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公司企业制度手册(参考)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儿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公司企业制度手册 儿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公司 企业制度手册 xx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一、 项目简介 2 二、 公司治理的理论渊源与发展 7 三、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 11 四、 公司治理机构设置的比较 14 五、 公司融资结构的比较 16 六、 上市公司收购的信息披露 17 七、 上市公司收购的含义与方式 19 八、 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 21 九、 股份公司资产重组的动因 22 十、 企业集团的发展及类型 24 十一、 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30 十二、 控股公司的生产运营与资本运营 32 十三、 控股公司的含义及类型 35 十四、 公司基本情况 38 十五、 法人治理 40 十六、 项目风险分析 50 十七、 项目风险对策 52 十八、 SWOT分析 54 十九、 人力资源分析 61 劳动定员一览表 61 一、 项目简介 (一)项目单位 项目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占地面积约85.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三)建设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56667.00㎡(折合约85.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83028.24㎡。其中:主体工程55071.81㎡,仓储工程7558.25㎡,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9167.40㎡,公共工程11230.78㎡。 (四)项目建设进度 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 (五)项目提出的理由 1、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是巩固行业地位的必要措施 公司长期积累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发成果。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产品不断往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投资项目的建设,将支持公司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巩固并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竞争地位,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提供充实保障。 2、公司行业地位突出,项目具备实施基础 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专注于行业领域,已形成了包括自主研发、品牌、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核心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突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生产方面,公司拥有良好生产管理基础,并且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科研院所、高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已形成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创新机制,具备进一步升级改造的条件;在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良好的营销服务体系,营销网络拓展具备可复制性。 继续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高危新生儿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新生儿死亡评审等制度。强化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在官渡区人民医院建设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完善新生儿危重症救治、转诊网络、设备设施,加强人员配备,健全运行机制,畅通危急重症救治绿色通道。加强新生儿规范化访视工作,新生儿访视率保持在90%以上。综合施策,减少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发生。 (六)建设投资估算 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8018.4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8627.9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30%;建设期利息344.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1%;流动资金9045.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79%。 2、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8627.92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4930.3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070.61万元,预备费626.96万元。 (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财务效益分析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763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59775.17万元,纳税总额7793.58万元,净利润12091.2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4.30%,财务净现值23410.93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35年。 2、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56667.00 约85.00亩 1.1 总建筑面积 ㎡ 83028.24 容积率1.47 1.2 基底面积 ㎡ 32300.19 建筑系数57.