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设备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举报
资源描述
外科手术设备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一、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达9,582亿元人民币,近7年复合增速约17.5%,已跃升成为除美国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但从药械比角度看,我国目前药械比水平仅为2.9,与全球平均药械比1.4的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表明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未来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在产业规模稳定高增长的同时,医疗器械产业集中度也不断增强。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规模以上生产企业营业收入占全行业的比重已经超过60%。其中上市医疗器械企业已经超过163家,该数字对比三年前几乎翻倍。龙头企业的出现加速了产品和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2022年,国家药监局批准创新医疗器械55件,同比增长57%,更多的创新高科技医疗器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 生产和服务方降本增效需求进一步凸显,数智化转型加速 新冠疫情防控大量消耗财政和医保基金,结合持续落实和推进的医改政策,不断压缩医疗器械全行业的利润水平,面对新冠疫情下市场需求和供应链不稳定的特点,医疗器械企业和医疗服务提供方亟需进一步降本增效。数智化作为提升运营效率的重要方向和工具得以快速发展,与需求端病人和消费者的数字化诊疗行为直接对接,不断推动企业运营精益化和智能化转型。 三、 吻合器市场发展情况 吻合器是替代手工切除与缝合的医疗器械,由于安全及操作便捷等性质,在外科手术领域中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现代微创手术治疗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对微创手术医疗器械的需求也随之扩大,吻合器可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缩短康复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吻合器市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根据丁香园《吻合器行业发展概况》统计,2019年全球吻合器市场规模为90.18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全球吻合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15.0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5%。 吻合器在我国外科手术中的使用率也不断提升,推动我国吻合器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根据丁香园《吻合器行业发展概况》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吻合器市场规模达到94.79亿元,较2015年增长近一倍,2015年至201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8%,预计2024年我国吻合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90.58亿元,较全球吻合器市场同期年复合增长率高10个百分点。 国家推行分级治疗,鼓励一般疾病的手术尽量在县级医院层面得到解决,促使吻合器市场在基层放量。从各级别城市医院对吻合器的应用来看,目前我国县级市所属医院外科手术中吻合器的使用率相较于直辖市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随着地县级医院吻合器的推广普及和保险覆盖人群比例的提高,吻合器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 四、 家用医疗器械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国外医疗器械产品可以全面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国外医疗器械产品进入我国的税收成本较低。国外医疗器械制造商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人才集中,在医疗器械的研发上积累了数十年的经验,垄断了主要家用医疗器械产品的核心技术。目前我国仅有体温计、血压计等部分产品开始进入欧美国家,但是在中高端领域依然缺乏足够市场竞争力,通过国际认证的国内厂家和产品较少。 五、 医疗器械产业链构建相对完善,细分领域发展各具差异化特色 从产业链角度看,上游以各类原材料供应商以及相应的技术研发企业为主。中游以各类医疗设备、耗材相关的制造企业为主。下游则以各类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第三方检验中心以及C端使用者为主。国内医疗器械产业链构建相对完善,未来将逐步向更为高端的市场环节进行渗透。根据《医疗器械蓝皮书》定义,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可分为医疗设备、高值耗材、低值耗材与体外诊断四大细分领域。 六、 部分市场需求激增,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受阻,进一步加速 新冠疫情导致呼吸机、制氧机、体外诊断等相关领域市场需求激增,同时受本地以及全球疫情管控,叠加地缘因素,导致全球供应链危机,跨国企业对外国内市场的供应出现一定程度不稳定性。同时,随着国内政策的开放与倾斜,在医疗器械领域进一步加速。 (一)从技术角度,加强原始创新能力 在带量采购的大背景下,缺乏核心技术和差异化创新能力的企业难以避免同质化竞争、低价竞争的局面,最终逐步被市场淘汰。医疗器械企业只有加强自身的创新硬实力,并持续提升成本控制能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从国际竞争的角度,在医疗设备、高值耗材等主要细分领域中,我国仍有大类核心原材料和零部件依赖海外的企业和技术,任重而道远,亟待通过原始创新实现超越。 (二)从产品角度,关注多元化和新场景 医疗器械行业本身具有细分领域数量多、区隔大、发展快等特点,难以出现大而全的巨头型企业,只有通过不断丰富产品线,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应对外部竞争和政策变化带来的冲击。借助新冠疫情快速启动的新场景,例如家用诊断与监护,也需引起医疗器械企业的重视,提供更多符合家用场景(Consumerhealth)和医院/家庭交互场景(Hospital-to-Patient)需求的产品。但是,在进入新的市场领域或建立新的业务场景时,应充分评估市场空间、临床需求、价值主张等产品市场进入(Go-to-market)的核心要素,避免贻误良机或事倍功半。 (三)从全球化角度,实现有成效可持续双向促进的国际发展道路 全球化背景下,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出海是发展的必经之路。部分企业在前期以防疫物资作为突破口开拓国际市场,并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作为重点逐步实现海外拓展。然而,未来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要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出海,还需要在产品竞争力、法规与准入、定价自主权、品牌价值、本地化服务能力等多个方面提升能力。同时,在产品研发、商业化、供应链等多角度积极推进全球化,寻找海外合作伙伴,积极拓展渠道资源,通过投资、兼并和收购等方式实现快速突破和入局,加速、深入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国际化征程。 (四)从运营角度,通过数智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 面对本土市场利润空间下降、同质化竞争严重等内卷特点,提升运营效率,降本增效对于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来说势在必行,同时也是提升综合竞争力,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并走向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无论是从L2C(LeadstoCash)订单管理、供应链管理、研发生产精益,抑或是市场运营端精准营销,数字化和智能化系统搭建都在由消费品、工业产品等其他领域向医疗领域拓展,数智化变革对于器械企业来说已经箭在弦上,势在必行。 (五)从投融资角度,建立专业化市场分析和产品组合管理能力 在专注于自研产品和业务的同时,关注投融资市场,引入外部资源,通过兼并收购、授权引进或授权许可销售的形式,提升产品组合规划和管理能力。一方面在相关业务领域内,通过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方式筛选热门赛道和标的,完善投融资机制。另一方面,对新引入的业务和组织进行有效的投后管理和整合,最大化协同效用。 七、 医疗设备占据最大市场份额,未来国产品牌发展潜力巨大 医疗设备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是我国医疗器械赛道下占比最大的细分领域。据统计,2021年医疗设备占比我国医疗器械整体市场规模约60%,整体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 疫情后公立医院的改扩建进度得到提速,政策支持将加快各级公立医院的新建以及扩建工作。同时,分级诊疗的推进也进一步倒逼基层医院配备相应的医疗资源与配套设施,医疗设备企业尤其是国产厂商将凭借其性价比和政策支持的优势,在该细分市场中实现突破,推动竞争格局变化。 八、 高值耗材不同领域发展各异,成熟产品面临较大集采压力 高值医用耗材主要指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消耗性医疗器械。据统计,2022年我国高值耗材市场规模约1,779亿元,近6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血管介入类与骨科植入类耗材占据了主要市场地位。 人工晶体、骨科产品、冠脉介入等技术较为成熟、且临床需求较高、国产品牌竞争较强的领域,短期内将面临较高的集采压力。医保局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扩大集采范围,并指导各省均开展省级或参加省际联盟耗材集采。同时,种植牙等产品逐步加入集采,也释放出了集采向涉及民生的更多非医保领域拓展的政策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