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举报
资源描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案 教学版块(课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课时 40分钟 教学 目标 会写鹊、蝉2个生字,正确朗读诗词。了解诗词的作者。学习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理解诗句大意,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品读诗歌,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语言应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思维能力: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及整首诗词的意思。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发挥想象,说出诗句中描绘的画面。 审美创造:品读诗歌,想象诗词中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 内容 学习鹊、蝉2个生字,正确朗读诗词。了解诗词的作者。学习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理解诗句大意,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 重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学具 准备 制作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同学们,你们记得这首词是谁写的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让我们与宋朝词人辛弃疾一同欣赏夏夜美景吧!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辛弃疾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县(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著有词作《清平乐·村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创作背景: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三、初读感知 1、品读古诗,多读几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检查初读效果,学习重点字词。 鹊 蝉 题解:【题解】“西江月”是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时间:夜里。地点:黄沙道。事情:行。 题目的意思: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黄沙岭】 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横斜的树枝。 【茅店】用茅草盖的旅舍。
 【见】同“现”。
 【社林】社庙丛林。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同学合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诗意: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横斜的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
的喜鹊。半夜里,清凉的晚风徐徐吹来,树上的知了在此起彼伏
不停地鸣叫,更衬托了夜晚的宁静。

 第一句写“明月、惊鹊”。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第二句写“清风、呜蝉"。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感到特别的清幽。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诗意:田野里,稻花的芳香随晚风一阵阵传来,人们谈论
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耳边不时传来一阵阵青蛙的鸣w
声,它们好像也在述说着丰收年。 第三句写“稻花”。诗人的目光由近及远,先写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心头的幸福之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夏季。从“鸣蝉、稻花香、蛙声”这几个词中可以看出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月朗星稀,只看见七八颗星星在高远深蓝的天空中不停地闪烁。走到山前,天突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下阕第一句写“星星”。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与上阕的“明月”相呼应。第二句写“小雨”。在这里,“雨”是轻微的阵雨,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依稀记得,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仿佛就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穿过一座溪流小桥,茅店小屋就突然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下阕第三句写“茅房”。诗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丛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第四句写“溪桥"。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诗人骤然间看出了临近旧屋的开心,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抬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古诗大意: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渐沥沥的小雨,词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精彩赏析:这首词表现了夏夜乡村田野的优美景色及词人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词的上阕抓住明月、惊鹊、清风、鸣蝉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进行巧妙的组合,从长空到田野,从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词的下阕描写词人骤然间看见旧屋的欢欣,怡然自得的心情油然而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五、知识拓展 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一首,以及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六、课堂演练 作业 完成一课一练; 背诵古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