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设施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

举报
资源描述
交通设施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 交通设施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 交通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和基础,是一切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载体,它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是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前提,因此交通工程建设在经济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要打造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纲要强调包括多种运输方式融合(集约利用通道线、岸线、土地、空域、水域等资源)、多种网络(设施网、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多个区域(东西部间、经济圈间等)、多种产业(交通、物流、旅游、装备制造)的全方位融合,为了保障规划建设的实施,纲要提出建立加强资源、资金等方面的支撑制度和政策,为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产品的相关企业提供广阔的前景。 二、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总体现状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城市交通等各类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已形成纵横交错的国家综合运输通道网络,交通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交通大国。 三、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已成为世界交通大国,但尚未成为世界交通强国。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在地区平衡性、可持续性、外向通道建设、多式联运发展水平、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机制等领域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尽管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部分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不足,存在较为突出的区域不平衡问题,特别是西部和东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短板较为明显,公路、铁路密度仍然偏低,民航机场建设速度慢于东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和保障能力有待提升。其主要原因在于资金瓶颈,由于西部和东北地区财力不如东部充裕,按照地方出资比例,地方财政难以承担交通基建大规模的资本金需求。特别是西部和东北地广人稀,交通基建投资财务收益低于东部,为降低成本和风险,部分项目采取提高资本金方式,进一步加大了地方财政资金压力,交通基建项目建设经常滞后。 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公益性十分突出,财务回报率远不如其他竞争性行业,部分项目以融资方式举债建设,由于回报率不高、有的项目回报率甚至低于贷款利率,致使债务形成较大规模并难以化解,甚至随着投资项目的增加,我国交通基建债务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如目前中国铁路总公司负债超过5万亿元,每年还本付息超过4000亿元,债务和筹资压力巨大。 目前我国公路、铁路、民航、航运等各领域基础设施均各自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网络体系,但受制于部门分散管理、地方利益不一致等原因,各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仍存在一定不足,我国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仍然存在通而不畅的问题。如一些港口、园区、枢纽、站场和铁路、公路没有有效衔接,货物难以快速集散,规划不统一、布局不合理、衔接不顺畅,特别是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运输存在短板。集疏运体系不畅制约公铁联运、铁水联运、铁海联运、公水联运等高效率的多式联运物流方式发展。如目前我国铁路集装箱运量仅占铁路全部货运量的5.4%,远低于发达国家30%-40%的水平。我国交通运输物流成本占GDP比例较高,集疏运体系不畅导致的运输效率低、费用较高、运输时效长、结构不合理是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国内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国家投资重点一直集中在国内交通项目,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方面投资相对较少。后随我国走出去步伐加快,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周边一批陆路联通重大项目快速推进,但相较未来市场需求、发展前景而言,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受制于资金筹措、自然条件、工程技术、国际关系等各种条件影响,部分项目推进难度较大。如考虑到印度激烈反应,中巴铁路仍停留在可行性研究层面。由于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在融资方式、轨距标准等方面存在分歧,以及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矛盾,中吉乌铁路一直未能开工,等等。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大量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客流、物流大规模增长,既有城镇交通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如城市轨道交通总体供给不足,居民被迫依赖公交车、私家车等地面交通方式出行,造成城市交通普遍拥堵;如城市区际铁路、城郊铁路建设不足,制约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经济要素资源整合;如城市地下停车场、立体停车场等静态交通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路边停车十分普遍,既浪费大量宝贵土地资源,又加剧了城市拥堵问题;如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衔接不畅,机场、火车站与地铁、公交换乘设计不合理,旅客换乘距离长,旅行时间和出行成本高,出行体验差;如未能设计布局满足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交通新业态的基础设施,共享交通工具随意停放,为城市管理造成不便;如适应交通新技术发展的新型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不足,新能源汽车普遍面临着充电桩少、充电不便等问题。 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相关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开放度、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日趋精简高效,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如部分规划统筹协调性不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战略、框架规划等顶层设计与下位规划、项目建设还存在不衔接之处,综合运输规划和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专项规划还缺乏统筹协调,国家层面规划和地方层面规划还存在脱节现象;如民航领域,空域资源依然是影响民航发展的突出瓶颈,空域资源闲置较多,通用航空发展还受到制约,机场建设军民航协调难度大,民航基建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效率不高;如铁路基建领域对社会资本开放还有待提升,社会资本进入的玻璃门仍然存在,行业垄断性障碍还需破解;如各种交通方式分割管理仍然存在,铁路、公路与港口、机场的调动指挥、运营管理、技术规范等方面存在诸多矛盾,综合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亟待破解,等等。 