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刨刀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举报
资源描述
关节刨刀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 医疗器械定义及分类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目的主要是用于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等。 二、 医疗器械行业总体概况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总共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此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备案管理。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其中,第二、三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管理。 三、 医疗器械发展背景 (一)政策 医疗器械行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为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医疗器械行业的政策法规,多次提出将医疗器械作为发展的重点,对医疗器械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为我国医疗器械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经济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医疗卫生消费市场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张,可以预见,在我国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消费市场规模下,医药器械行业也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据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达72175亿元,同比增长9.6%。 (三)社会 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老年人这一群体数量不断增加,由于身体技能的衰退,使得老年人的患病几率大幅增加,使得这一群体的医疗消费支出也远超其它年龄群体。可以预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长。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20056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4.2%。 (四)技术 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鼓励创新的驱动下,我国医疗器械技术不断提升,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也随之不断增长。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为34955项,同比下降14.1%。 四、 家用医疗器械产品分类 医疗器械按风险程度分类情况来看,我国医疗器械可分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I类器械对患者及╱或使用者的风险属低,并不存在不合理的疾病或受伤风险(例如,弹性绷带)。II类器械一般具有中等风险(例如,输液泵)。III类器械具有较高风险,通常供植入人体以直接维持生命(例如,起搏器)。家用医疗器械大多属于I类,少部分属于II类。医疗器械研发流程包括发现、临床前、临床及生产阶段。II类及III类医疗器械均须进行临床试验以取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才能进行批准后研究。 在疫情下,我国强烈意识到高端设备依赖外资进口的弊端,为了提升我国高端医疗设备的供给,解决问题,国家近年来,大力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升级与进口替代,多地政策明确要求医疗器械采购尽量或必须优先采购国产产品,助力进口替代加速。此外,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技术攻坚,国产龙头企业逐步突破高端设备核心技术壁垒,在政策支持下,有望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国家财政划拨力度的增强,我国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至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从912元增长到2115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1.09%,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0.48%、11.36%。国内持续增加的医疗保健支出推动了医疗器械需求的快速增长。然而,与全球人均医疗器械消费水平相比,我国医疗器械人均消费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五、 中国医疗器械核心细分行业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起步较晚,但受益于庞大的国内需求,多年来始终呈现高位增长,会呈现很多投资机会。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起步较晚,但受益于庞大的国内需求,多年来始终呈现高位增长。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需求增加、以及医保覆盖范围及深度的提升,我国对医疗器械需求持续增加,目前是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市场增速高于全球市场规模增速。我国药品和医疗器械人均消费额的比例仅为1:0.35,远低于1:0.7的全球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1:0.98的水平,相比全球平均水平也还有一倍的差距,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极为广阔。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为6237.5亿元,预计2022年将超9000亿元,近年仍将保持20%以上增速。 2015年,印发《中国制造2025》,其中高端医疗装备作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推进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2017年,科技部、卫计委等《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加强创新医疗(7.360,-0.09,-1.21%)器械研发,推动医疗器械的品质提升,减少进口依赖,降低医疗成本。2018年,明确提出要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促进创新产品应用推广。在医疗器械采购方面,国家卫健委提出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确保财政资金优先采购国产医疗设备。2021年2月9日,为加快推进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发布《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医疗装备领域关键零部件及材料取得重大突破,高端医疗装备安全可靠,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水平,医疗装备产业体系基本完善。 六、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医疗器械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医疗器械行业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医疗器械行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国家的重点发展和大力支持,为了促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特别是国产医疗器械快速、健康发展,国家颁布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在技术创新、、融资政策等方面提供了扶持和保障。 2016年,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医疗行业开始走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期间,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中国制造2025》发布,创新医疗器械审评审批、MAH等制度的建立,为医疗器械发展带来了充分的政策支持。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明确认定将医学影像设备,包括高性能电子内窥/腔镜(ES)及其超声、光学相干、荧光、共聚焦等复合模态成像系统、手术治疗设备,包括术中定位、术中成像、术中监护、影像导航等设备及其信息系统;数字化、一体化的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术中治疗、微创治疗等混合手术室设备及其信息系统;高性能的激光、超声、等离子、高频等新型手术器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同年,科技部办公厅发布了《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在医学影像领域,重点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的复合内窥镜成像系统。我国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背景下,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更大的成长空间和市场容量,从而进一步刺激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和扩张。 2、医疗器械行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卫生支出持续提升 2016年到2020年间,我国医疗卫生总支出由人民币46,345亿元增加到人民币72,17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71%,短期内增长显著。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预测,2024年我国医疗保健总支出将达101,472亿元,2020年至2024年预期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84%。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医保的全面覆盖,居民医疗健康服务的支付意愿和能力进一步增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至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82%。与此同时,人均卫生支出由2016年的3,328.61元增长到2020年的5,112.34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32%。预计到2024年,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将达到7,471.10元,为医疗器械市场带来巨大的增量空间。 3、医疗器械行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 随着国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医疗机构和卫生人员数量不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2020年已达102万个,各类医院、卫生服务中心、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目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卫生人员总数已达1,347.5万人,相较十年前人数增长了56.30%。医疗设施和医疗人员的增加有效提升了我国医疗资源的质量,为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诊疗需求创造了条件。此外,医疗报销项目的扩增、报销比例的提高也使得国民的就医意愿逐步提升。2019年,我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已经达到了87.20亿次,诊疗人次的增多直接推动了对医疗器械的使用需求。未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及医疗卫生水平将持续改进提升,带给医疗器械市场充足的需求量,促进医疗器械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4、医疗器械行业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完善,促进基层市场下沉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配置水平较低,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相关部门持续推动分级诊疗模式,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 2015年《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2018年卫健委发布《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提出力争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基层和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到2020年,500家县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分别达到三级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要求。由此可见,基层医疗市场设备及耗材更新换代和填补缺口已然成为趋势。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2019年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评估情况的通报》(国卫办医函[2020]526号),2018年度,县级医院平均诊疗人次31.2万,较上年增加约20%,平均出院人数2.4万,增幅约36%;平均住院手术8,526台次,较上年增长约39%。预计未来部分技术较为成熟的手术将随分级诊疗的推进逐步向基层医院普及,而国产手术器械企业将受益于基层市场放量所带来的增长机会。 5、医疗器械行业人口老龄化加剧为市场需求增长提供内生动力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从1981年的67.77岁提升至2019年的77.30岁。同时,中国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202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约为1.9亿人;预计到2035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约3.1亿人;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总量将增加到3.8亿人,老龄化水平将接近30%。由于老年人全身机能衰退和免疫功能减弱,慢性病发病率增高,他们对医疗就诊的需求和许多常见疾病的患病概率明显高于青壮年,特别是脊柱退行性病变、关节损伤、脑部血管病等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因此老龄人口数量和预期寿命的增加,将为医疗器械行业带来更为旺盛的需求。 (二)医疗器械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医疗器械行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 相比国际市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集中度较低,呈现出企业数量多、单个企业规模偏小等特点。由于缺乏规模效应,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装备升级、新产品研制、工艺创新、市场开发、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整体处于国际分工及竞争的低端水平,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低端产能过剩,抵御风险能力较弱,行业发展瓶颈较为突出。 2、核心技术水平不足,医疗器械行业产业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总体而言,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凭借丰富的制造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掌握了高端医疗器械的核心技术。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品结构一直以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并且部分原材料及上游技术仍依赖进口,技术短板较为明显,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在追赶欧美发达国家的脚步,未能打造出强大的品牌和完善的产业化体系,限制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3、医疗器械行业价格水平下降和营运成本上升所带来的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