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办养老机构公司治理评估【范文】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兴办养老机构公司治理评估 兴办养老机构 公司治理评估 xxx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一、 项目基本情况 4 二、 产业环境分析 11 三、 提升养老服务的建议 13 四、 必要性分析 14 五、 风险分析的定义和目的 15 六、 风险图谱 16 七、 风险识别的概念和内容 17 八、 风险识别的方法 19 九、 风险的分类和评估 26 十、 风险的概念及其分类 28 十一、 控制的层级制度 30 十二、 有效内部环境的属性 32 十三、 社会责任 36 十四、 企业文化 39 十五、 家族治理模式的产生 43 十六、 家族治理模式的评价 45 十七、 公司治理的主体 47 十八、 公司治理的力量源泉 48 十九、 发展规划分析 50 二十、 法人治理 53 二十一、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 67 劳动定员一览表 68 二十二、 SWOT分析 69 一、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 xxx有限责任公司 (二)项目联系人 顾xx (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 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四)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是巩固行业地位的必要措施 公司长期积累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发成果。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产品不断往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投资项目的建设,将支持公司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巩固并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竞争地位,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提供充实保障。 2、公司行业地位突出,项目具备实施基础 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专注于行业领域,已形成了包括自主研发、品牌、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核心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突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生产方面,公司拥有良好生产管理基础,并且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科研院所、高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已形成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创新机制,具备进一步升级改造的条件;在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良好的营销服务体系,营销网络拓展具备可复制性。 (一)强化公办机构托底保障养老服务职能 1、明确公办养老服务机构职能定位 明确公办养老机构兜底线、保基本职能定位,切实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确定保障范围,在满足保障对象供养需求的基础上,其余床位允许向社会开放,合理确定收费标准,为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提供托养服务。 2、深化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改革 稳妥推进公办(公建)养老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运营管理、生活服务、健康服务、社会工作服务等服务功能。 3、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 争取项目和资金对敬老院进行必要的设施设备改造、改(扩)建,完善管理制度,开展基础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失能失智特困人员集中照护能力。 4、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机构保障能力水平 保障特困供养机构工作人员工资和机构运转经费等足额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二)合理优化养老服务机构布局 1、科学规划养老机构布局 建立市级指导、县(市、区)管理、乡镇(街道)落实、社区(村)参与的四级养老服务网络。2025年底,市级层面建有至少1个带有培训、指导功能的养老机构;县(市、区)层面至少建有1个以失能特困人员照护为主的县级养老机构;乡镇(街道)层面力争60%的乡镇(街道)建有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村)层面推动新建居住(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到100%。 2、推进机构养老结构性优化 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和运营专业化的养护型、护理型、认知症障碍照护型、临终关怀型等功能型养老机构;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支持社会力量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普惠型养老服务机构。 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 通过养老产业基金、贷款贴息、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和建设养老机构,允许将空置校舍、机关单位闲置用房、公租房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鼓励其在社区开展助餐助行、日间照料、康复护理、老年教育等养老服务。 (三)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标准 1、推动养老机构规范化发展 开展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持续推进养老服务设施软硬件和服务质量提升,培育一批品牌形象良好、服务功能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养老服务机构。 2、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安全改造和提升 梳理摸清机构改造需求,科学分配改造资金,支持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服务、管理、安全等方面改造升级,强化养老服务机构消防、食品、特种设备等方面的安全责任和制度,全面加强物防、技防、人防等综合保障。 3、加强护理型床位建设 聚焦高龄、失能失智等老年人长期照护刚性服务需求,加强养护型、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提升护理型床位设置比例和康复护理水平,支持有条件的机构开展临终老年人生活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2025年底,全市一级养老机构占比100%;养老机构照护能力大幅提升,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 (五)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规模 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89.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项目建筑面积99738.66㎡,其中:主体工程65682.11㎡,仓储工程16374.0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2240.06㎡,公共工程5442.49㎡。 (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0314.0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0856.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54%;建设期利息441.0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9%;流动资金9016.5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37%。 2、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0856.38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7178.6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765.13万元,预备费912.64万元。 (七)资金筹措方案 本期项目总投资40314.02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8003.62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 (八)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1、营业收入(SP):84900.00万元。 2、综合总成本费用(TC):64606.53万元。 3、净利润(NP):14879.45万元。 4、全部投资回收期(Pt):4.71年。 5、财务内部收益率:30.58%。 6、财务净现值:37419.74万元。 (九)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十)项目综合评价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59333.00 约89.00亩 1.1 总建筑面积 ㎡ 99738.66 容积率1.68 1.2 基底面积 ㎡ 33226.48 建筑系数56.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37.39 2 总投资 万元 40314.02 2.1 建设投资 万元 30856.38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27178.61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2765.13 2.1.3 预备费 万元 912.64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441.09 2.3 流动资金 万元 9016.55 3 资金筹措 万元 40314.02 3.1 自筹资金 万元 22310.40 3.2 银行贷款 万元 18003.62 4 营业收入 万元 849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64606.53 "" 6 利润总额 万元 19839.26 "" 7 净利润 万元 14879.45 "" 8 所得税 万元 4959.81 "" 9 增值税 万元 3785.10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454.21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9199.12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30382.13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25805.35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4.71 含建设期12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30.58%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37419.74 所得税后 二、 产业环境分析 当前时期,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抓好支持和改革开放新机遇,适应引领新常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升级,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发展机遇 政策支持凸显新优势。国家支持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设立自贸试验区,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四化”同步激发新产业。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孕育着巨大发展潜能,国家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不断推进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的战略,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新红利。推进改革创新,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有利于培育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二)面临挑战 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技术创新应用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发达国家纷纷再工业化,比我国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加大力度承接产业转移;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地缘政治经济博弈错综复杂。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要素优势正在减弱,结构调整矛盾依然突出,经济运行潜在风险加大,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约束趋紧。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与先进城市相比,经济规模偏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城乡发展不够均衡;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三个转型”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未来五年是的产业结构转型关键期、城市发展转型加速期和社会治理转型深化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