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子纱行业发展概况

陈****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84KB
约9页
文档ID:347522858

电子纱行业发展概况一、 玻璃纤维行业面临的挑战(一)高端电子玻璃纤维所需原材料依靠进口不同厚度的电子布的原材料为不同粗细的电子纱,而高端的极薄电子布的主要原材料为极细纱,生产极细纱所需生产及设备技术含量较高受制于核心技术缺少和研发水平相对落后,境内多数电子纱厂商只能供应粗纱和一定规格的细纱,而极细纱在境内很少有企业能够生产,目前主要依靠向日本、美国等原材料厂商进口,若出现贸易争端、供不应求等情况,则会影响电子布厂商的原材料保障能力此外,电子纱的原材料以高岭土、硼钙石为主的矿物原材料及以浸润剂为主的化工原材料,进口产品相较于境内产品性能较好、稳定性较强,因此目前高端电子纱产品主要以进口原材料为主,贸易争端、新冠疫情等可能会对电子纱的原材料供应造成影响二)玻璃纤维产品结构产能结构和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从电子级玻璃纤维行业发展情况来看,部分企业仍主要依靠低成本的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获取发展,全行业低端产品和低效产能的盲目扩张和同质化恶性竞争仍时有发生未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发展任务的提出,行业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带动电子级玻璃纤维行业的产品结构、产能结构和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

电子级玻璃纤维生产厂商如无法完成产品升级和持续降本增效,继续进行低水平重复投入和产能扩张,将可能面临亏损甚至被淘汰三)玻璃纤维高端产品的尚待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尽管我国电子级玻璃纤维行业及其配套的印刷电路板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高阶HDI、类载板、IC封装基板等高附加值印刷电路板产品绝大部分仍由外资生产和供应,境内企业的产品结构升级面临技术瓶颈,也制约了极细纱、极薄布以及Low-CTE等高端产品的大规模研发和应用高阶HDI类载板IC封装基板等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智能、集成电路等,在集成电路等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下,行业内龙头企业加大了研发力度,但其推广、应用仍有待于集成电路产业以及下游5G通信、汽车电子、IDC服务器以及消费电子等高端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成熟,并需要产业上下游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合作,加快高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共同推进产品进程,将是电子级玻璃纤维产业所必须应对的挑战二、 玻璃纤维发展趋势(一)向大型池窑生产线发展,低端、小产能生产线将面临逐渐淘汰玻璃纤维主要有池窑拉丝法和坩埚拉丝法两种生产工艺坩埚拉丝法对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要求低,投资少,生产规模可以灵活调整,因此小型玻纤企业多采用此法。

但是该法须两次成型,程序复杂,生产过程能耗和污染较大,产品性能和质量较差,因此已基本被淘汰国家发改委2019年11月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提出鼓励池窑拉丝技术,限制埚拉丝生产线等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使球窑、代铂坩埚生产线及小型池窑玻纤生产线将无法进行新建和扩建,行业生产模式整体将向大型池窑拉丝生产线发展二)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产品升级加快材料应用创新是各传统产业科技创新、转型发展的重要环节纤维复合材料作为战略性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先进代用材料,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产品快速迭代升级玻纤及其制品不仅自身属于新材料产业,还可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提供上游原材料供应玻纤凭借机械强度高、绝缘性好、耐腐蚀性好、轻质高强等特点,在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风电叶片、5G通信、节能建筑、高压管罐、保温隔热等领域不断获得新应用三、 玻璃纤维行业营收同比增速2021年我国玻璃纤维行业整体利润水平持续走高,一方面与下游风电、电子电器、基建等主要细分市场及出口市场需求保持较强增长势头有关,另一方面也得益玻璃纤维及制品行业自身产能供给总量控制。

据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玻璃纤维及制品全行业(不含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44亿元,同比增长21.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5.5%,达到231.4亿元四、 电子级玻璃纤维行业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一)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简介玻璃纤维是一种人造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叶腊石、高岭土、石英砂、石灰石、硼钙石、萤石等矿石为原料经高温熔制、拉丝等工艺制造而成玻璃纤维具有耐腐蚀、耐高温、吸湿性小、强度高、质量轻、电绝缘和阻燃等优良性能,被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如消费电子、工业、通信、航天航空等,成为当代高新技术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电子级玻璃纤维纱,业界通称电子纱,是玻璃纤维纱中的高端产品,单丝直径不超过9微米,具备优异的耐热性、耐化学性、电气及力学性能电子纱是制造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主要原材料,被广泛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中二)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简介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由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织造而成,可提供双向(或多向)增强效果,属于重要的基础性材料,业界通称电子布电子布具有高强度、高耐热性、耐化性佳、耐燃性佳、电气特性佳及尺寸安定性佳等优点,起绝缘、增强、抗胀缩、支撑等作用,使印刷电路板具备优异的电气特性及机械强度等性能。

