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检测行业政策依存度较高

举报
资源描述
光伏检测行业政策依存度较高 一、 光伏检测行业政策依存度较高 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来看,无论是欧洲传统的光伏市场,还是近年来迅速扩张的北美、亚太等新兴的光伏市场,光伏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对光伏产业发展的扶持。光伏行业对于政策支持和补贴的依存度较高。当政策支持和补贴调整减弱或者停止以后,部分竞争能力较弱、过于依赖政策补贴的光伏厂商将被迫退出市场,进而影响到光伏检测行业的市场需求。 二、 检测手段的多样性 随着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及检测任务的增加,一大批针对电站系统各个环节的检测设备纷纷涌现,比如针对IEC62446:2016电站现场测试的产品,为电站的运维检测提供了基础。针对EL(电致发光)测试无法白天测试,只能晚上或在帐篷中测试的难题,有些厂商还研制出了24小时EL测试仪,使得集中式电站批量EL测试变成可能。 近年来,包括无人机在内的智能化,无人化产品的飞速发展,为光伏行业的管理方式提供了新思路。无人机以其立体化,高程作业,兼容性强,非常适用于应用类型多样、环境复杂的光伏行业,无人机巡检成为电站检测的新风尚。 三、 高效单晶产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光伏系统制造成本下降、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提升是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的核心驱动因素。近年来光伏系统制造成本大幅下降,但随着组件占电站投资成本比重的降低,组件价格下降对电站收益提升的边际效益递减,且继续下降的空间存在极限;同时,除组件以外的土地、资金以及人工等刚性成本占比提升,成为影响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技术进步提升电池转换效率、提高相同面积组件功率,将是未来实现平价上网的主要途径。 单晶产品因其具有晶格缺陷更低,材料纯度更高,电学性能和机械性能更加优异等特点,从而具有更大的转换效率提升空间。近年来,以PERC为代表的高效电池技术为单晶对多晶的替代提供了助力。全球单晶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18%增长至2021年的94.5%,预计2022年单晶硅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至96%左右。此外,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以TOPCon电池、异质结电池为主的N型电池成本将会不断降低,因其转化效率提升空间大,且在双面率、光衰、弱光性能等特性方面均优于以PERC为主的P型电池,在未来将会逐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进而提升对上游单晶硅的品质要求。大尺寸硅片能够摊薄非硅成本、生产成本,具有降本增效的优势。硅片的大尺寸化符合光伏行业降低度电成本的需求,是长期发展的趋势。目前,行业内光伏企业已经形成了182mm和210mm两大硅片尺寸阵营,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1年182mm和210mm尺寸合计占比由2020年的4.5%迅速增长至45%,未来其占比仍将快速扩大,并预计在3年内成为行业绝对主流。基于大尺寸硅片的发展趋势,单晶硅生产企业纷纷加大对大尺寸硅棒产能的投入,在行业内实现高效产能对老旧产能的替代,以满足未来市场需求。 四、 行业整体发展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在光伏行业发展早期,欧美等发达国家光伏产业起步较早,且基础工业较为发达,因此产业链完整且技术较为领先,在高端设备领域具有优势,但在光伏产品制造领域不具有成本优势。 进而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中间加工环节逐步向中国等新兴国家转移,中国光伏市场一度形成了两头在外的被动发展格局。但凭借良好的产业配套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及成本优势等,通过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我国光伏产业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特色的技术、市场体系。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已形成了从高纯硅材料、硅锭、硅片、电池片、组件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并连续多年全产业链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光伏电池制造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主要光伏生产设备及配套材料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太阳能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过去十年间,光伏行业整体呈现快速发展的格局,但是因政策、市场等因素影响,亦出现短期的行业困境,如2011年欧盟补贴削减等对需求市场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市场明显分化,大量中小企业相继停产,而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在保持生产的同时依然通过研发、技改进行产业升级,行业回暖后,骨干企业凭借技术、规模、品牌等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而部分没有技术研发实力的中小企业则在全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时逐步被市场淘汰,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531新政以来,一方面行业技术门槛持续提高,大量无法满足平价上网需求的落后产能得以加速淘汰,行业竞争格局得到重塑;另一方面光伏发电实现不依赖国家补贴的市场化自我持续发展后,将开启更大市场空间,并促进行业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促进行业集中。 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政策开始实施,使得不符合规范条件而未被纳入名单中的企业将无法获取出口退税及银行信贷等方面支持。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和国家认监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提出将严格执行光伏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并逐步建立光伏产品市场准入标准的循环递进机制。