安全计划的实施 项目的施工安全计划应经上级机构审批后实施。施工安全计划的实施包括建立和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等工作。 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类人员在施工生产活动中应负的责任,是最基本的一项安全管理制度。 2.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培训是安全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让所有现场人员都明确安全计划和掌握安全生产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应界定不同层次的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所要求的范围,公司对员工安全培训的要求应该高于国家或者当地政府所要求的最低限度。安全培训应包括四个基本步骤:培训前的准备、信息与知识的传授、培训效果评价和监督执行。 3.安全技术交底 (1)总承包项目的安全技术交底应逐级进行,总承包项目部向分包商交底,分包商向施工人员交底。交底应采用书面文本,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说明进行交底,交底与被交底人双方应签字认可。 (2)单位工程开工前,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必须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交底时间和参加人员、施工工艺、施工程序、安全技术措施,向承担施工的作业队负责人、工长、班组长和相关人员进行交底。 (3)结构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