在电子行业,电子布浸上由不同树脂组成的胶粘剂而制成覆铜板(含粘结片),而覆铜板是制造印刷电路板的基本材料绝大多数电子纱和电子布用于制造印刷电路板,并进一步应用于电子产品中,少量电子纱和电子布用于电气设备等工业用途印刷电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和连接载体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小到计算器、,大到计算机、通讯电子设备、武器系统,都需使用印刷电路板,因此被称为电子系统产品之母因此,电子纱、电子布作为生产覆铜板不可缺少的上游原材料,也是电子产业的重要基础材料五、 玻璃纤维行业面临的机遇(一)玻璃纤维国家的产业政策支持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为鼓励和支持玻纤产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进行大力扶持,为行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2016年3月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发布《纤维复合材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推进高性能玻璃纤维发展,重点发展耐碱、低介电、扁平纤维、超细电子纤维及超薄电子布等功能玻璃纤维,加快研发智能、绿色的生产制造技术,推动高强高模玻璃纤维以及热塑性复合材料产业化2016年11月《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扩大高性能纤维、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等规模化应用范围,逐步进入全球高端制造业采购体系。

2018年1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将玻璃纤维及玻纤制品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中2019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将超细、高强高模、耐碱、低介电、高硅氧、可降解、异形截面等高性能玻璃纤维及玻纤制品技术开发与生产列入鼓励类2019年12月,中国工信部发布《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将电子级超细玻璃纤维列为关键战略材料以上一系列产业鼓励政策的推出,对电子级玻璃纤维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指引和制度保障,对行业内企业的持续稳定经营带来了积极影响二)随着5G移动通信技术在全球的普及,将会带动电子布的旺盛需求电子布用作增强材料,浸上由不同树脂组成的胶粘剂而制成覆铜板,作为印刷电路板中的常用板材,是电子工业重要的基础材料电子布的市场应用空间由通讯、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终端领域的市场决定5G时代,无线信号将向更高频段延伸,由于基站覆盖区域与通信频率成反比,因此基站密度和移动数据计算会大幅增加5G基站数量将会达到4G时代的2倍,此外还有约10倍数量的小基站,用于解决弱覆盖、覆盖盲点问题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和通信基站的增加会带来高速印刷电路板的巨大需求。

5G的通信频段会增加射频前段元器件数量,需使用大面积多层印刷电路板及高频高速基材,单个基站印刷电路板的价值量也会大幅提升随着5G的建设和全球推广,电子布将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三)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布消费市场近年来,我国已是全球电子级玻璃纤维第一生产大国,印刷电路板第一制造大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全球主要的电子产品消费市场,全球规模较大的电子信息行业的企业大部分都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一方面,完整、贯通的产业链使得原材料采购快捷且运输成本低,另一方面,由于贴近下游客户,销售渠道广阔、响应时间短,中国的广阔市场为电子级玻璃纤维行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持六、 玻璃纤维目前主流生产方法玻璃纤维(Fiberglass),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但缺点是性脆,耐磨性较差玻璃纤维生产工艺主要有坩埚拉丝法和池窑拉丝法,坩埚拉丝法工艺繁多,但能耗高,成型工艺不稳定、劳动生产率低等缺点,目前已经被大型厂商淘汰池窑拉丝法是先将叶腊石等原料在窑炉中熔制成玻璃溶液,排除气泡后经通路运送至多孔漏板,高速拉制成玻纤原丝,这种工艺工序简单、节能降耗、成型稳定、高效高产,已成为国际主流的生产工艺。

七、 玻璃纤维行业供给增速较快近年来,汽车轻量化,风电平价与电子器件给玻璃纤维的需求带来了新的增长2011-2021年,我国玻璃纤维产量呈现波动增长趋势,2021年我国玻璃纤维产量为624万吨,同比增长15.2%从市场生产结构上来看,我国玻纤纱产量构成包括93%的池窑纱和7%的坩埚纱2021年,我国池窑纱产量为580万吨,坩埚纱产量为43.9万吨八、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据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我国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产量约为584万吨,同比增长14.5%,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趋近2019年疫情前同期水平其中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方面,2021年总产量规模约为274万吨,同比增长约为31.1%家电、汽车行业表现强劲,物流、农牧养殖等新应用市场持续增长,外需市场回温,带动热塑复材快速发展;玻纤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方面,2021年总产量规模约为310万吨,同比增长3%从出口情况来看,2021年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总量达到168.3万吨,同比增长26.6%,三年来首次实现正增长;出口金额30.58亿美元,同比上涨49.3%,增速明显快于出口量增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肆虐,欧美各国玻纤生产企业供给量持续萎缩,市场供需形势日趋紧张,下游各领域需求纷纷转向中国玻璃纤维及制品供应商。

从进口情况来看,2021年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总量达到18.2万吨,同比下降3.3%;进口金额10.5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随着国内疫情形势持续好转和行业产能持续扩充,近年来各类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规模整体呈逐步收缩态势。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