而领跑者专项计划的实施,使得光伏产品的技术标准在上述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2018年531新政、2020年疫情均进一步催化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落后产能出清。 行业技术标准的提升将大幅提高行业发展门槛,行业竞争也正逐步从低端竞争转向高端竞争,行业技术属性愈发成为竞争的焦点,新技术、新装备推动光伏产品向高转换效率、高产品品质、低制造成本的趋势发展,技术升级加快,不具备技术和成本优势的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大量低端产能被市场淘汰,市场份额将向有技术、资金、管理优势,能够持续投入新技术和新装备的企业集中。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连续加料、多次拉晶、增大装料量、快速生长以及金刚线切割、薄片化等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单晶硅片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以PERC等为代表的高效电池技术对单晶产品转换效率的提升效果明显,单晶产品在度电成本方面较多晶产品具备了更高的性价比,单晶形成了对多晶的绝对优势,替代趋势明显加速。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15年至2021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15年至2021年,单晶市场份额从18%提升至94.5%,年化增长率为26.73%;预计2022年单晶硅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至96%左右。 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在需求端,202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约为170GW。依据装机预测,乐观情形下,2022年我国硅片产能需求或将达到400GW2。而在2022年-2025年之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增速将出现明显增长,年均新增装机将达到232-286GW,对应硅片产能需求将进一步上升。 在供给端,2021年末行业内全部光伏单晶产能约为339GW,基本与2022年下游产业链对单晶硅的需求保持平衡。随着行业单晶硅产能布局逐渐实现,上述产能将会进一步提高,进而维持2023-2030年全球光伏单晶硅市场的整体供需基本平衡。而在国内硅片产量大于消耗量的情况下,国内硅片除用于国内光伏电站装机以外,剩余一部分可用于硅片出口,以及用于组件生产、出口。 在硅片产品的构成方面,当前光伏硅片主流尺寸有5种,分别为156.75(M2)、158.75(G1)、166mm(M6)、182mm(M10)、210mm(G12)。大尺寸硅片因其卓越的降本能力,获得下游进一步认可,供应或仍保持阶段性偏紧状态,从而导致光伏单晶硅行业在短期内面临结构性供给短缺3。根据PVinfolink预测,2022-2025年182mm以上尺寸硅片的市场份额将分别达到70%、84%、95%、90%。随着大尺寸市场份额的逐步上升,部分小尺寸硅片产能将逐步沦为落后、无效产能而被市场淘汰,留存的产能将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格局,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中国的光伏发电行业已经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市场。根据统计,2018年中国光伏发电安装量约为21.2GW,较去年增长了4.4GW,同比增长25.8%。与2018年相比,2019年中国光伏发电安装量将超过30GW,较2018年增长了40.9%。随着中国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未来的光伏发电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中国政府强调推进新能源发电,政策支持更加稳定,投资环境更加优越。政府支持政策包括电价补贴、建设补贴、财政补贴、运行补贴、社会财政补贴等。根据市场调研在线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光伏发电行业竞争现状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分析,,到2020年,中国光伏发电安装量将达到约715GW,增长率达到50%以上。到2030年,中国光伏发电安装量将达到约1430GW,增长率达到20%左右。由于政府支持、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中国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快。此外,中国的光伏发电市场也将朝着智能化发展。智能控制可以更有效地调节光伏电站的运行,提高发电量和节能减排,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运行效率,提高电站经济效益。随着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光伏发电市场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总的来说,中国光伏发电行业的市场规模正在不断增长,随着政府支持、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迅速。此外,中国的光伏发电市场也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发展。 五、 专业化和智能化是光伏检测行业发展的趋势 庞大的装机容量带来光伏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检测设备的专业性和智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快速,批量,高效,智能的检测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对于参与运维检测的工程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需要精通现场测试规程,熟悉不同的测试仪器,同时需要根据现场的工况选择更合适的检测手段。 六、 检测能力良莠不齐,标准滞后于产业发展 光伏行业的野蛮生产催生了光伏检测运维行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带来了不少问题,受政策影响,装机容量的快速增加给检测行业的业务能力提出挑战,特别是光伏电站现场的测试,受制于检测设备和人员的限制,庞大的装机容量无法做到精细检测,只能粗略抽检,同时检测人员水平和使用的检测设备良莠不齐,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往往为了扩大业务范围,委托给没有检测资质和经验的分包商,造成电站现场测试的质量大打折扣,很多测试数据没有参考性,给电站后续的运行带来隐患。同时,光伏标准的出台远远滞后于光伏技术的快速发展,造成一部分光伏电站无章可循,管理混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