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附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附答案) 选择题部分 共45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2年11月12日天舟五号在我国文仓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物资从地球快递到空间站后,物质的质量(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2.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和神舟十六号航天员进行在轨轮换,对接完成后,如果说神舟飞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神舟飞船 B.天和核心舱 C.地球 D.太阳 3.2022年的元宵晚会上,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了一曲《茉莉花》,之后叶光富也在太空中用葫芦丝吹奏了《月光下的凤尾竹》,我们能分辨出古筝和葫芦丝发出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频率 D.音色 4.今年的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意识,下列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在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 B.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C.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5.中国自主研制C919飞机采用了极轻的新型复合材料,极轻反映的是这种材料的( ) A.密度小 B.质量小 C.体积小 D.重力小 6.小宇同学去音乐厅听一场音乐演奏会,当她听到优美动听的音乐时,联想到学习过的有关声现象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琴弦的振动而产生的 B.轻拨和用力拨动琴弦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悠扬的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D.现场禁止大声说话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7.如图所示,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空中彩虹 B.水中倒影 C.手影游戏 D.杯中铅笔 8.一束光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的情形如图所示,关于两透镜的类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 B.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 C.甲、乙都是凸透镜 D.甲、乙都是凹透镜 (第8题图) (第9题图) 9.如图,是晓光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眼球成像的示意图,则晓光同学是( ) A.远视镜,需要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进行矫正 B.远视镜,需要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进行矫正 C.近视镜,需要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进行矫正 D.近视镜,需要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进行矫正 10.如图所示是运动员比赛时场景,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足球比赛守门员戴有花纹的手套 B.单杠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握紧单杠 C.体操运动员在手和器械上涂镁粉 D.冰壶运动员用冰刷不断地刷冰面 11.如图,从树上自动掉下的苹果,会沿竖直方向加速下落,假如苹果在空中加速下落中,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会( ) A.悬在空中不动 B.加速竖直下落 C.匀速竖直下落 D.减速竖直下落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5题图) 12.如图,当铁锤的锤头松动时,握住铁锤的木柄迅速向下撞击坚硬的木凳,锤头会紧紧套在木柄上,这是因为木柄的下端撞击木凳时,( ) A.锤头由静止变为运动,木柄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B.锤头由运动变为静止,木柄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 C.木柄由静止变为运动,锤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 D.木柄由运动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13.以下是学习了惯性知识后,同学们对观察到一些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箭离开弓弦后,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箭有惯性 B.跳远时运动员助跑起跳,可以增大惯性从而提高成绩 C.汽车司乘人员系上安全带,可以减小司乘人员的惯性 D.火车进站关闭发动机后速度减小,火车的惯性减小 14.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指在分度盘左边,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在加减砝码应该用手轻拿轻放砝码 C.称量的时候,被测物体应放在左盘中,砝码应放在右盘中 D.称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左盘中加砝码 15.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的实像 B.倒立的虚像 C.正立的实像 D.正立的虚像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下列关于身边的物理数据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层楼的高度大约是3m B.一瓶矿泉水的质量大约是500g C.托起两个鸡蛋力约1N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7S 17.如图所示,关于四幅图中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发声的音叉能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B.乙:能听到水中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声,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C.丙: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丁: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避免与障碍物的相撞 18.下列关于诗词中物理知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下人,这里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只识弯弓射大雕,弯弓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 C.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是以流水作为参照物 D.朝辞白帝彩云间中的彩云即彩虹,是光发生折射形成的 19.物体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测量工具读数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关于下列各图中测量工具的示数,读数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该物体长度为2.70cm B.物体所受重力是3N C.金属块的体积是100cm3 D.所测物体质量是62.4g 20.在物理实验中,对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通过多次测量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通过多次测量寻找规律,下面四个实验中,通过多次测量寻找规律的是( ) A.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多次改变入射角测量出反射角 B.测量盐水的密度时,测量多组盐水对应质量和体积大小 C.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时,多次改变物距记录成像的特点 D.探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时,测量多组物体的重力和质量 非选择题 共55分 三.非选择题。 21.(4分)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填写中文名称),千克/米3是 (填写物理量名称)的单位. 22.(4分)如图所示,比赛时运动员奋力向后划桨,皮划艇向前加速运动,这既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还可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第22题图) (24题图) 23.(4分)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 (选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当摄像头靠近物体时,所成像大小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4分)跳远运动员助跑后飞身一跃,靠 在空中继续飞行,以提高成绩,墙体的竖直性是房屋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建造房屋时,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图所示的重锤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这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 . 25.(3分)如图所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反射光的光路情况,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并标出入射角度数. 26.(3分)如图所示,是小宇用重为2N的小钢球制作的单摆,请画出小钢球摆动到如图位置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7.(4分)下表是济南西至北京南的高铁运行时间表: 请通过分析表格信息计算回答: (1)该列车从济南西至北京南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2)该列车从济南西至北京南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 28.(8分)已知蜡像的体积约80dm3,质量为72kg,则: (1)蜡像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10N/kg) (2)制作蜡像的材料密度多大? (3)如果蜡像换成金属铜来浇铸,需要铜的质量是多少?(ρ=8.9×103kg/m3) 29.(6分)小明用玻璃板、蜡烛、白纸、刻度尺、火柴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首先,将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前面(如图所示),分别拿未点燃的蜡烛B、C、D(D与A同粗等高)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他发现只有蜡烛D和蜡烛A的像完全相同,此时蜡烛D的位置就是 的位置,在此位置做好标记. (2)然后移动蜡烛D,在标记处放置一块光屏,小明组的同学们观察到光屏上承接不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3)多次改变蜡烛A位置并相应移动蜡烛D,蜡烛D均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 (4)此实验小组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如果用平面镜来做,无法进行相关的操作和测量,原因是平面镜能够反射光但不透光,实验时虽然看到清晰的物体的像,但不能 。 30(8分)小军在生活中发现,一盆水比一杯水的质量大,一大块石头比一小块石头的质量大。结合生活常见的类似现象,他提出了如下猜想: (1)物体的质量可能与物体 有光,为了验证猜想,他和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找来托盘天平、量筒、体积不同的铜块,体积不同的铁块等器材进行实验. (2)用已经调节平衡的天平称金属质量时,在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指针一直偏左,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指针偏转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应该 (选填取下或不取下)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3)图乙是某一次测量铜块体积时,观察到的量筒中两次液面所指的刻度,则铜块的体积是 cm3. (4)表一和表二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设计的实验表格和收集的实验数据。 分析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物体的 体积越大 ,它的质量越大. 进一步对比分析表一和表二的实验数据,得出初步结论,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而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5)为了使上述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