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24.85 2 总投资 万元 38018.42 2.1 建设投资 万元 28627.92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24930.35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3070.61 2.1.3 预备费 万元 626.96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344.90 2.3 流动资金 万元 9045.60 3 资金筹措 万元 38018.42 3.1 自筹资金 万元 23941.04 3.2 银行贷款 万元 14077.38 4 营业收入 万元 763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59775.17 "" 6 利润总额 万元 16121.63 "" 7 净利润 万元 12091.22 "" 8 所得税 万元 4030.41 "" 9 增值税 万元 3359.97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403.20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7793.58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25853.59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28610.83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5.35 含建设期12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24.30%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23410.93 所得税后 二、 公司治理的理论渊源与发展 公司治理理论的提出,可追溯到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中提到,股份公司的经理人员使用别人而不是自己的钱财,不可能期望他们会有像私人公司合伙人那样的警觉性去管理企业……因此,在这些企业中疏忽大意和奢侈浪费的事总是会流行。这里实际设计到了委托代理关系问题。此后,凡勃伦在其著作《企业论》一书中也对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公司管理者和公司的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所以他们往往将公司的利益置之高阁而追求自身利益。随着规模巨大的开放型公司的大量出现,股东对生产经营的控制越来越难,从而控制权发生了向经理人员的转移,公司治理理论也就随之发展起来。 (一)委托一代理理论。 在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委托一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结构最基本的理论渊源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强调公司治理就是关于作为委托人的股东与作为代理人的经理层之间的代理合同的治理。詹森和麦克林在其1976年发表的《企业理论:经理行为、代理成本和所有权结构》中指出,委托一代理关系是通过双方签订合约进行的,管理和实施这类合约的全部费用,就是代理成本,它包括三部分:(1)委托人的监督费用;(2)代理人的担保费用;(3)剩余损失。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即委托人对代理人已经采取了什么行动或将采取什么行动的信息是不完全的。这必然导致两种结果:“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的出现,是因为“经理阶层”与股东的目标函数并非完全一致,“经理阶层”不是公司财产的所有者,他们拥有的只是人力资本即“管理者才能”,他们并非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原则,而是要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由于委托人不完全掌握信息,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监控,经理人员的管理决策就可能偏离企业投资者的利益取向,出现“道德风险”问题。其具体的表现是:(1)经理会力争提高自己的薪金和奖励;(2)增加在职消费,如追求豪华的办公室和高级专用轿车,以及报销各种消费单据,来显示自己的威望、权力和地位;(3)“搭便车”行为,如经理人员会用“转移价格”的方法,以低价将企业的资产出售给自己所持有或控制的其他公司(或高价收购)。当然,经理在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时,也必须获得最低限度的利润,以支付股东的股息和维持公司股票的价格,否则经理职位的稳定性将受到威胁。 按理说,投资者可以通过对经营者的严格监督来解决“道德风险”问题,但这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其一,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对企业信息存在的“不对称性”,阻碍着股东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在股东大会上股东只不过是面对由董事会和经理拟好了的方案来投票;其二,即使假定某个投资者可以对经营者进行最有效的监督,其成本也是十分昂贵的,而且监督的效果对于其他的投资者来说又具有非排他性,那么任何投资者也就不愿为此花费更多的精力,都想做一个“免费乘车者”,这种监督也就无法进行。 除了“道德风险”之外,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在经理人员的选聘上还会出现“逆向选择”的问题,即不一定能够选聘最优秀的管理人才。(“逆向选择”即出现“劣质品驱逐良质品”,其典型的例子是旧车市场模型。)这样,公司制中的代理制度也是一个“两刃剑”,它一方面提高了资本的运营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增加代理成本。这里所说的代理成本是广义的代理成本,它包括两部分:一种是显性成本,如支付代理人的薪金和奖励,为监督经理行为而支付的监督费用等,这是人们在财务账目上可以清楚看到的;另一种是隐性成本,也就是由于代理人的“职务怠慢”或“道德风险”而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这是人们深有感受却又说不明白、算不清楚的代理成本。 因而公司治理结构的重点,是如何解决对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问题。对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主要有年薪、奖励、赠与股票与股票期权制度;对经理人员的约束主要有公司的内部约束(如聘任制度)和市场约束等。 (二)不完全契约理论。 不完全契约企业理论发展了现代产权理论,为公司治理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该理论认为,进入企业的各种契约是不完全的,未来世界是不确定的,所以当初始契约未预料到的实际情况出现时,必须有人决定如何填补契约中存在的“漏洞”,这就是剩余控制权的由来。该理论还将企业控制权问题提升到了独立的“企业所有权”的高度,认为要素所有者的原始财产权在企业的合约群中发生了重组和变形,因而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剩余控制权或最终控制权的安排问题。 (三)状态依存所有权理论或利益相关者理论。 20世纪80年代,美英等国兴起“恶意收购”浪潮,使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受到影响。而日德的公司通过股东与金融、雇员、高管人员的长期合作取得了成效,使得一些学者对“股东至上”治理理论提出批评,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美英等国的公司治理相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经济学家克拉科森认为,利益相关者区分为两类:基本利益相关者是“持续不断地参与合作,从而保持关切”的那些人以及投资者,这一集团还包括雇员、消费者、供应商……政府和共同体。第二类利益相关者是“左右或影响其公司并受公司左右和影响的,而不是从事公司事务并对其生存必不可少的那些人,如媒体与各种压力集团。”该理论认为,股权分散与两权分离的发展,使得股东失去公司资产的控制权,而进行日常管理的经理们又没有法律上的所有权。所以空谈公司财产毫无意义,“公司是一套制度和程序……一个关系结构”。公司不仅受其所有者利益的支配,还必须协调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促进他们的合作关系,以降低交易费用和管理费用。 总之,状态依存所有权或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型将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也纳入治理结构的分析框架,形成股东、经营者、雇员、债权人,以及消费者和政府等多方博弈的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