四、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已形成较大规模,成为世界交通大国 经过长期持续不懈建设,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高速铁路、普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农村公路、民航机场、沿海港口、内河港口、内河航道等配套衔接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了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通的交通大通道系统,对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协调、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保障支撑作用。 截止2018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3.1万公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铁路大国,覆盖全国的铁路网络基本形成,铁路旅客周转量及货运量均位列世界第一。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2.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约三分之二。截止2018年底,我国公路通车里程约485.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14.25万公里,位列世界第一,公路客货运输量及周转量均位列世界第一。截止2018年底,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411个,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位列世界第一。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我国独占8席,全球前20名我国占14席。截止2017年底,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1.44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位列世界第一。截止2018年底,我国民用运输机场总数量已达到235个,旅客运输量达到6.1亿人次,航空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民航运送旅客及货邮周转量均位列世界第二,北京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二,上海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三。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代表的一批重大机场项目即将建成运营。截止2018年10月底,我国通用机场已取证的达到183家。截止2017年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450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城市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183亿人次,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已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达到32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轨道交通已基本成网。 五、 交通基础设施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量的不断增长,也有质的快速提高,突出表现为交通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飞速提升。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吸收、集成创新,我国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技术上不断逼近甚至超越世界先进水平,涌现出一批世界顶尖水平的交通基建项目。 我国高铁建设能力能够适应平原、山区、高寒等各类地形气候特点,技术水平在全球遥遥领先。以港珠澳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胶州湾跨海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等项目为代表,我国跨海大桥建设技术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以江苏苏通大桥、上海卢浦大桥、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大胜关长江大桥、湖南矮寨特大悬索桥等项目为代表,我国跨江垮谷桥梁建设在多个方面刷新了世界纪录。以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青藏铁路新关角隧道、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等项目为代表,我国隧道设计施工能力已经站在世界最前列。以上海洋山深水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贯通、南海岛礁建设等为代表,我国港口、码头、航道、造岛建设能力取得世界性突破。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催生了交通装备制造技术的发展,交通装备制造技术创新也推动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更大跨越,二者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密切关系。高铁动车组、国产大飞机、通用航空器、北斗导航系统、大型和特种船舶、工程机械、铁路轨道、重载货车、港口机械等高技术水准的交通设施设备有力推动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在全球交通基建领域助力打造了中国速度、中国长度、中国高度、中国硬度、中国精度等举世知名的中国品牌。 六、 公路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历程 中国公路智慧交通行业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在公路智慧交通1.0阶段主要是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公路建设框架、智能公路的构想以及向发达经济体学习经验的过程,2005-2015是中国智慧公路行业发展的2.0阶段,中国境内展开了一系列世界性活动如奥运会等,并且为举办这些活动而建设了一批具有示范性的智慧化公路,为后续的公路智慧化建设提供了引导性作用。至今为3.0阶段具体体现为数字化建设进程加速信息的协同性与交互性被列为建设方向且交通管理走向自动化、智慧化。 七、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产业链 公路智慧交通行业产业链上游国产化率高,MEC设备目前布设并不充分,未来有望高速增长。中游常以招投标的方式参与公路智慧交通市场的争夺。产业链下游主要为政府单位,细分应用场景较分散。 公路新建放缓,智慧化建设提速:中国2021年公路固定资产投资占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从2017年66.4%上升至71.8%,连续五年不断提升。2021年,中国公路总里程增长1.6%,新建公路里程缓慢增长,后续公路智慧化建设占比将会持续增长,2021年城市智能交通千万级项目企业占比中,电信系占比最重,占比7.7%。 随着公路智慧化建设不断开展,中国公路智慧交通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的市场规模由937.0亿元提高至2021年的138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2%预计2026年将增长至2,837.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5%。2019年中国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ETC基本普及,2020年省界收费站取消项目进入尾声,高速公路视频上云项目集中落地,2019年规模是十三五期间公路智慧交通的阶段性高点。2022年后续将围绕车路协同所需的智慧公路的建设带来新的增长。到2035年,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率将达到90%,公路智慧化建设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