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培养实践总结

举报
资源描述
订单培养实践总结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订单培养,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切实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有利于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要求相协调,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经过三年的订单培养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前期调研,选择合作单位 高职院校只有面向市场,进入市场,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才有生机和活力,社会需求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很重要的就是企业要直接参与培养过程,为此,专门走访了相关的企业单位、行业协会和同类院校等,广泛搜集用人单位的信息,进行科学论证,展开充分调研,最终确定了合作单位。 二、平等协商、互惠互利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校企双方本着“平等协商、互惠互利”原则,有利于学校利用企业优质实践性教育资源为教育服务;有利于企业利用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为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因此,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利益和要求,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规律的要求,根据订单的约定,保证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保证学生自愿参与定向培养工作。 三、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 首先,课程设置应考虑就业市场的需求,课程设置要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要瞄准某种职业并落实到具体岗位,就业方向要在课程方案中清晰体现。第二,课程设置应满足工作需要,即应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能力来设置课程,确定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第三,要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与即时就业的需要,以专业技术学习为基础,兼顾就业需要的灵活性和学生的选择性来设置课程。 四、教学规范性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必须遵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要保证教学完整性、系统性和灵活性。教学计划内集中实习、课程设计环节可与企业上岗培训相结合,由用人单位给出实习成绩。毕业环节可结合用人单位实际,由指定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指导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并参加答辩。 五、围绕订单协议进行教学改革 订单协议签定后,学院主动牵头企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分解与组合,设计可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对课程结构、比例权重、内容衔接等方面进行认真推敲,力争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能力和传授知识相统一。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40%以上。 六、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高级形式,是建立在校企双方的高度信任的基础上的,这种信任必须缘于其实施过程中严格的过程管理。年终由学校校企合作处牵头,组织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订单式”人才培养考核小组,对各二级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考核。过程控制和评估的基本要求有:双方安排专人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班级进行管理;用人单位切实履行培养协议;面向学生开展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和问卷调查活动,针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学校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顶岗时间、岗位轮换等情况进行跟踪,建立顶岗学生的实训档案;技能水平、顶岗工作中的表现等应作为学生学习考核的重点。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有效途径,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载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