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一模)文科综合Word版

举报
资源描述
毕节市2023届高三年级诊断性考试(一) 文科综合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请保持答题卡平整,不能折叠。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结合近期各地疫情应对过程中积累的有益经验,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研究提出了十条针对性措施(简称新十条),进一步优化高风险区“快封快解”、疫苗接种、学校防控、涉疫安全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和基本生活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维持等要求,持续提高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新十条出台前,受疫情不利影响最大的是 A.口罩生产企业 B.文化娱乐 C.汽车制造 D.核酸检测 2.新十条出台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出现新的服务行业 B.学校疫情风险减少 C.医疗服务业压力减小 D.口罩需求量大幅下降 下图为贵州一传统民居某月某日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平面图,据此完成下面3-5题。 3.最接近图示月份的是 A.4月 B.6月 C.8月 D.10月 4.该民居朝向为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5.关于该地传统民居的说法最可信的是 A.墙体较厚且门窗较小 B.屋顶为平顶多以水稻秸秆覆盖 C.以石材和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 D.多为占地面积较大的四合院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节选唐·岑参《自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科试题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据此回答6-8题。 6.此时北半球的季节最接近是 A.春初 B.夏初 C.秋初 D.冬初 7.“胡天”可能是指我国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北地区 8.此时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河床的冲淤与河流含沙量、输沙能力关系密切,河流的含沙量小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被冲刷;河流的含沙量大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淤积。结合图文材料,完成9-11题。 9.夏季三峡大坝蓄水前螺山站含沙量小丁宜昌站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螺山站水流急,侵蚀作用强 B.宜昌站水流缓,侵蚀作用弱 C.荆江河段水流急,泥沙大量搬运 D.制江河段水流缓,泥沙大量沉积 10.关于三峡大坝蓄水前宜昌站和螺山站径流量的推测正确的是 A.夏季宜昌站径流量小于螺山站,因为螺山站在下游 B.夏季宜昌站径流量大于螺山站,因为上荆江河段大量蓄洪 C.冬季宜昌站径流量小于螺山站,因为下荆江河段大量补枯 D.冬季官昌站径流量大于螺山站,因为上荆江河段大量补枯 11.三峡大坝蓄水后可能对荆江河段产生的影响是 ①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②冲刷能力减弱 ③航道条件改善 ④威胁堤岸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将继续从海合会国家持续大量进口原油,扩大进口液化天然气。充分利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利于 ①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②促进人民币全球自由流动 ③降低我国外贸的汇率风险 ④增强人民化的国际购买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13.下图反映2012—2021年我国创新指数及分领域指数变化情况。 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①创新投入稳步提高,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得到解决 ②创新环境明显优化,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内外联动 ③创新发展态势良好,发展新动能得到进一步释放 ①创新成效逐步显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证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下列举措推导合理的是 ①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降低农民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 ②实施种粮补贴歧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③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 ④落实耕地保护政策→提高粮食单位产量→促进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表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②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强劲引擎 ③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抗击风险的主导力量 ④中国经济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稳定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6.某区人民法庭与辖区党工委一道,推动建设“党政主导、多元协同、法治保障”的治理生态,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地方党委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以良法善治助力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该做法 ①整合协同多元力量资源,实现共商共治共享 ②扩大基层民主管理权利,创新民主管理形式 ③切实加强党建引领作用,健全基层治理体系 ④拓展基层民主管理途径,夯实基层自治基础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7.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截至2022年4月底,全国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已联网定点医疗机构5.73万家,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已联网定点医疗机构6.1万家、定点零售药店12.73万家……更加便捷的报销手续,进一步扩大的覆盖范围,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这充分体现了我国 ①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 ②人民权益得到充分的实现 ③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法律保障 ④公民基本民主权利得到实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8.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的讲话指出,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你、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上、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共渡难关,共创未来。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观察全球问题,构建全球治理体系 ②在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上,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③在全球治理中加强多边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 ④中国积极履行大国责任和担当,在全球治理中贡献中国智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数千载,家国情怀始终是鲜明底色。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中华好诗词》《典籍里的中国》等一批优质文化综艺节目,以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方式,开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宝库,赋予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以新的时代光彩。这说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基因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开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③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④经典文化才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有利于 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文化自信自强 ②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③增进文化交流互鉴,促进各国文化相互认同 ④坚守文化基本立场,保持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1.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由此可见 ①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从自然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征服自然 ③要在对立统一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D.③④ 22.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这表明 ①事物发展的实质是前进和上升,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③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要增强忧患意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D.③④ 23.自我革命是进行自我扬弃的过程,是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一论断反映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②真理具有条件性,要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③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D.③④ 24.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大都采用论功行赏、因能授官的办法委任职官,添设爵位,招徕四方贤能。同时,设立作为“百官之长”的“相”和“将军”之类的武官,逐渐实现文武分职。这反映了当时 A.君主集权渐成趋势 B.贵族政治日益巩固 C.官僚制度较为成熟 D.宗法等级得到强化 25.秦汉时期,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皇帝自己决断后直接交由御史府拟定文告,经丞相副署后颁行,有些较为重大或疑难的问题,一般经过朝议与廷争,最后由皇帝裁决,再按既定程序执行。这说明,秦汉时期 A.中枢机构的运行具有民主色彩 B.制度设计使专制皇权空前强化 C.国家治理呈现一定的理性特征 D.分权制衡的理念渗入政治体制 26.元朝统一全国后,统治者通过修缮和新建孔庙、加封孔子、增加配享者人数等方式来提升先圣孔子的地位;并大力发展庙学,将祠祀先圣与教学相结合。上述措施客观上 A.构建了统治所需的官方哲学 B.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观 C.昭示了新王朝建立的合法性 D促进了文化传承与民族交融 27.明中叶以后,江南地区的盛泽镇鼎盛时期拥有人家万户,其中机工、曳花有数千人,炼坊、染坊等的雇佣工人又有近千人,几乎可以说至少有一半人家以此为生。这说明江南地区 A.传统经济结构解体 B.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 C.生产关系出现变革 D.生产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