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斑点》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2课 墙上的斑点识作者 1.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家。伍尔芙提倡女权主义,强调现代小说要着力描写人的内心世界,而不要机械地描写现实生活。2.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小说创作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她的影响在文学上经久不衰。她是欧洲文坛前卫的开拓者之一,她和当时的詹姆斯乔伊斯,还有法国的普鲁斯特等创作意识流文学作品的作家一起,把意识流小说推向世界,极大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传统的写作手法。他们的出现,成为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一个分水岭。她被誉为“20世纪最佳女作家”。知背景 墙上的斑点是弗吉尼亚伍尔芙于1919年发表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在墙上的斑点问世之前的1915年,伍尔芙发表了论现代小说一文,开始阐述意识流的基本观点。她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她的真实观和艺术观。她认为,小说创作不应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表面摹写上,而应追寻生活的内在真实。这种内在真实就是生活现象在人们内心深处引发的“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言说的内在精神”。小说家的职责,就是要把这种内在的真实“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尽可能删除外部的杂质,而要做到这一点,小说家就要抛弃常规,采取一种新的方式”。墙上的斑点正是一篇实践了作者描绘内在真实的艺术主张的作品。晓常识 意识流小说流派是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崛起的,以伍尔芙为代表的新流派。因直接再现精神生活世界,强调描写人的潜意识流而得名。它是西方作家在沉重的现实面前普遍感到悲观、孤寂,并接受当时哲学界推行的非理性主义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创作形式。它着重描写人的意识活动,发掘人物内心世界,取消传统小说的故事情节,打破时空的局限,以意识流动为结构,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透视人物内心的奥秘。正字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铁箍()芜菁()桅杆()编纂()古冢()鳍翅()怂恿()鸟窠()茎条()肖像()梗条()gjngwizunzhngqsng yngkjngxiogng积词语2.解释下列词语。(1)湛蓝:_深蓝色(多形容天空、湖海等)。(2)怂恿:_鼓动别人去做(某事)。(3)赝品:_伪造的文物或艺术品。(4)达观:_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5)妄加非议:_乱加指责。妄:随意。(6)一哄而上:_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同“一哄而起”。(7)悬而未决:_一直搁置在那里,没有得到解决。赏名句 排在坎特伯里大主教后面的是大法官;而大法官后面又是约克大主教。每一个人都必须排在某人的后面,这是惠特克的哲学。最要紧的是知道谁该排在谁的后面。【微评】等级森严,无处不在。1.课文中主人公对“斑点”的猜测共有几次?具体是怎样猜测的?自我核对 共六次。具体猜想如图所示:2.请找出文本中具有哲理成分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_ 答案 弗吉尼亚伍尔芙经常借助一种闪烁其词的风格,努力描绘那些在意识中不断跳跃流动的物象,使文本具有一种诡谲神秘、散漫不羁的特征。但时时处处流露出来的对生活的顿悟,使这些平常而又奇特、琐屑而又稍纵即逝的无数个意象显出了一种强劲的穿透力。在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笔下,那些惊人的哲理,常有以下作用:用来引导过渡。如在对斑点展开联想之前,她写道:“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拥着一件新鲜事物,像一群蚂蚁狂热地抬一根稻草一样,抬了一会儿,又把它扔在那里”这句话既说明了人的思维与意识的特点,也为后面的联想奠定了基础。用来概括总结。例如,当她的思路从斑点联想到木板,再联想到树和树倒下后,写道:“即使到了这种地步,生命也并没有结束。这棵树还有一百万条坚毅而清醒的生命分散在世界上。”