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传感器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举报
资源描述
光纤传感器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 中国传感器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传感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计会朝着智能化、高性能、多功能、低成本、高精度、小型化、集成化和环保等方向发展。随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城市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传感器将会在这些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传感器的性能将会越来越高,成本也会越来越低,这将有助于普及传感器的应用。此外,政府对于传感器产业的大力支持也将有助于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另外,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数据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这也是传感器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 智能传感器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制造等领域 从应用领域看,目前我国智能传感器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制造、网络通信、消费电子和医疗领域,占比分别为24.2%、21.1%、21%、14.7%和7.2%。汽车电子对智能传感器的应用占比最大,汽车对智能传感器的需求类型还在持续拓展,如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用冷媒泄漏监测的气体传感器,随着新能源车产销量逐年扩大,可能迎来发展机遇。 三、 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前景广阔 智能传感器在工业4.0时代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推广,智能传感器在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智能传感器行业带来巨大发展契机。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前景广阔,预计到2026年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39亿美元。 四、 中国传感器行业技术现状 目前中国传感器行业技术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中上水平。在加速传感器、陀螺仪、指南针、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传感器领域,中国传感器行业均有自主研发能力。在高端传感器领域,中国传感器行业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在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纳米传感器等领域,中国传感器行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总的来说,中国传感器行业技术现状较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五、 传感器行业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传感器行业行业面临的机遇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传感器行业发展 为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鼓励行业创新,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传感器行业发展。2016年8月,《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开展工业传感器核心器件、智能仪器仪表、传感器集成应用等技术攻关,加强工业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制造体系建设中的应用,提升工业传感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2016年9月,《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提出面向工业生产需要,发展高可靠智能工业传感器、智能工业网关、智能PLC、工业级可穿戴设备和无人系统等智能硬件产品及服务;2021年1月,工信部出台《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重点发展小型化、低功耗、集成化、高灵敏度的敏感元件,温度、气体、位移、速度、光电、生化等类别的高端传感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为传感器产业发展塑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有效推动了传感器行业的有序、健康、快速发展。 2、传感器行业新技术赋能工业制造智能化 一方面,随着我国逐渐加快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的制造业正在迎来一场全方面的革命。目前,国内制造业已涌现出诸多先进的生产方式、制造方式及管理理念,如通过精益生产方式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通过工业物联网促进管理的革新等。这些先进的生产方式及管理理念在代表着我国制造业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企业对打造会思考的工厂、会思考的设备等工业制造智能化需求全面上升的新挑战。工业传感器将在此进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随着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5G技术的不断成熟,新技术使得工业生产制造在智能化、自动化、降低成本及人工误差以及提高效率等方面成为可能。全球工业制造业将在新技术的驱动下不断转型,并持续带动工业自动化产品的市场需求。 3、传感器行业用工成本提高促使自动化设备需求提升 近年来,国内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持续升高,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突出;同时,疫情导致的用工荒、用工难问题使得我国制造业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购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以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使制造业对工业自动化产品需求的进一步提升。 (二)传感器行业面临的挑战 1、我国传感器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 国际领先的工业传感器企业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生产经验。相较而言,我国工业传感器产业起步较晚,尽管近几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全球及中国工业传感器市场尤其是高端工业传感器领域仍由国际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为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内企业未来仍需投入大量研发资源,不断提升技术创新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2、传感器行业高端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工业传感器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在研发、设计等方面对于专业化人才的研发能力、技术水平及经验积累等有着较高的要求。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工业传感器行业内已积累了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但由于我国工业传感器行业起步较晚,相较于国际领先的国家,我国尚存在高端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形。随着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的人才需求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行业企业的发展。 六、 传感器行业上下游情况 传感器上游为芯片、电路、电源、不同类型的元件等各种原材料;中游是电容式气压传感器、红外气体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等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制造;下游则是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电子、通信电子等下游应用。 近年来随着消费电子、移动互联网、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医疗电子等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家支持政策的不断提出,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快速。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4336亿元增长至1045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3%。预计2022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2036亿元。 电源可将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是各类电子设备的心脏,是电力电子设备实现正常运行及电压调节的基础。不同的电源具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建设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电气化程度提高,我国电源产业实现快速增长。根据中国电源学会数据,2021年我国电源行业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2056亿元增长至3416亿元。预计2022年我国电源行业市场规模将达3700亿元。 目前我国传感器在汽车电子、工业制造、网络通信、消费电子及医疗电子中应用较为广泛。其中传感器在汽车电子领域中占比最高,达24.2%;其次在工业制造领域,占比为21.1%,排第二。 汽车电子是用传感器、微处理器、执行器、数十甚至上百个及其零部件组成的电控系统,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总称,主要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娱乐性。 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趋势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推动,汽车电子广泛应用于汽车各种领域中,使得我国汽车电子市场的快速成长,渗透率不断提升。有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后倒车雷达渗透率为86.25%,中控屏幕渗透率为85.57%,驻车影像系统渗透率为78.50%,巡航系统渗透率为72.58%,前倒车雷达的渗透率为37.46%,倒车车侧预警系统的渗透率为13.54%,并线辅助的渗透率为20.79%。同时占整车的比重快速增长。2020年我国汽车电子占整车的比重从1980年的10%增长到了34.32%。预计在互联网、娱乐、节能、安全四大趋势的驱动下,汽车电子化水平将持续增长,到2030年汽车电子占整车制造成本的比重将接近50%。随着渗透率不断提升,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也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1104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动力控制系统占比最多,占整体市场的28.7%;其次为底盘与安全控制系统,占比为26.7%。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不断重视通信行业发展,我国通信行业发展较为迅速。进入2021年,进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5G和千兆光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和应用普及全面加速,行业发展质量和增长水平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4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0%,增速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比如智能家居、汽车电子、医疗健康、工业自动化等领域,都在大力发展MEMS传感器。根据市场调研在线网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MEMS传感器市场调查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2016年全球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为230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412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6.9%。 2017年中国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3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7%,占全球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的比重为13%,排在全球第三位。2018年,中国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34.5亿元,同比增长14.8%,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4.3%,排在全球第三位。预计到2022年,中国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55.9亿元,同比增长7.3%,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3.6%,排在全球第三位。预计未来五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MEMS传感器将在智能家居、汽车电子、医疗健康、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大量应用。同时,随着5G技术的普及,物联网设备的普及,将会推动MEMS传感器的发展,MEMS传感器的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提高。 中国MEMS传感器行业发展趋势明显,技术在不断创新,将推动MEMS传感器在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医疗健康、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大量应用。此外,随着5G技术的普及,MEMS传感器在全球范围内将得到更多的应用,从而推动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进一步提高。 七、 智能传感器国产化率稳步提升 我国国内厂商智能传感器总产值占比从2016年的13%快速提升到2020年的31%,显著高于行业增速,未来随着国内厂商技术持续迭代、产品线进一步丰富、市场认知度持续提升,智能传感器市场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