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举报
资源描述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一、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1、汽车零部件行业稳定增长,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我国进入21世纪后,工业、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不断提升。此外,中国凭借制造成本优势、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地多家知名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企业到中国投资建厂,2016年之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发展迅速。 2020年,在汽车整体市场滑坡、新能源汽车补贴下降、排放标准逐渐升高等因素影响下,零部件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仍呈现增长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统计,202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3.6万亿元,同比增长1.5%。 202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呈增长态势,约为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0%。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后疫情时代下汽车产业各领域的优胜劣汰将被放大,变革升级与格局重塑成为2021年的主基调。在顶层目标规划、市场终端需求与供给侧变革升级的三重支撑下,汽车产业链的长期趋势将叠加短期动态持续重塑行业新格局,中国汽车产业将整体复苏,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已形成六大产业集群 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通常围绕整车厂商而建,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群。近年来,吉林长春、湖北十堰、安徽芜湖、广东花都、京津冀环渤海、江苏扬州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迅速崛起,我国已逐步形成了六大产业集群,包括:以上海、江苏省和浙江省为核心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以重庆、四川省为核心的西南产业集群,以广东省为核心的珠三角产业集群,以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为核心的东北产业集群,以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为核心的中部产业集群,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为核心的环渤海产业集群。 3、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技术开发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汽车零部件主要产品的生产过程工艺涉及较多工序环节,因此先进成熟的工艺是保证产品质量和产品一致性的关键,也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和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而科学成熟的制造工艺需要企业经过多年工艺摸索和经验积累,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培养形成。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呈现出产品供应健全、地域分布完善、企业规模壮大、配套水平提升等特点。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合资合作及技术人才引进,持续加强技术攻关和创新体系建设,在部分领域核心技术逐步实现突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然涌现出一批发展较好、实力较强的企业,在核心技术创新、配套市场突破、产业战略格局、企业内部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已具备乘用车及商用车零部件系统的产业化能力,并实现产品的全面覆盖。未来,发展较好、实力较强的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将不断涌现。 4、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进行海外并购提升自身竞争力 海外并购是企业掌握核心技术、走向世界、快速成长的快捷道路。近年来,我国零部件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收购海外先进零部件企业,或在经过长时间合资合作后收购合资企业外方股权,形成自主掌控。通过海外并购,我国零部件企业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和市场份额突破,部分领域跻身全球前列,大幅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综合实力。近年来,我国零部件企业频繁在欧洲和北美汽车产业发达市场开展并购,在汽车车身与内外饰、汽车电子及安全系统、空调与热系统、自动变速器等多个领域均有并购活动发生。 我国零部件企业正积极并购国际领先的零部件企业,借助其先进技术、供应链、品牌和销售渠道打开国际市场,提升自身产品和技术能级,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 二、 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随着各大跨国汽车公司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整车制造公司大幅降低了零部件自制率,与外部零部件制造企业建立了配套供应关系,形成了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模式,这大幅推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国际较为成熟的汽车工业市场通常具备成熟的配套零部件市场。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整合,成熟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具有产业集中的特点,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及日本,这些企业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资本实力充足,能够引导世界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方向。在《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News)发布的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2021年度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营业收入前5名分别是博世、电装、采埃孚、麦格纳、爱信精机。日本企业在百强中数量最多为22家,其次是美国21家和德国18家,上榜的100家企业中有96家企业的营收超过10亿美元,24家企业的营收超过100亿美元。 全球汽车零部件工业近年来通过持续创新和升级实现了与整车同步、稳健发展态势。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要围绕整车市场布局,近30年来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汽车工业崛起,凭借巨大的市场和成本优势,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大规模向亚太地区转移。中日韩三国均以汽车工业为支柱产业之一,培育了一大批本土零部件企业,另一方面欧美汽车整车厂商产能也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携同原有汽车零部件供应厂商共同在亚太地区投资建厂。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中心。 三、 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情况 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产业集中的特点。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基本集中在北美、欧洲及日本。这些企业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资本实力充足,引导世界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方向。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在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和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汽车零部件的自制率,降低成本,转而采用全球采购的策略,在世界范围内采购有比较优势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这给了发展中国家一个重要的发展机会。