这个句子,是对前面一次连续的意识流动的提炼,从中揭示了生命的本质与意义。_ 用来凸显并升华主题。墙上的斑点所要表现的是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从而否定束缚生命的种种陈规陋习,追求生活的自由流畅,为此,在作品中,多次出现相关的哲理式句子,如“天哪,生命是多么神秘;思想是多么不准确!人类是多么无知!为了证明我们对自己的私有物品是多么无法加以控制和我们的文明相比,人的生活带有多少偶然性啊”“这里是多么宁静啊假如没有惠特克年鉴假如没有尊卑序列表”。这些句子,使文本的意义变得明确起来,使读者对作者头脑中的无数个印象也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明结构析重点1.“墙上的斑点”这一形象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思路点拨 本文是以“以一个支点为轴心辐射四周”作为结构形式,据此结合文本分析。答案 以一个支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是这篇小说的独特结构形式。“墙上的斑点”是一个象征性意象,代表着想象的世界。在结构上它是作者进入心理世界的一个跳板或者支点。也就是说,作品中的人物是从墙上的那个斑点出发而产生出许多联想的,而每一段落的联想又都是以这个斑点作为支点而生发开去的。从支点出发,弹出思绪,再返回支点,再弹出思绪如此循环往复,表现出了人物瞬间的意识活动。这种以斑点为中心的纷繁的意识活动形成了一种立体的辐射结构,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好似一朵由若干片花瓣围绕着花蕊的盛开的鲜花。整个叙述貌似散漫无羁,实则结构对称,构思严谨。2.深入研读,理解意识流小说的叙述。你能看清叙述者的脸吗?她在和你说什么?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真实”持什么态度?答案 不能看清她的脸。我们只能根据文本内容猜测叙述者可能是一位有着较高文化修养的中年女性。小说所叙述的内容是叙述者“我”坐在火炉前对墙上的斑点所做的猜测,以及由此引发的臆想。猜测本身毫无意义,但叙述者借此打开思路回到内心时所展开的思考是引人深思的。作者认为小说要反映现实,但主要是要展现内在的真实,而不是注重事物的外部描写。思路点拨 从小说展现人物内在真实这一切入点做分析。3.情境人的意识流动,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而一些作家却能运用生花妙笔抓住那抽象的瞬间,比如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人的意识发散,犹如火花迸溅,而有的作家却能抓住那瞬间迸溅的火花,将它变成笔端锦缎,比如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问题如何理解作者笔下意识流动中产生的幻象?答案 要解答这个问题,可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这里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作者意识流动中出现的色彩。在这篇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色彩词,而且基本上是冷暖两色交替出现。开头一段:作者先连用了四个“红”,“黄色的火光”(通常人的视觉中“火光”也是一种“红”)、“火红的炭块”、“鲜红的旗帜”、“红色骑士”;接着便出现两个“黑”,即“黑色岩壁”“呈暗黑色”。“红”与“黑”分属冷暖色调中的两个极致色调,它们先后出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预示着作品中涌动着两种对立的情感:亢奋与压抑,渴望与沉沦,开放与封闭,自由与禁锢。可以说,开头出现的这两种颜色,实际上奠定了本文的情感基调,接下来出现的幻象,可以说都是这两种情感的形象展示。思路点拨 可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可以分析作者意识流动中出现的色彩。由此可见,意识流小说中的幻象并非胡思乱想,更不是致幻剂下的怪异形象,它在貌似荒唐的连缀中表现出作者明确的意识指向,它是作者“注意”与“选择”的结果。正如“意识流”这个概念的发明者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意识始终是对于它的对象的一部分比另一部分更感兴趣,并且在思想进行的全部时间,都在欢迎这个,拒绝那个,换言之,都在选择。”4.作者对墙上的斑点最初的猜测是钉子,而最终告诉我们的却是蜗牛,在英文里,钉子(nail)和蜗牛(snail)只有一个字母“S”的差别,作者这样设计有何用意?答案 这是作者为小说预设的一个讽喻,是作者的美学思想与人生观念的反映。在作者看来,墙上的斑点究竟是什么毫无意义,它与一切具体事物的联系也不重要。真正有意义或者说至关重要的是它所激起的人的意识活动与意识反应。这实际上是在证明,人的精神活动比枯燥的现实更丰富,更生动,更重要。思路点拨 这是作者为小说预设的一个讽喻,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作答。