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北师大版数学三下3-1《找规律》教学设计

举报
资源描述
《找规律》教学设计 课题 找规律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教材 分析 《找规律》是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1节。教科书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树有多少棵”一课,曾经探索并发现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的乘法运算规律,根据这个规律就可以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本节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探索并发现个位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运算规律,即“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乘10,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乘10”。发现和应用乘法的运算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为此教科书提出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末尾是零的三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与计算道理;第二个问题结合数学情境探索与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第三个问题继续写出新的算式表示上述发现的规律;第四个问题根据发现的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 学习 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两个个位都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算的过程与方法,掌握计算规律。 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教材设计了“算一算”、“试一试”、“练一练”等算法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探索交流、概括总结的学习机会,学生可以在这些算法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发现整十数相乘的计算规律。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美好情感。 重点 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规律,并能熟练计算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难点 经历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规律的过程,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我来点蜡烛。 2.算一算,说说怎么计算? 二、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末尾有0的乘法,看看你能找到规律吗? 板书课题:找规律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集体说说。 通过复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 讲授新课 一、 算一算,并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 师:老师这里有一组算式,你能试着算一算吗? 课件出示: 师: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结合已学过的知识说说。 引导学生得出:50×10就是10个50,是500。 50×10=50×2×10=100×10=500 …… 师:你能根据自己发现的规律算算下面两组算式吗? 课件出示: 师提问:你是怎么计算30×20、12×40和120×40这三道题的? 反馈:30×20就是20个30,是600。 12×40就是12个40,是480。 120×40就是40个120,是4800。 二、找规律 师:观察上面的三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 下面两行的题目和第一行的题目有关系。 师追问: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能具体说说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乘数的末尾多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多几个0。 三、写一写 师:根据你的发现再写出几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课件出示: 6×3= 15×4= 18×2= 三、算一算 师:如果我们想把这种规律运用到类似的题当中去,我们计算时可以怎样做呢?课件出示:根据16×3=48,你能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课件出示: 16×30= 160×3= 160×30= 16×300= 师:能说说你们是如何计算的吗? 反馈: 计算16×30,先算16×3=48,然后再在48的末尾添上一个0。 计算160×3,先算16×3=48,然后再在48的末尾添上一个0。 计算160×30,先算16×3=48,然后再在48的末尾添上2个0。 计算16×300,先算16×3=48,然后再在48的末尾添上2个0。 师:根据大家的计算方法,你能说说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学生独自计算,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计算,然后集体反馈。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观察,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写一写,然后集体反馈。 学生独自计算。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由说说。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独自算一算,然后通过交流明确50×10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还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这两组完全放手交给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同时为后面的进一步探究做准备。 通过找规律,帮助学生建立解决方法的模型,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等思维能力。 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通过后面这两个环节的学习,不仅巩固了所学,还强化了对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运用能力。 结合学生的计算方法总结规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堂练习 1.找出结果相同的算式。 2.连一连 3.根据32×3=96,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 4.拓展应用:在乘数末尾添“0”使等式成立。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讲完新课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