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以及突飞猛进的高新技术,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了开拓新兴市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也加快了产业转移的速度,中国、印度等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的国家成为吸引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 四、 中国汽车零部件供需平衡分析 我国汽车零部件供给及需求情况来看,我国本土供给能力有所增强,需求也处于逐步恢复的状态。再从国际形势来看,2020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全球蔓延影响,出口停滞,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经营压力。2021年汽车半导体短缺现象开始在更大范围蔓延,全球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均不同程度受到汽车半导体供货不足的影响,部分车型出现生产延误、减产,甚至停产等问题。截至2021年,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为15%,其中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5%,车用芯片进口率高达90%以上,汽车芯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急需增强。综上所述,我国中低端零部件基本处于供需平衡状态,而高端零部件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汽车产业历经百年发展,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是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众多工业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根据统计,除去2008年和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近十多年来全球汽车产量整体平稳增长,总产量从2006年的6922万辆增长至2018年的9921.5万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发生了变化。美国、欧洲、日本等传统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汽车产销量增长态势平稳,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一些劳动密集、资源密集的汽车制造活动已逐步向亚洲、南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其中尤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发展最为迅猛,成为带动销量增长的主要动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高,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阶段,可以预见未来汽车产业重心仍将向发展中国家倾斜。 五、 汽车零部件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汽车零部件行业处于汽车行业产业链条的中间,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上游行业为原材料行业,包括钢铁、机械、橡胶、石化、电子、纺织等行业;下游行业为整车制造行业(汽车总装、冲压、车身焊装、车身油漆)和售后服务行业(汽车销售、汽车修理、汽车金融)。 从汽车零部件行业在产业链条的位置可以看出,汽车零部件的市场按照用途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外包订单,称为OEM配套市场(下文沿用此称谓);另一类是汽车售后服务过程中,用于汽车修理,维护,改装等方面的汽车零部件需求,称为售后市场(下文沿用此称谓)。考虑到市场的国别差异,汽车零部件的下游消费市场可以概括为国内OEM配套市场、国内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和出口市场。 在汽车制造技术和设计不变情况下,消费者购买的汽车内部的各类零部件必须遵循某个固定的比例关系,因此,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各类部件及对应的子行业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互补关系。 六、 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水平变动原因 整车市场竞争状况随着汽车行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整车厂商推陈出新的周期不断缩短。新车型面市初期平均售价较高,相应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水平也较高。但随着新车型面市时间变长及替代车型上市,降价是汽车行业的必然规律。为保证其利润水平,整车厂商将降价压力转嫁给相应配套总成系统的一级供应商,要求配套产品每年降价一定比例,同时一级供应商会将降价压力传递给二级供应商,从而影响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利润水平。二级供应商中的优秀企业,由于具备较强的开发能力,能紧跟整车厂商推陈出新的步伐,其利润水平受影响相对较小。 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原材料是包括POM、PA、PBT、PP等塑料粒子在内的石油化工产品及钢材等金属材料。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产成本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行业总体利润水平。此外,人工成本的上升将影响到行业利润水平。不过,由于本行业人工成本的占比一般较低,人工成本的上升不会对行业利润水平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企业可通过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上升的不利影响。 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品设计能力、模具开发能力及生产能力决定了零部件企业在一级供应商乃至整车厂商研发生产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具有较强产品设计能力、模具开发能力及生产能力的企业能够深入参与一级供应商和整车厂商的生产过程,从而能获得较高的利润水平。 到2020年,形成若干家超过1000亿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聚焦零部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点突破,夯实安全可控的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重点攻关的汽车零部件领域及突破目标。中国品牌零部件得到全面发展。到2020年,中国品牌零部件创新能力全面满足整车产品安全、节能、环保要求;绿色制造体系全面推广,质量品牌战略深入实施;相对成本优势开始向技术和品牌优势转化,有8家以上企业跻身世界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到2025年,部分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在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有1-2家企业进入世界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前十,有20家以上企业跻身百强行列。 整零企业协同发展更加高效顺畅。到2020年,整车与零部件企业间战略互信不断增强,整零联合研发、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基本建立。到2025年,整零企业战略合作更加紧密,零部件企业在技术研发、质量改进、产品服务等各方面领先布局,支持整车企业创新发展的机制日益完善,协同发展局面基本建立。跨行业合作机制有效建立。到2020年,各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制造、物流、服务等环节大规模采用智能化、数字化设备;汽车零部件产业与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智能交通、能源、环保等融合发展的跨产业创新体系初步构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值占售后维修市场总产值的比重显著提升。到2025年,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跨界协同、集成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10个左右跨行业协同创新平台;零部件绿色设计、制造能力不断增强,支撑整车实际回收利用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际化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整零企业协力开拓海外市场成为常态化,为中国品牌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大批量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提供保障;企业资源整合能力不断提高,利用全球技术、资本、人才、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