品艺术5.有的人认为意识流的作品笔法散漫随意,它是不讲究结构的,从中你找不到任何结构的脉络,你这样认为吗?请以墙上的斑点为例,试探讨分析。答案 意识流小说并非不要结构,只是它们对传统的文本进行了解构,重组了小说的结构,或者说是在一种新的美学形态和形式中重建了人的经验。在墙上的斑点一文中,作者主要采用了两种流动方式,一种是跳跃式流动,一种是连环式流动。跳跃式流动又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平行跳跃流动,即事物与事物之间处于一种平行的关系。例如鸟笼子、铁裙箍、钢滑冰鞋、安女王时代的煤斗子、弹子戏球台、手摇风琴、珠宝等,这些事物可以随意编排,不存在排序上的先后。另一类是层进式的跳跃流动,即事物之间存在着浓淡、深浅、高低、大小、早晚等思路点拨 结合文本从跳跃式流动和连环式流动做分析。关系,例如斑点钉子肖像画老房子旧房客火车上所见,这些事物无论是它的形式还是意义,都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是不能任意排列的。连环式流动,类似于我们修辞学上的“顶针”,即由前一个物象引出后一个物象。例如,古冢坟墓或营地白骨收藏家(收藏白骨)牧师(与收藏家通信)老伴(借考证带老伴旅行)樱桃酱、书房(此时老伴正想做樱桃酱或收拾书房)营地或坟墓(牧师的希望),可以说这些物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一件事引发出的另一件事,它们之间具有一种密切的连环关系。由于作者采用了这样两种意识流动的方式,所以小说在松散的表面下,隐藏着严谨的深层结构。除此以外,小说采用变式反复的手法进行过渡,也使结构变得自然合理。探疑点6.桥边的老人的叙述是层层“减法”,显得简洁;而墙上的斑点则是伍尔芙惯用叙述的“加法”,显得繁复得多,枝蔓丛生。请大家探究伍尔芙如何用“加法”使得叙述繁复。答案 (1)描写回忆。为了确定是在哪一天第一次看到这个斑点,作者用了详细的回忆,叙述繁复。(2)自由联想。联想贯穿着小说的全篇,将“我”的白日梦流水般、不间断、一股脑儿地展现出来,使小说的内容纵横捭阖,汪洋恣肆,繁复至极。(3)抒写感受。瞬间的感受、思考的过程,人们一般会把它们省去,而作者却将它们全部写下来,毫不省略。类似的叙述在小说中还有很多。小说的叙述夹杂着思绪的内容和思维的过程,显得非常繁杂。思路点拨 可从描写回忆、自由联想、抒写感受、描述梦幻、直露情绪、内心独白等角度结合文本探究分析。(4)描述梦幻。文中的想象是梦幻式的,在梦幻中作者不经意地提出了自己的理想:美、健康和自由,没有知识的垄断者,没有惠特克年鉴,没有尊卑序列表。这种思想的表达似真似幻,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增强了小说叙述的繁复。(5)直露情绪。这篇由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充满着个人的情绪。作者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毫不隐讳地表达出来。到小说的最后,作者又表达出对战争的厌恶。联系全篇可以看到,作者并不是在这一篇小说中集中表达一个主旨,而是分散地表达了自己的多个观点:自己的小说理论,女性主义观点,美、健康和自由的理想,对战争的厌恶。多主题的散乱的表达,使得这篇小说的思想枝蔓丛生。(6)内心独白。小说以“我”的内心独白贯穿全文,把“我”的所感所思毫无顾忌地直接表露出来。这种变动不已的、未知的、不受拘束的精神世界正是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生活、真正现实。这种内心独白的表达给予了叙述者极大的叙述自由,自然使小说带有杂乱无章、繁复的特点。做一回心理医生 课文中的主人公在看见墙上的一个斑点之后,产生了一连串的遐想。这种人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是经典的人物形象,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被认为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事实上,作者伍尔芙从少女时期起,就患有精神疾病,她经历了多次严重的精神崩溃。1941年3月28日,伍尔芙预感到自己的另一次精神崩溃即将开始,她担心自己永远不会好转,在留下两封分别给丈夫和姐姐温妮莎的信后,她选择了投河自尽,终年59岁。假如你是心理医生,你能诊断出她有什么心理问题吗?你又该如何疏导她呢?活动说明 学生应先了解伍尔芙的成长背景,多阅读一些与妄想症有关的书籍,结合自己的认识,对患者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教师可以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和心理医生,进行对话。成果展示 意识流手法与心理描写 意识流手法是西方当代文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它是因以表现意识流动为主要内容,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